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全球化时代人类灾难具有了全新的特质 ,SARS疫灾是现代灾难的一个典例。全球化时代 ,人类将向何处去 ,中国将向何处去 ?本文以全球化宏观视域扫描SARS灾难 ,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灾难,始终是人类在文明旅途中如影随形的阴影。灾难,也是一面可以折射人性和制度的透镜,人性的勇敢与怯懦、坚忍与恐惧、互助与自私,制度的完善与缺损,等等,都可以在灾难的透镜下一览无余。灾难,让人性感受到锤炼的力量,也为制度提供了创新的契机。SARS 就是这样一种拷问和考验人性与制度的灾难。作为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我更想从法治的视角探讨 SARS 与法治的关系,关注后 SARS 时代中国的法治进程问题。诚然,为了应对和处置 SARS 之类突发灾难,有必要超乎常规地将社会秩序和政府行为纳入非常时期的“快车道”,不过,这种“快车道”应当是紧急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春天,中国遭遇了SARS病毒的袭击。为了了解SARS流行期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压力强度以及应对SARS压力的策略,我们编制了一份“大学生的SARS压力和应对策略调查表”,在5月中旬对天津6所高校的72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便是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席岩  臧家伟 《青年论坛》2003,(6):108-109
文章首先论证了SARS这一突发事件对中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只是短期性的 ,不会改变国际投资活动的长期趋势。然后 ,文章预测中国利用外资将呈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5.
港澳大开放     
<正> 走出SARS阴影 SARS肆虐,中国旅游全年外汇收入将减少8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减少2037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将损失2768亿元人民币。按照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说法,这是中国旅游业出从1989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香港的境况更糟。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上半年 ,SARS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部分地区蔓延 ,对中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程度不等的影响和冲击。但根据SARS病情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 ,并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 ,SARS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SARS成就中国     
历史的巨大灾难,有时是以社会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的。SARS对中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SARS也从积极方面改变了中图  相似文献   

8.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来,让人们防不胜防。SARS考验中国。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无比的凝聚力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这让我们自豪。SARS也让我们反思:在突发的疫情面前,我们的公共问题预警机制、突发危机处理机制显得软弱,国民的非理性恐慌让人汗颜,少数官员的渎职行为令人可恶,更有传播谣言、制假贩假、发SARS灾难财者让人愤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令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这就是农村,这就是农民。因为中国农村地域辽阔,卫生设施落后,医疗体系十分薄弱,防疫系统极端脆弱!一旦SARS在农村蔓延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5月6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严防SARS向农村扩散,并拨出专款20亿元,千方百计确保农村不发生大规模疫情。 SARS促使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农村,让我们体味农民看病难的现状,探讨农村医疗改革的良方。愚昧时代,人们有病祈求巫神;文明时期,人们有病看医生。时下,都说农民看病难,农民到底是怎样看病的,农民看病难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SARS疾病的高发地区,而中国外交则受到了SARS的严重冲击。这种冲击对过分集中于“高级政治”的中国外交以良性警示。中国外交应从SARS危机的外交后果中汲取教训,着手开始中国外交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焦点     
中国SARS疫苗动物试验成功2003年12月京穗临床试验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消息说,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中国SARS疫苗研究获重大突破。动物试验显示.疫苗不仅能完全抵抗SARS病毒的攻击.而且没有毒副作用。目前SARS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已全部完成。试验表明,用不同剂量的疫苗注入动物体内,动物完全可以抵抗SARS病毒的攻击,并且动物各器  相似文献   

11.
在SARS灾难中,中国公民的知情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个人都可以从新闻媒体上知道每天的疫情,一直具体到全感染人、疑似人、出院人群体的个位数。中国公民已经知道这次SARS疲情了。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另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我姑且称之为误情吧!  相似文献   

12.
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第一个未知流行病,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自今年春天起在中国和全球肆虐,对人类及其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改革开放25年来变得日益开放、日益强大、日益生机勃勃的中国正面临这场突发性危机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为了遏制、控制乃至消除SARS的危害,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透彻地了解这场危机。那么,如何认识SARS危机?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分析这一危机的性质、特点及影响?如何预计SARS危机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现代宏观经济冲击理论和现代危机管理理论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青年发展的主要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遭遇到了非同寻常的结构性问题和非结构性问题,然而,中国青年与全国人民一道,直面压力、团结一致、勇于胜利,取得了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新成就。同时,未来时期将面临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准备迎接新的挑战。青年发展的现状与条件1、积极参加抗击SARS的战斗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出现的SARS疫情,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青年扮演了先锋队的角色。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国家有难的情况下,顾全国家与社会的利益,放弃个人考虑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表现出了高度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走出SARS     
赵启正 《人权》2003,(4):2-5
正当我们进入新世纪第三个春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中国大地。 它来得如此迅猛,在很多人还不知SARS为何物的时候,它就在我国的广东、香港、北京和其它地区肆虐起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短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载评论文章认为,SARS事件将改变中国未来的政治、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01,自引:0,他引:201  
SARS危机成为今年春天最为人们关注的事件。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讲 ,它在验证政府和社会对危机的应对能力之外 ,还给我们许多深刻的教训和思考。危机事件不仅为中国在社会发展转型期建设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公共组织变革的促进因素之一。如何认识SARS事件对我国公共管理的挑战 ,如何应对危机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和组织的建设 ,这些问题都需要公共管理学者的思考和回答。为此 ,《中国行政管理》编辑部特约请了国内有关知名学者 ,在本期《CPA评论》推出危机管理专栏 ,以此展开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福教授提出 ,应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来不断提升政府和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他详细分析了全面整合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构成因素 ,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意义。国家行政学院的王健教授、韩康教授则从经济分析的角度 ,指出我们应该正视SARS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审时度势地加强政策协调 ,化SARS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为经济重新增长的契机。山东大学的肖金明教授则以法律的视野来反思SARS事件 ,指出SARS对政府能力、法律制度和公众道德的挑战 ,将促进政府再造、法制建设和道德重建。中山大学的王乐夫教授等 ,探讨了危机管理机制 ,并以此为框架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公共管理体制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SARS肆虐中国20多个省区直辖市,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中国此次因SARS引发的危机,一些国际组织、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纷纷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分析和预测。由于对  相似文献   

18.
SARS给中国的现行法治体系从理念到制度层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 ,假若我们能把握这次法治创新的契机 ,中国的法治文明将有望前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迟福林 《政策》2003,(8):34-35
●SARS危机,促使我们对改革的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SARS危机,促使我们深刻地反思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 的目标取向●SARS危机,促使政府加快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 转变●SARS危机,促使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社 会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今春以来,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发生和蔓延,使海峡两岸三地的中国人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然而,疫灾无情人有情。两岸同胞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展现了深厚的手足之情,展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骨肉兄弟。患难见真情。自台湾地区出现SARS疫情以来,中国政府高度关切台湾同胞的健康安全。胡锦涛主席在考察广东期间,亲赴台资企业看望台商,表达了真切的关爱之情。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台湾地区的SARS疫情。祖国大陆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