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2.
"化性起伪"的性恶论和"隆礼重法"的礼法学说构成了荀子内圣外王思想的基本内涵。从"化性起伪"到"隆礼重法",再到"尽伦尽制"的圣王理想,荀子的内圣外王思想不但将儒家的内圣之学和外王之道有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而且还使儒家对道德与政治、内圣与外王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社会存在根源和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共同道德"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存在的。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不存在"永恒道德"。鼓吹"永恒道德"的人其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者。"共同道德"与"永恒道德"毫无共同之处,其理论基础不同,对群众的指导也不同。认真应对"永恒道德"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坚决抵制西方"永恒道德",主动宣传人类"共同道德";批判继承中国传统道德的丰富资源,借鉴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应对错误思想的防线。  相似文献   

4.
现代政治哲学家从卢梭到马克思都被卷入到自由及其实现这一现代政治哲学的主题之中。卢梭诉诸奠基于道德自由之上的道德共同体,黑格尔诉诸奠基于具体自由之上的现代国家,马克思诉诸奠基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之上的自由人联合体,在对这一主题分别做出不同的回答中不断地推进了这一主题的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现代国家彼岸性和虚幻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卢梭关于道德共同体的理论构想。不同的是,马克思将自由人联合体置于"生产力总和的占有"的基础之上,使自由人联合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真正实现了普遍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在阳明心学体系中,良知是心之本体,有三个道德蕴含:道德本体、道德准则和道德自觉."致良知"是良知的发用展开,是本体与功夫的统一.其基本途径有"居敬存养"、"克治精察"和"事上磨练"等.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实践和重视道德内省,成就道德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网络道德失范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青少年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的"他律道德"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根本原因。面对新的挑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曹治平 《前沿》2013,(1):56-59
底线伦理从人的有限性出发,强调一种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世俗道德,从一种"神性"的道德高标"退"守属人的道德底线。它是对"革命"道德和"动员式"道德的反思、解构与超越,主张确定合理的、普遍平等的道德义务;它是对道德虚无主义的阻击,主张培养伦理底线耻感,践行基本的道德义务;强调社会底线正义以及政府的相关义务,有助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道德范式构建,实现社会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以德治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但既然这一方略已经上升到了宪法的层面,就必须把它与国家制度建设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有必要在现代西方发展起来的行政集权民主制的基础上,提出"道德集权民主制"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9.
资本自诞生以来追逐利润时的贪婪与罪恶,特别是当今社会中资本的种种恶行是我们批判资本的坚实理由。为此,马克思主张实现资本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西方经济学家则力图给资本戴上道德的辔头。在资本仍然是实现经济发展、财富创造的基本要素的今天,建构资本的道德就是要通过道德规制资本,防止资本对他人与社会利益侵害。资本的道德标准应当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排序为"无害"、"互利"、"奉献"。资本道德的基本价值理念应是人权、公平、诚信、责任。  相似文献   

10.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非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孝文 《理论月刊》2003,(8):100-101
现在人们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基本上已达成了两项共识:一是法律应当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二是法官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应该受到控制的权力。但是在用法律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时却遭遇到了法律难以克服的困境。所以有必要从其它非法律途径来考虑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从法官"经济人"、"道德人"的角度来考虑为我们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金边 《长白学刊》2001,(4):51-53
至今为止,对康德"三大批判"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作"道德的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后者才是康德所真正关心的"未来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等书是为"道德形而上学"作导论,<实践理性批判>等书是康德以"伦理学"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的"至善论"和<判断力批判>是康德所"信仰"和"目的论"的形式大致完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德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公民道德建设领域。鉴于"公民"的特性和"道德"的功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确立公民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以道德建设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措施。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之中,有助于增进多民族国家内部成员形成"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有助于公民形成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道德选择并自觉上升成公民的道德行为,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地区的稳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道德银行"这一现象在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带来各种学理上的争鸣。学界在认同"道德回报"普遍存在的基础上,对"道德银行"引发的各种社会影响进行了驳杂的分析。这其间既有伦理学范畴内的争论,又有基于各种"道德银行"实践所带来的分析、总结,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斑斓色相。各种观点与实践的相互融合,逐渐引申出"道德银行"走向的谋划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环境道德培育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道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另一方面要培养个体道德的接受机制和加强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李春华 《人民论坛》2012,(22):48-49
道德迷局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浙江人大》2012,(10):75
《官员的道德》李建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本书作者试图从"身份伦理"的视野把官员道德定位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道德来加以研究,使官员道德区别于一般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社会对官员的道德要求。作者认为,"为民"应该是官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检验是否真正"为民"的标准有4个:"公正"、"勤政"、"廉洁"、"修己"。《挑战、回应与变革:当代中国问题的政治学思考》李景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大》2011,(5):3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精膏"等又接踵而来。问题食品不断花样翻新,连监管部门也"应接不暇"。一方面,印证了温总理日前的判断:"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食品安全的屏障为何一破再破。  相似文献   

18.
楚钰 《政策》2003,(5):44-44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害,不幸降临在中国大地,历经坎坷的中华民族又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来势汹汹的非典型肺炎,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从亲临一线、指挥若定的中央领导到互相勉励、共抗病魔的普通百姓;从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医生护士到披荆斩棘、奋力攻关的科技人员;从临危受命、冲在前线的新闻记者到执行"隔离"、维护稳定的人民警  相似文献   

19.
对“道德银行”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琴 《理论月刊》2005,2(4):143-145
道德之崇尚在于其无私奉献,银行之职责在于牟利,当把道德与银行两个相去甚远的范畴联系在一起时会不会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全国有些地方推行的"道德银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本文从"道德银行"有助于解决道德需求与供给不对称问题、道德供给动力不足问题,营造良好道德氛围等方面论述了其在现阶段存在的合理性.道德建设应从"道德银行"的实践运作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道德教育方法要源自实践,要创新;道德舆论调控功能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道德建设要发挥组织的力量."道德银行"要发展成为评价--保障--反馈为一体的道德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戴巍巍 《前沿》2015,(1):75-79
中国古代法制体系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无疑是传承近三千年的宗法制度。从家族成员的身份、地位到与之相关的财产权属划分,宗法制度几乎事无巨细的包含了整部古代中国法,其所秉持的"道德"价值属性则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