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可以从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和法团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并进一步对其进行SWOT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现实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权是否成立是社会救助权理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看,社会救助权的成立需要从理论背景、产生动因和方法论等角度进行深究。权利社会学的发展是社会救助权成立的理论导向,生存权保障是社会救助权成立的基本动因,权利本位范式为社会救助权的成立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理论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从社会救助非政府主体参与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上探讨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探讨非政府主体参与机制的建立,从而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救助行为将吸毒者当成病人和罪犯,恰好忽略了吸毒者社会身份这一重要方面。即吸毒者首先是公民。作为公民的吸毒者应该享有国家社会政策赋予公民的有关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救助、社会关怀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权力。从目前的情况看,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对吸毒者的救助主要集中于探讨病人和罪犯这两个层面,对社会救助这个层面的关注比较少。因些,本文着重论述吸毒者的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认识,对近十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救助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发现,尽管对留守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对但大多围绕"留守儿童"本身展开论述,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仅停留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部分,而对留守儿童社会救助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显然不够。今后的研究要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内涵,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的指标体系,为制定政策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转变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但在政策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诸如救助主体权责不清、救助对象身份难辨、救助过程疏于管理等.与社会救助相关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技术的改进是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的根本之策,管理方法与行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社会救助障碍和矛盾的关键.引入战略性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政策执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全方位变革社会救助和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进程,系统解决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型社会政策因为主张社会开支的投资取向,在国际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领域受到高度重视。但它在社会救助过程中也难以独当一面,需要与传统消费主义原则结合构成新发展主义的政策模式。本文分析新发展主义社会救助原则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适宜性,进而在考察我国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政策发展的基础上,剖析其中蕴含的发展主义政策取向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政策发展进行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当前正面临从救助绝对贫困到救助相对贫困、从被动救助到主动救助、从社会救助不均到精准社会救助的阶段性跨越,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推动社会救助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救助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技术应用也成为社会救助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新路向,通过“工具-价值-治理”的渐进式框架予以分析,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数字识别失效、数字规则异化、数字系统封闭、数字体系割裂等失灵危机。针对数字化转型中的失灵风险以及现有救助逻辑中的冗余程序,提出数字化社会救助的新流程,并通过凝聚两端资源、明确人本价值、构建开放体系以及制定统筹制度消解数字失灵危机、夯实技术运行底座,助力社会救助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善治是一种官民共治,是国家与社会的一种合作。善治离不开政府,更离不开公民。善治首先需要解决就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目前在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时应强化"善治"理念,改善政府自身在社会救助对象瞄准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对象瞄准的工作效率。根据"善治"理论与社会救助对象瞄准之间的契合性,可以得到社会救助瞄准与核对体系完善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汤秀娟 《理论前沿》2007,503(14):16-17
政府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施行救助,不仅丰富了社会救助的实践内容和形式,也符合社会正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调剂的理论主旨。同时,体现了法治时代社会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尊重与保护,彰显了政府以民为本、为民负责的良好形象,也体现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适度水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精准救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1.对于低保救助的适度水平及路径选择,学界尚有争议。2.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上,我国的低保制度尚缺乏有效的信号甄别机制。3.国内忽视了对低保供方道德风险的研究,可能会影响精准救助的效果及政策实施偏差。建议如下:低保制度应当"精准定位",回归救助制度的功能本位;用市场化、信息化手段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精准扶贫以及民间慈善救助进行"精准对接",形成合理的政策网络;通过舆论引导,使社会预期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2.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浪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其形成具有制度性原因,它与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关,与某些家庭的贫困化、解体和解组有关,也与社会管理的模式有关。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进行新的制度建设,也需要完善救助保护系统,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领域应实施社会工作制度,从而加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进程中,济南市把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创设了新的社会救助模式,由统一的救助服务机构整合利用各类救助资源,集中管理困难群众救助信息,统筹实施社会救助,实现了社会救助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困难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山东省近年来在社会救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下一步应重点在推进社会救助法制化进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大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各项救助制度间的衔接配套、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提高社会救助科学化水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救助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救助主体、救助原则、救助对象等,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不同认识。笔者就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工作中的几个相关问题,谈了一些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根据《暂行办法》和《意见》的要求,针对我国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并参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可以尝试采取整合模式、分离模式或混合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均需要加强以证据为本的实践和研究,推进《暂行办法》和《意见》的实施和落实,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和积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具有社会照顾与社会控制两方面的功能。社会控制、社会价值及社会救助三者之间具有关联性关系,社会控制经由机制转化为社会救助的规定,社会救助的实施进一步强化社会价值的形成。社会救助背后的社会控制功能对其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透过社会价值控制的分析,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法律呈现出较强的社会控制因素,其背后反映了社会救助权利观念淡薄,社会救助整体理念不清、体系尚未健全以及基本制度存在缺失等问题。社会控制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乃是以社会需求的满足为基本的制度,即以社会照顾为主,社会控制为辅,故应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法》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救助法是社会救助的基本法,是救助对象的权利保障法.当前推进社会救助立法,要建立合理的立法范式,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救助基本架构及其法律制度;要规范体例,防止"副法"恣意膨胀,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与社会救助法的规定相一致.救助法要明示救助对象的各项权利,完善权利救济制度;规范政府的公权,防止公共权力在救助中异化;优化救助程序,实现社会救助监管程序法治化.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主体和救助方式的多元化,满足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9.
被害人救助工作自开展以来受到社会的好评,在经验层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此同时,被害人救助工作的展开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是理论上的"自说自话",二是实践中的"我行我素",这种规范维度和经验维度的严重脱节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检讨被害人救助的规范研究,汲取被害人救助的经验成果,将是未来全面构建中国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当前的民生保障形势与任务发生了新变化,社会救助工作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单纯依靠政府提供传统的资金与物质的救助模式,已难以有效满足救助对象不同的需求。上海市民政局推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工作领域的"桥计划"试点项目,该项目先后于部分区进行试点。文章选取首批试点区S区的首个试点街道Y街道为个案开展研究,运用社会质量理论模型探讨"桥计划"项目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经验,并提炼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