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古在主政中央期间(1931年9月—1935年1月)犯了教条化错误,给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造成重大损失。博古之所以犯错误,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他的留苏经历、独特的上台方式和当时的政治生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全面分析博古犯错误的原因,既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评价历史和人物,又可从中得到启示,以为今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秦福铨的父亲秦邦礼是博古(秦邦宪)的胞弟。秦邦礼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国务院对外经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作为博古的侄儿,秦福铨得以从严扑、蔡畅、、帅孟起、陈昌浩、张琴秋等革命前辈,特别是从父亲与伯父最熟的战友潘汉年处得知许多关于伯父秦邦宪的情况。作者黎辛1942年到1946年,在秦邦宪为社长的延安《解放日报》担任五年多的副刊编辑,听过博古在整风与传达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时所作的检讨,平时也向他请教过一些历史问题。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作者秦福铨和黎辛撰写此文,首次批露了关于博古交权以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3.
<正>1933年5月,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和副书记的任弼时,被调到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关于调动的理由,传统的观点是,博古、洛甫等因任弼时"不拥博、不赞成(福建)省委是路线错误,以及《什么是进攻路线》的文章的态度","执行极左路线不彻底,工作不合手而派(他)到湘赣工作"。后来论者在谈到这个问题以及批判博古的"左"倾路线错误时,也就陈陈相因、并无新意。然而,  相似文献   

4.
黎辛 《党史博览》2013,(5):47-47,56
一《新华社编年记》(新华社内部出版印刷)1944年10月4日记载了"毛主席在博古(博古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社长及中央出版局局长)陪同下,来到清凉山西侧山腰上中央印刷厂大礼堂,接见了新华社与解放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等"一事,但没写具体内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44年10月4日上午9点多钟,新华社副刊部编辑温济泽在山上看到毛主席从清凉山下往上走,便快步跑到新闻编辑部,告诉正在审稿的博古社长,说:"毛主席来了,正从山下往上走呢!"博古说:"毛主  相似文献   

5.
王明、博古作为中共历史上以错误著称的领导人,近年来重新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兴趣。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王明、博古的研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正1931年中共中央在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中央领导人不得不转移到安全地区。王明于10月前往莫斯科,周恩来于12月底到达江西瑞金。经共产国际批准,由博古、张闻天、康生、陈云、卢福坦(后叛变)、李竹声(后叛变)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博古担任总负责人,在上海坚持领导革命。1933年初,博古和临时中央被迫撤离上海,来到  相似文献   

7.
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秦邦宪)、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取消了最高"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随后,张闻天取代博古,成为党的总负责人。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博古,如何对待其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呢?关键时刻让大位1935年1月5日,中央红军一部奋勇作战,夺取遵义。随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进驻遵义。此前,为了统一全军的思想,博古与周恩来等商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讨  相似文献   

8.
(一)1942年初,我调到延安解放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认识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的第二位夫人张越霞同志。她和博古住在编辑部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在纪念博古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新四军后代、好友康小平,他的父亲康念祥曾经在长征期间担任过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的贴身警卫员,主要负责博古的生活和掌管象征中共最高权力的两只铁皮箱子,里面装有中共中央最重要的三颗印鉴,还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和经费(金条)。为此,康念祥曾被博古戏称为"掌玺大  相似文献   

10.
正多少年来,关于博古(秦邦宪)在瑞金及红军长征途中的回忆资料,堪称凤毛麟角。偶尔见之,也多为碎片化、概念化的东西。还是长征前夕即担任了博古警卫员,并一直陪伴他走完长征路的康念祥,对他亲见亲历的博古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的追忆,得以让人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博古。"我和挑子比,我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博古在建设苏区经济方面所做的思考与探索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堪称博古研究集大成者的《博古和他的时代》(主编邹贤敏、秦红,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收录了约90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120余篇文章",其中竟没有一篇论及于此,即为一例。事实上,博古对中国经济,主要是苏区经济,不仅有过不少论述,而且颇有见地。回到当年文本,梳理博古关于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与策略、关于苏区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开始的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李德、周恩来、朱德、张闻天。 指挥红军作战的“三人团”:李德、博古、周恩来(遵义会议后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中央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维汉。  相似文献   

13.
黎辛,原名郭有勇,博古(秦邦宪)研究专家,编辑家,文艺评论家。1920年出生,是当年博古的部下,曾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编辑,新华社随第二野战军战地记者,中共中央中南局《长江日报》副总编辑,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长兼中南大行政区文化局代局长、代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中国作协整风领导核心小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艺术家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出版专著十多部,1987年从中国艺术家研究院离休。透过本文,读者可从一个独特的视域了解博古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一、在遵义会议上,以前支持博古的张闻天,首先站出来对博古的“总结报告”作“反报告”,有力地支持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主要议题是“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尽管博古没有明显地把一些主观的指挥上的错误放在次要的地位,但主调还是避重就轻,过分强调客观的困难,如反动力量过于强大等。博古报告的实质是用客观原因来掩盖因军事领  相似文献   

15.
李海文 《党史博览》2012,(10):18-22
博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在21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0年的时间是和周恩来共事。博古和周恩来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第二阶段,博古是周恩来的领导。第三阶段.周恩来与博古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第四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的交接权,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但长期以来,对交接权的时间、地点悬而未决。笔者注意到:1991年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对“遵义会议”词目注释是这样表述的:“随后,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同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写到:“随后,在红军转战途中,2月5日前后在川滇警交界的鸡鸣三省一带,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见此书第387页)这两本书对交接…  相似文献   

17.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会议首先由博古做"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第五次反"围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5,(3)
<正>博古,原名秦邦宪,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博古的第一任夫人刘群先,参与领导过无锡工人罢工运动,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她是"中国杰出的女工领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劳工大会时与博古相识,1928年与博古结婚,长征时任妇女队队长,1939年赴莫斯科治病与博古失去联系,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中。博古的第二任夫人张越霞,1927年加  相似文献   

19.
博古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在党报创办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为宗旨、人民办报为核心的党报群众观.博古党报群众观的发展与成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博古新闻宣传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博古的党报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02,(2):48-48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等同志,因国民党推翻政协决议,在由重庆飞返延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途中,由于云浓雾大飞机迷失方向,撞在山西省兴县以南40公里处的黑茶山而遇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