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鵬會見台灣商務考察團李鵬總理五月十五日封七十多位來訪的台灣企業家說,大陸歡迎台灣企業家前來投資,着重進行項目開發,利用大陸良好的投資環境,開辦技術先進的外向型企業。在台灣企業家投资過程中,政府將給予必要的政策導向铢i是在會見以熊啓放先生爲團長的台灣大陸貿易投資商務考察團時說這番話的。會見在中南海紫光閣進行。會見開始時,李鵬同七十多位台灣客人在紫光閣前合影留念。李鵬對這樣大型  相似文献   

2.
去年二月的一天,在北京中央樂團團長、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先生的家裏,來了一位台灣客人——著名指揮家杜黑先生。兩人一見如故,互相介紹了海峽兩岸音樂界的情况。嚴良堃是屈指可數的指揮《黃河大合唱》的權威之一缭谝痪潘摹鹉?他在武漢“孩子劇團”時,就指揮過《黄河大合唱》,那年他才十七歲。杜黑先生此次不遠數千里輾轉來訪,就是爲索求《黄河大合唱》的總譜,嚴良堃即刻答應了他的要求?痪?嚴良堃把他在一九七八年主持修訂的“黃河”總譜,託人經香港轉送到台灣脑聲r,台灣成明合唱團也託人來要一份《黄河大合唱》的鋼琴伴  相似文献   

3.
吳新華西藏之行的攝影作品,曾在《大衆攝影》等報刊上發表,並參加過現代攝影沙龍八十八展、“艱巨歷程”赴日本攝影展,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藝術節展覽,很得同行們的讚譽。吳新華一九五○年七月出生於一個攝影藝術氣息較濃的家庭,但兒時偏愛體育。一九六六年,他剛滿十五週歲就長到一米八,能蹦善跑,會守善攻,在“八一”籃球隊擔任了“主角”B續十載的專業運動員生涯,給了他堅實耐勞的體格。而從哥哥那兒“轉販”來的繪畫知識,又使他愛上了紅紅綠綠各種顏色,塗塗抹抹,雖未成功,却保存、甚至發展了他深心一角的靈氣@靈氣凝聚着,運動着,終於找到了一片可以迸射的薄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九年九月的一天,當頭戴黑色禮帽、身穿大紅T恤衫的台灣影視歌星凌峯瀟灑地走下飛機時,人們便立刻認出了他。這是他又一次偕妻和《八千里路雲和月》攝製組回大陸拍攝新聞電視片。抵達故鄉山東青島,沒來得及和親人團聚,也無暇領略海濱的旖旎風光,凌峯一行便忽忽驅車趕往曲阜,拍攝首屆孔子文化節開幕式場景。  相似文献   

5.
去年八月二十八日,一輛小汽車駛進舊金山航空港前的停車场。車上走下一個黑頭髮、黄皮膚的中國人,他頭也不回地登上了飛往中國的班機。飛機起飛時,他望着舷窗外林立的摩天大樓,百感交集地自語道。‘別了,美國!’如今,他就坐在我们面前。他叫趙治中,是鄭州新創辦的黄河大學(請参閱本刊今年第二期《黄河大學誕生記》一文——編者)校園里第一个從海外歸來定居的教師。他頭戴一頂普通的鴨舌帽,身穿一件綠棉大衣,說一口地道的河南話,乍一見到他的人,誰也想不到他已離開家鄉三十餘年。 趙治中誕生在中原古城許昌,一九四九年,不到三歲的他就隨全家到了台灣。一九七二年畢業於台灣逢甲大學,後又赴美求學。在田納西州  相似文献   

6.
台灣海峽現在實際形勢究竟如何?這是舉世矚目、國人共念的大事。本刊為此特派文字及攝影記者專程前往福建沿海進行深入採訪,掌握第一手材料,从現場報道(见本期《静静的台灣海峽》一文及彩色頁)。他們結束採訪時給編辑部來信,道出了此行的觀感。現將來信刊載於下,作為編輯部對讀者的匯報。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文聯主席康濯,是一位蜚聲文壇的大陸著名作家。他從十五六歲就開始試筆創作,五十年來辛勤耕耘,在小說創作、文學史研究、藝術理論方面都卓有成就。他的長篇小說《水滴石穿》已被日本、美國、法國翻譯出版。在福州閩江飯店豪華的客廳里,作家接受筆者訪問時,談起湘籍的台灣作家、詩人的往昔和近况,脈脈鄉情和思念同行之情,不禁溢于言表。康濯說,他的文學創作的啟蒙老師還是台灣著名女作家謝冰瑩。那是一九三六年,他才十六歲。這位有文學才華的年輕人,如饑似渴地拜讀了謝老師從戎北伐軍時創作的《女兵日記》後,寫了一篇文采洋溢的文學隨筆,  相似文献   

8.
陳覺萬先生從東北吉林大學調到華僑大學任第一副校長,已經一年有餘。他在致力於把這所大學辦成有特色的學校。陳覺萬先生是印尼著名華僑教育家、泗水小學創辦者之一陳明諱的公子。陳明諱早年曾在陳嘉庚的公司里當過伙計,後就讀於集美學校,畢業後到印度尼西亞辦學。抗日戰爭時期,他冒着生命危險和黃丹季等人一起掩護過嘉庚先生。父輩對祖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給陳覺萬先生留下很深的影響。一九四八年,陳覺萬十六歲時隨母親回到祖國?粴q時,他以勤奮和聰慧,成爲東北人民大學(後改成吉林  相似文献   

9.
隨着海峡兩岸間的經貿交往逐漸擴大,近年來台灣同胞在大陸興辦的各種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這對促進兩岸之間的信任舆瞭解,加强兩岸企業間的優勢互補都有積極作用。為使大陸工商企事業各界人士全面瞭解台資企業,舆此同時,也為了向台灣等地區工商界朋友提供較為全面地瞭解大陸台資企業並與大陸企業接觸、洽談的機會,由北京台資企業協會和北京台胞投資諮詢服  相似文献   

10.
“嗖……”香港-北京國際航班“波音七五七”的起飛聲,打破了曾給宋美齡女士看過病的台灣同胞高冀惠生老太太往日平靜的心情。她端坐機艙內,緊鎖雙眉,兩跟直視窗外。善察母親心思的兩個兒子沒有打攪她老人家,任其回味那“酸甜苦辣”的往事……一九二六年,河南醫學院畢業生、年方二十二歲的冀惠生女士與北京大學農林系畢業生高立  相似文献   

11.
“秋高氣爽展旌旗,戰志昂揚劍戟隨。僧俗摩拳施絕藝,龍騰虎躍亦成規。”前來參加今年九月在河南嵩山擧行的國際少林武術旅遊節的台北國術會理事長黃善德先生,看完幾天的武術比賽及表演,不禁詩興大發,留下此詩。七十歲的黃先生身材魁梧,腰板硬朗。祖籍福建,祖父是武秀才。他五歲時便接受文武啓蒙,開始練武習文。抗日戰爭爆發後,正在唸大學三年級的黃先生毅然投筆從戎,考取了中央軍校,從此開始了軍人生涯。一九四六年他去了台灣。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日九時二十五分,新中國衛生事業的先驅馬海德博士在北京病逝,終年七十八歲。馬海德,原名喬治·德篋?祖籍黎巴嫩,出生在美國痪湃戤厴I於日內瓦醫科大學並獲博士學位,同年來到中國?雮€世紀以來,他以精湛的醫術和忘我精神,献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敬意。  相似文献   

13.
我是個中學教師,廣東台山人,今年四十四歲。我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一九六○年回國定居。一九六四年從廣東汕頭華僑補習學校高中畢業,同年九月考入廣州暨南大學。大學畢業後,一九七○年八月,我被分配到離台山縣城五六十里地的一所偏僻的農村中學教書,直到現在。我剛來到學校時,看到這裹許多農家的孩子都不上學,文化很落後。我就經常利用家訪的機會,動員他們讓孩子去讀書。  相似文献   

14.
父女情深     
乙丑歲末,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第二届理事會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那天,在来自浙江的代表中,我一眼就看出了石静如:豐满的體態透着活力,圆圆的臉上總掛着童稚般的微笑。‘怎麽,就你一個人來了?石老呢?’我問。石(光海)老是石静如的父親,上海著名的中醫學院教授、曙光醫院连任二十年的皮膚科主任。我頭一次見到他是在一九七九年。那時,石教授作爲上海的代表,來京出席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他雖已年過六旬,頭髮幾乎全白了,但身體壮實,走起路來大步流星。但我還是從他稍微有點灰藍的眼睛中,覺察到了他的幾分憂鬱的神色。石光海出生在台湾宜蘭縣農村,中學畢業後到日本考入了東京昭和大學醫科。一九四一年他畢業後便回到祖國大陸,先後在北京、上海開設皮膚科  相似文献   

15.
“老師,離開您半個月,如同半年。我雖然想念爸爸、弟弟,但更想念您,就像同學們想念他們的母親一樣……”。開學不久,中學女教師金樹文就收到一封信。儘管她時常收到學生畢業後的來信,但這封來自東北工學院學生國忠業的信件,使她尤感欣慰。熟悉的筆迹,讓她眼前浮現出一個樸實、勤奮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國忠業原是金樹文班上的學生,出生在一個山村,十歲時母親就病逝了,父親帶着他和兩個弟弟生活,家境貧寒。他到這裹上中學後,有一年患了闌尾炎,需要住院敞手術,可他父親一時凑不足手術費。金老師知道後,便用自己剛領到  相似文献   

16.
簡慶福先生攝影展覽,一九八一年新春於北京開幕,博得了廣大觀眾的熱烈讚譽。我們從簡慶福先生幾十年來豐碩的創作收獲中看到了他高深的藝術造詣和精湛的攝影技巧。展出的這些作品,爲我們提供了一次極好的藝術欣賞和學習的機會。藝術是生活的反映。簡慶福先生的攝影  相似文献   

17.
當一個海員的妻子實在太苦了…… 許多青年女子羡慕做一個海員的妻子,丈夫一出海,可以帶回不少舶來品。然而,海员妻子的苦樂,只有她們自己最清楚。吉林省一位農村幹部為給剛從大連海運學院畢業的中學同學孟繁榮介紹對象,在家里擺了一桌酒席,不巧,被介紹的女方外出,急忙中,他拉去了當地的婦女聯合會主任薛建華陪客。薛建華爽快大方,不一會便與來客如同故友。這可樂壞了被冷落了的主人。分手時,他又為他們找到了再見面的藉口。這是一九七八年的事了。薛建華是四年前從城里下放來的知識青年,高高的個子,紅撲撲的脸蛋兒,又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因為她說話爽直,幹活麻利,被同學們举為集體戶(下鄉知識青年集中住在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崇文區清華街小學二年級一班的教室裹,八歲的吳愛莉正和同學們專心地聽老師講課。她身穿普通的學生装,梳着齊耳短髮,並不特別引人注意,然而圍繞着這個平常的小姑娘曾經發生了一件極不平常的事情。今年二月一日的下午,北京正值隆冬季節,冷風颼颼,寒氣逼人。吳愛莉在家做完作業,獨自來到市東南的護城河邊玩耍。微波蕩漾的河水,緩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旦前夕,我們來到北京東郊,看望了首都醫科大學教授、朝陽醫院婦產科主任林榮東。 為了救人而立志學醫 林老祖籍福建晉江,祖父輩即移居台灣,父親是個普通職員,薪俸微薄,而家中人口眾多,他自幼過着清苦的生活。在他十四歲那年,因不滿當時日本佔領者在台灣的奴化教育,毅然回到故鄉尋根訪祖。在大哥的幫助下,他進入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中學讀書。由於他的勤學苦讀,初中畢業考試名列第一,遂而獲得高中階段的獎學金待遇。高中畢業後,他考入上海滬江大學,因生物課成績優異,獲得了中山文化基金第一屆第一名生物獎。生物系主任勸他去美國學習生物專業。但自幼在困境中成長的林榮東,深知窮人缺醫少藥的艱難和痛苦,他謝絕了老師的好意,還是堅定的選擇了學醫的道路。‘在醫學上為什麼獨獨選擇了婦產科這門學科呢?’我們好奇的提出了這個問題。林老說:‘我當初立志學醫就是為了“救人”,而婦產科又是與廣大婦女、嬰兒的命運緊密相連  相似文献   

20.
“這張攝的是我校高級班同學在表演,這張攝的是我校參加香港電台神奇樂穿梭的一羣小朋友。”陳寶珠女士拿着一些彩照自豪地說。她長得嬌小美麗,交談中不時插入幾句英語或廣東話,彷彿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陳女士十二歲開始學習舞蹈。那時候她以爲跳舞就不用讀書了,以後才慢慢體會到其中的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