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尹祖光 《农村青年》2010,(10):40-43
辞职办网站 1976年4月,徐文财出生在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一个农民家庭。1994年,初中毕业的徐文财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毅然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来到杭州一家服装厂打工。打工生活是忙碌和辛苦的,多年的打工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在外打工的艰辛。  相似文献   

2.
言欢 《农村青年》2014,(8):19-22
高龄父母在城里生活不习惯,七个在城里生活的子女把父母送回老家,并实行轮值照顾父母制度,照料父母的时间。他们还要记下“孝敬笔记”,父母身体的任何不适都要记录在案。十年来,7兄妹写下上百万字的孝敬笔记,94岁的父母在儿女陪护下,至今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今年山东省“最美家庭”的评选中,这个家庭以高票入围。  相似文献   

3.
智敏  苏禾 《农村青年》2007,(12):19-21
事情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镇镇南村。在通往金龙小区的路口,竖立着一块巨大的厂告牌,上面赫然写着。金龙小区是永丰镇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还写着“现隆重开盘,面向社会销售,价格合理,质量保证,手续齐全”.本文关注的焦点就在“为民办实事”和。手续齐全”这两句话上。因为住在这里的施志荣、施志花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悲愤地讲:“我们一家人被这个‘为民办实事工程’害惨了!”他们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4.
遭遇“吃黑专业户”,打工妹发现“黑货”商机 白春花出生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白春花放弃了读大学,来到广东打工。在劳务市场,她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雇主夫妇都是合资企业的高管,典型的金领人士。白春花每天的工作就是送接雇主八岁的儿子上下学,做家庭卫生和煮一日三餐。月工资1000元,工资虽不算高,但活儿也不累,白春花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汤以洪 《工友》2008,(10):52-53
或许是长年漂泊的缘故,我很喜欢温州这个词,特别是这个“温”字让我的心里暖乎乎的,但这是两年前的感觉。那时我正在不相信眼泪的深圳打工,我的一些亲戚和朋友在温州,我在深圳有点无助和孤独……  相似文献   

6.
冬冬 《农村青年》2006,(7):44-46
人有三急,首数上厕所。许多异乡人回家过春节时,往往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常常遭遇内急的尴尬。火车车厢过道上、椅子上、行李架上挤满人,甚至连厕所里也塞满了人。有位在广州的西北打工妹回乡时,就遭遇了这种尴尬。幸运的是,她在这个令人难堪的旅途中发现了一个商机——  相似文献   

7.
刘鹏 《农村青年》2011,(2):54-54
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发飙”:“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智敏 《农村青年》2007,(8):22-24
何娟生活在江苏省溧水县永阳镇,有丈夫和孩子,也曾经有份工作。在她看来。不幸始于2005年,那年年初,她因企业效益不好而没了工作;祸不单行,2006年6月,她的丈夫又没了。 她的丈夫在溧水县城管队打工。她说:自从自己没了收入,家里的日子就指望丈夫那点工资。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主心骨”突然撇下了她和孩子。 丈夫是被电死的。2006年8月,她开始和“电老大”打官司。2007年4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她赢了……  相似文献   

9.
刘晓 《农村青年》2008,(12):30-37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30年中,中国农民从业方式由“只能种地”发展到多样化就业。创业范围由“出不了村”延伸到五湖四海,生活方式由单调的“铁板一块”变成了多姿多彩.农村青年是我们杂志一直关注的群体.30年来,从在家种地到进城务工,他们走出了一条不平坦的路。在进城打工的30年中,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打工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南方 《农村青年》2007,(2):26-28
“我哥叫楚海,我妈生下我以后,为了图省事,在我哥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妹’字。这就算我的名字了!” 楚海妹是四川广安人,毕业于广州一所师范学院。在经历了痛苦的“求职难”以后。她终于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到2006年8月,楚海妹已经建成12个“基地”,长期服务的“客户”达100多人。虽然月入一万多元在广州不算多,但她认为自己干得“很有价值”。 楚海妹干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初,一个名叫刘丽的安徽籍普通打工妹突然被成千上万的网友所关注,人们感叹之余.纷纷发自内心地称赞她是“最美打工妹”:在厦门一家足浴城打工的刘丽,每天要连续工作12小时,月收入不过2000余元,却从2001年起,连续8年将大部分的打工收入用来资助那些曾经跟她一样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时至今日,她先后资助了58个贫困孩子上学,目前仍有37个孩子接受她的资助。  相似文献   

12.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像鸟儿一样长大,飞离父母的老巢,建立自己的新窝,把父母留在老巢独居的老人。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子女外出打工,传统的“大家庭”现象已不多见,守“空巢”的老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法律问答     
《农村青年》2007,(4):50-51
老人没留遗嘱遗产未必平分 问:我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帮着母亲把弟弟、妹妹拉扯大。去年母亲走了,老人生前未留有遗嘱,但却留下了12万元的存款。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兄妹几个开了个家庭会议。三个姐姐表示放弃遗产继承。由于我是老大,故此前母亲购房及为家中“添大件”时都出了钱,对母亲的照顾也最多,因此,我主张在分配遗产时适当多分。但我的小弟却认为,既然母亲未留有遗嘱。遗产就应平均分配才对。请问遗产应该怎么分?  相似文献   

14.
时周 《工友》2013,(12):16-18
不要叫我“农民工”!作为一名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90后”,叶忠林非常讨厌这三个字。这位23岁的小伙子认为,“农民工”是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字眼,他希望废除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15.
49岁的田金珍是一位湘西苗家妇女,曾经收破烂的经历.让她接触到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对亲情的渴盼刺痛了田金珍的心,她卖掉家里最值钱的大肥猪,倾尽心血拍出电视剧《千里寻母记》,感动了许许多多在外打工的父母。此外,田金珍还发动村民办起了“留守儿童自强班”,并筹钱建起“科技示范园”,以吸引在外打工的父母返乡创业。因为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关注以及所作的贡献,小学没有毕业的田金珍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她表示要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带到十八大会场,呼吁党中央更加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并帮助他们的父母解决在家门口的就业——  相似文献   

16.
高原 《农村青年》2006,(7):47-49
父老乡亲求救:咱们的村委会成了“黑社会”! 王代林是襄樊市襄阳区张湾村三组人,幼时家庭很贫困,父母四处借钱才勉强让他念完初中。走出校门,王代林在家种了两年地后就外出打工,以缓解家中贫困。他先后卖过冰棍、鸡蛋、药材,拉过板车、当过搬运工、收过废品……几乎能赚点儿钱的体力活都干过。  相似文献   

17.
初闯汕头焦头烂额我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在1996年春天离开了家乡河南南阳,把打工地点选在了人称“第二个深圳”的汕头经济特区。因为听人说在那里找工作比较容易,且钱非常好挣!在一个淫雨霏霏的日子,我终于置身于向往已久的汕头市了。干粗活,对我这个怀揣大专文凭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不屑一顾。我坐了好几年办公室,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这里起码得找个体面而薪水丰厚的工作。这是我的最初想法。刚走出火车站,我就从一张招聘启示上看到有家学校要招聘教师,待遇很不错。这工作适合我,几乎没任何犹豫我就  相似文献   

18.
《时代风采》2009,(3):18-19
“裁员”这一词汇,使这个冬天更添了些许凉意。 相比之下,在北京打工提前返乡的农民工武学新很是幸运,他没有被裁员。“走之前老板还打来电话,让我正月十五前一定要赶回来上班。”这让来自山东农村有电工手艺的他心里热乎乎的。  相似文献   

19.
《工友》2007,(4):50-51
我走进特困户龚华的家。我知道了年幼父母双亡的他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知道了他们夫妻双双买断工龄失业,知道了他那十三岁的女儿龚莹患糖尿病后双目失明已辍学一年多。我知道了龚莹曾用笔向父母写下“我要读书我要上学”的信,知道了她用顽强的意志听英语单词听英语儿歌,知道了坚强的她曾一次又一次在夜间哭湿了枕头,我看到了笼罩在她父母脸上的愁云。通过多次家访,我走进龚莹的内心世界。——《爱心日记》(摘录)2005年夏秋  相似文献   

20.
福利 《农村青年》2006,(3):33-34
爱巢初建立 我叫田小丹,今年23岁,出生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也许是受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多年来,生活在我们这里的人们大多封闭自守。就像与世隔绝似的。当山外的人们已进入了网络时代,连农民都知道上网查供求信息了.我们这里还要靠牛马拉犁种地。农民的收入一直很低。由于穷。孩子们没几个能顺利地念完高中的。考上大学的更是寥若晨星,像我这样能进几天校门的已实属少见。我还算幸运,总算念完了初中,在村里也算是个半拉子文化人了。初中毕业后,本想升入高中,可父母说啥不让我上了。我气得直哭也没办法。书念不成了,就想到外面打工去,可父母仍旧不同意,他们担心我学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