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社会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消费主义一经产生就在西方社会获得普遍认同,以至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随着全球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消费主义从属于经济主义和享乐主义,它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中,要求人们将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意义,作为表现自我或体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从而导致了系列的消极社会后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走出消费主义的诱导,培育健康适度的消费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建立一种合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的和谐型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占据了中国人生活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文化思潮下,所谓"消费"就不仅是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在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而且消费还参与了社会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从本质上看,消费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它正在取得对思想、道德、知识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宰制或文化支配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大众认可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很大程度上铸造了中国十几年来的文化面貌和文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消费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为了解决消费不足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加之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国民的“殖民”与渗透,消费异化现象随之而来。但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与社会时代背景,因此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现象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表现形式。因此,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自身特点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的中国形态及其意识形态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一种隐蔽的、感性化的意识形态,它在向当代中国的蔓延和演化中对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形成了强大冲击。从反思传统文化的勤俭观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节俭观及蕴含其中的"左"倾错误,到宣扬节俭过时的言论,再到对奢侈品消费的推崇以及对消费品符号价值的凸显,中国消费主义对消费虽然进行了合理化的证明,但也表现出对非理性消费的过度推崇与民族文化观念的扭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固然需要消费发挥经济引擎及民生保障的积极功能,但不能不防范消费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的危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诉求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看,应赋予节俭精神以"新时代"的解读,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践行公平共享的消费方式、强化消费的精神文化属性,使人民群众形成与现代文明相匹配的享受能力、科学的消费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建共享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丽 《学习论坛》2007,23(2):15-18
消费文化是与西方现代社会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消费文化特指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在创造一个物质丰盛的时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精神的迷失和心灵的无寄托感。对消费文化的哲学批判应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的批判而展开,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文化自觉为目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生、节制、怡情的特点,我们可以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弊端进行整合和矫正,以实现人类消费文化心理从盲从到自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向中国渗透,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种思潮交锋时期,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探索从多层面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悄然潜入的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使部分人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人生价值观发生扭曲、社会价值观变得迷惘、生态价值观趋于冷漠即是其突出的表现。而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之影响价值观的基本路径是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操纵、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以及消费主义符号象征意义的诱导。超越消费主义冲击价值观的根本之道是坚持和谐发展理念、科学发展理念,具体来讲,则尤其需要社会大众传媒付出大量艰苦的努力,引导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向中国渗透,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种思潮交锋时期,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探索从多层面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试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代月 《理论学刊》2004,3(11):69-72
消费主义 (consumerism)是指缺乏批评意识地沉溺于消费 ,把物质的占有和消耗当成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对大众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它的意识形态性质 ,其背后深层原因就是资本增殖的逻辑 ,所以消费主义对大众来说必然是虚假的操纵性的。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了复杂影响。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背景、路径、方式,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消除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开启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碰撞的时代,新媒体既虚拟又现实,以至于人们难以对其进行完全的控制,新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隐患,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面临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社会思潮多元化等诸多问题,面对新媒体发展的迅猛势头,应积极应对新媒体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的指导地位,认清西方意识形态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侵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的“普世价值”作为西方国家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武器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普世价值”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领域的指导地位、冲击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阻碍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消解了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感召力。面对“普世价值”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危害,应敢于抵制“普世价值”、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价值观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打破西方迷信。  相似文献   

14.
构建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题阅读刘奔:崇尚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发展观——重温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过度消费的批判崇尚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这种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危害着人类的文明大业。在这种形势下,重温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过度消费发展观的批判,对于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指出:对劳动时间的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全球资本主义民主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冲击并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戳穿其实质,对于我们更有力地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1)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支撑。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渐加剧,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加剧了意识形态复杂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优势通过文化渗透不断向外输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文化领导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日趋凸显;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呈强势姿态向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输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体现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的衍生蔓延对现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消费本身具有经济价值、自由价值和符号价值,由此相应地生成了消费主义的基本逻辑,即经济价值背后蕴含着资本逻辑,自由价值则催生自由逻辑,符号价值体现了符号逻辑。消费主义的扩张不仅导致理性工具化和社会发展的物化,而且造成价值功利化和人自身意义世界的异化。作为资本增殖和极权的重要方式,消费主义深刻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消费观念,弥散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深刻认识消费主义的生成逻辑以及所引发的现代价值危机,弄清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实质,以及意识形态化的作用机理,进而警惕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荼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确把握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限度,对于认识和化解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安全、生态文明等潜在的隐性问题,具有正本清源、察微虑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海  范树成 《求实》2012,(3):63-65
西方政党意识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包容性增强、阶级性淡化、传播途径灵活、作用方式隐蔽等新特点。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淡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加了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难度。回应挑战,要坚持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意识形态大众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彰显意识形态的时代性,理性回应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相似文献   

19.
周凯 《理论导报》2016,(1):48-49
文化是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一个国家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本国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多年来西方国家正是通过将其价值观念全面渗透到文化产业链中,使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产品进行有机融合和高效传播,从而达到向其他国家推销其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一以本国语言为载体在全球推广文化是西方国家传播价值观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3,(11)
消费主导型经济是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消费主义是把追求高消费作为生活目的的消费观和意识形态,对经济、生态、伦理、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消极影响。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应注意抑制消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