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平山是广东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为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谭平山在北大接受马克思主义,创办《新潮》《政衡》《广东群报》等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广东建党奠定思想基础。陈独秀、谭平山等创立了广东早期共产党组织,谭平山先后担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广东区委书记。谭平山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在广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广东建党奠定阶级基础。在谭平山等努力下,广东成为全国大革命中心地区。中共早期党史上的"南谭、北李、中陈"的说法把谭平山和陈独秀、李大钊相提并论,反映出谭平山在建党时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杨匏安(1896—1931),原名锦焘,笔名匏庵。广东香山人。中共五大代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共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在中国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广东工人运动、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重大贡献。曾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3.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在开辟宣传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制定党的宣言、纲领,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各地建立党和团的组织,创办培养干部的学校以及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贡献。在上海发起组的推动下,仅一年时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已经在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山东、广东成立,在海外的留法、留日学生中也有了党的组织。党员的数量从5人发展到53人。  相似文献   

4.
1921年6月黄学增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就读,该校是由陈独秀创立,意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人才的学校。其后,黄学增利用返乡休假时机,在家乡遂溪成立雷州青年同志社,这是广东乡村比较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社团。1924年雷州青年同志社在广东革命政府登记注册,并彻底投入国民革命中。雷州青年同志社不少社员不仅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更是广东南路党组织及农民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2016,(4):57
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深入研究广东南路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史,宣传创党前后的革命历史,由广东海洋大学南路革命研究所主办,拟于2016年6月下旬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南路的传播与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学术研讨会。即日起面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公开征文。  相似文献   

6.
裘强  王永华 《党史文苑》2012,(14):9-11,14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在健全马克思主义宣传机构、系统翻译和出版经典著作、培养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宣传人才、注重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使用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载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7.
谈谈宣传干部的基本功广东茂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寿金1.理论知识基本功。雄厚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本钱”,宣传干部要自觉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经济知识和...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于学校领导的、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机构,负责组织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等工作。学院前身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2018年9月,学校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改革新要求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秉承"砺志、创新、明德、尚美"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各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3个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广东抗先是全面抗战初期成立于广州的青年抗日救亡统一团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向全省各地发展。他们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积极学习、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持久战战略方针、游击战战略战术,在综合运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传播形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向广大工农群众宣传的合力。广东抗先得到青年的广泛欢迎、拥护和许多地方实力派及开明士绅的同情、支持。大批进步青年接受中共的指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加入共产党,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成为中共革命事业的骨干,有效地促进了广东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前几年,不仅在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所削弱,在一些宣传、思想工作者中,对这一根本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疑虑和动摇,或者对马克思主义了无兴趣,不学习、不宣传;或者把马克思主义视作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否认它的理论基础意义;或者干脆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要用其它思想体系来代替。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基础这一重大问题上,廊清理论迷雾,统一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党组织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广东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杨匏安参加了广东建党建团的具体工作,领导并推动了早期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广东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打下了思想和阶级基础。杨匏安不仅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且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一些正确的革命观点,对建党初期党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民大众进行传播,使人民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前提;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民大众素质为重心;以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为基本点。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指出,社科院等部门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张如心同志作为党的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长期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中,以高度的革命热忱和深厚的理论积淀,积极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并作为为毛泽东的理论命名的第一人而推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可以说,张如心同志是我们党内宣传、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第一位理论家,他在延安时期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起了全国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一名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始终做马克思主义忠实的信仰者、践行者、引路人,是义不容辞的分内工作,更应该抓住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相似文献   

16.
《揭阳论丛》2008,(2):14-16
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东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部门,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明确使命,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深入研究和把握党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述之是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在主编《向导》周报和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的实践中积累并形成其宣传思想。他主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无产阶级宣传的党性与阶级性统一,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坚持联合战线中的独立批评原则,坚持中共宣传言论出版自由。其宣传思想对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推进中共理论宣传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平 《党史文苑》2014,(10):8-10
延安整风时期,党在开展学习和宣传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加强党风党性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切实把握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舆论宣传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张如心同志作为党的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长期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中,以高度的革命热忱和深厚的理论积淀,积极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并作为为毛泽东的理论命名的第一人而推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形成.可以说,张如心同志是我们党内宣传、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第一位理论家,他在延安时期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艾思奇是现代中国蒙古民族中涌现出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了一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第一人;是现代战斗唯物主义的先锋;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忠实宣传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