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7年,省司法厅将带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九次党代会、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坚持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努力为吉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坚持"两个创新":一是理念创新:即牢固树立促进社会和谐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标准的理念;牢固树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牢固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行政工作生命线的理念;牢固树立把社会破坏者更多地教育改造挽救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是监狱劳教工作最高价值追求的理念;牢固树立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是司法行政工作主线的理念;牢固树立"以有为求有位"是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再要工作方式的理念。二是实践创新,即在工作上实现四个延伸:监狱劳教工作要"向外"延伸,围绕提高教育改造挽救质量、把服刑人员、劳教人员更多地教育改造挽救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价值目标,推进监狱劳教工作社会化;人民调解工作要"向上"延伸,探索在县(市、区)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努力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法律援助工作要"向下"延伸,依托乡镇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法律服务工作要"向前"延伸,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前介入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及各类经济主体的意向性行为,特别要注重诉前调解,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水平。做好"三个服务"。一是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为构建平安和谐吉林服务。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好监狱劳教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二是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工作的"四个目标",按照"四个着力"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资源,全力开展法律服务。三是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为营造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和重点内容的法制宣传;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县、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活动,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继续开展好"法律六进"、"一学三讲"、"法律护你行"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乡市     
<正>红旗区人大视察司法改革工作9月6日,新乡市红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贻亮带队到区检察院视察了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工作情况。毛贻亮提出:要充分理解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工作上来;深入学习和掌握上级的司法改革规定,领会和明确司法改革的目标任务;做好规定动作,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开展工作。(崔其炜)  相似文献   

3.
信息短波     
<正>全省人大内务司法工作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本刊讯(通讯员王虎文)2016年12月20日,全省人大内务司法工作研讨会在泉州召开。会议听取了9个设区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福建省征兵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汇报,传达了全国人大内司委工作座谈会精神,并交流了2017年工作计划。会议充分肯定了各设区市贯彻实施"一法一例"工作,认为各设区市的做法既严格贯彻上级部署,又体现地方特色,较好落  相似文献   

4.
2010年,渝中区法院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总纲,以实现法院工作新的更大跨越为引领,围绕"社会矛盾化解"能动司法,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和谐司法,围绕"公正廉洁执法"阳光司法,为推动渝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2010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3844件,审结和执行12897件,结案率为93.2%,结案标的金额11.9亿元。  相似文献   

5.
《公民导刊》2011,(1):192
2010年,北碚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积极能动司法,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是司法行政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绛县司法行政机关本着“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基本建立起大调解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得到上级职能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我县政法工作中的又一亮点,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依法治国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是新形势下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愿望、新期待,为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司法审判工作者应准确把握深刻内涵,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全面加强公正司法,为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充分认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偷社县检察院在县委及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以加快推进法治榆社建设为引领,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时刻铭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恪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确立"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创一流"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平安偷社、法治偷社和过硬检察队伍建设步伐,着力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瞄准新时期人民检察工作的发展前沿,奋力前行,追求卓越,用激情诠释创新,以奋进  相似文献   

9.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同舟共进》2008,(2):34-35
近年来,广东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努力服务于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建设,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中取得新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上级国家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时重要的履行配合职能、承担配合责任的主体,但学界目前对于该概念的内涵理解并不明晰,导致许多理论、立法和实践问题解决不畅。基于对相关法律的规范分析可知,"上级国家机关"实际上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上级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类机关。由此,在特定情况下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具体指向加以判定,就能够解决其与自治权、条块结构以及宪法和法律中"国家"等相关概念的关系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10,(1):F0003-F0003
<正>闽清人民法院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院工作主题,以"便民诉、排民忧、畅民和、达民意"为法院工作目标,出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司法便民工作的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司法便民举措。2009年2月,在闽清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恢复东桥人民法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定成 《群众》2010,(5):76-77
<正>伴随着农村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农村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影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以建湖县为例,其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面临的境遇主要有:地广"人"更稀。实行合村并组和村组干部交叉兼职后,村域是过去的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为社会工作全面介入青少年司法制度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正当法律依据。"教育、感化、挽救"的青少年司法精神,与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服务取向和专业信念高度契合。中国的青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结合,应当迈向一种跨越侦查、检察与审判的整体性整合方式,其具体方式是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为中心,以社会调查制度为内容,充分发挥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司法中的教育、矫正与评估功能,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青少年司法精神提供专业性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回应型司法,是司法发挥能动作用以回应社会需要的一种审判工作模式,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法社会学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简言之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着社会转型不断深化、群众司法需求和民主意识日益增长,司法机关如何与群众的司法关切与需求充分对接、体现司法为民的价值取向,更好地为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保  相似文献   

16.
回顾2010年,司法机关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工作,各方面都有新的进步、新发展。在司法改革方面,各部门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临邑县创新社会救助模式,构建以生活、特困、临时、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慈善等10项专项救助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扁平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信用化追溯3项措施为保障的"10+1+3"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做到"群体明确、  相似文献   

18.
<正>一、立法背景行政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的要求。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减轻司法压力、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随着首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行政调解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我院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市中院的监督指导下,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矛盾凸显的背景下,运用九省九市的调查数据,就矛盾遭遇、矛盾解决、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以及法律法规认知水平对现阶段中国民众司法信任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矛盾解决"而非"矛盾遭遇"显著影响司法信任;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均显著影响司法信任;法律法规认知水平在总体上影响司法信任,但在矛盾遭遇群体中,对司法信任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