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行政行为 ,又称“公共管理行为” ,它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基于行政行为的意义 ,不仅体现为法理层面的政府权力、即行政权的依法实施 ,也体现为经验层面的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对行政权的具体运用 ,还体现为行政机构及其人员在行政对象(即行政法学所谓的行政相对人)于公共管理活动方面同行政权主体发生沟通与交往时作出的相关反应。因此 ,理解行政行为就必须将规范视角与经验视角统合在一起 ,必须将具体参与行政行为的双方统合在一起 ,即同时把从行政权主体出发所作的研究与从行政权受体出发所作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将国家公务员的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行为界定为腐败,人们无可非议。但是,国家公职人员另一种行为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腐败,这就是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义务,依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政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税务部门该征税的却不征税,公安部门该管的社会治安却不管,法院该移交的案件却不移交,信访部门该接待来访者却不接待;已经到了法定婚龄的青年,在申请婚姻登记时街道办事处却以女方未达到“晚婚”年龄或其它…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下旬,不少媒体刊发了新华社的一篇稿子,文章说,河北省丰润县大令公庄村村民因7年前在村委会选举时,按自己意愿投票而遭殴打,之后,村民上访,在省委调查组明确了事情的责任后,下级政府落实省委调查组交办的事宜,竟“落实”了一年多,其结果是村民们都不满意。从1994年事发,到2001年媒体披露,事情整整拖了7年……“河北大令公庄”事件为何能拖7年之久?原因就在于地方行政机关“怠于”或“干脆不行使”本该自己行使的职权,这种“怠于”或“干脆不行使”自己的法定职权,从而给公民或法人造成一定的损害,就是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近年…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其含义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_1I。行政不作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按其对象是否特定分为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本文着重研究具体的行政不作为,其表现形式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推诿扯皮、作风拖拉、工作不负责等。行政不作为作为一种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直接损害公众利益,降低政府威信,导致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5.
将国家公务员的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行为界定为腐败,人们无可非议,但是,国家公职人员另一种行为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这也是一种腐败,这就是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是指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作为的义务,依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政形式。那些代表政府执权者未能依法有效充分地行使职权,而是出于某种私利,有意识有选择地留下一定程度的权力空白,或弱化行政的力度,或收缩行政的幅度,从而导致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失范或失序。与滥用职权和渎职不同,行政不作为是不做或少做权限内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6.
李伟 《实事求是》2012,(5):2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本质属性决定了我国政权运作的方式必须符合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宪法精神,必须体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政治要求。政务公开制度既是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必备要件,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就是责任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行政机关的法定权力,实行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政务公开不是政府对社会公众的一种“恩赐”,也不属于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实事”的范畴,而是政府的一项法定义务。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不作为或者不认真作为,均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社会广角     
日前,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人民法院审结该市首起行政不作为的“民告官”案件,劳动者状告劳动行政部门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获胜诉。 1月1日,当涂县物资局建材公司职工汤晋写了一份反映建材公司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滥用职权停发及乱扣其自1987年7月以来的一切经济收入的书面材料寄给县劳动局。请求当涂县劳动局履行保护劳动者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对自己反映的情况调查处理,同时要求县劳  相似文献   

8.
《行政强制法》第50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决定时,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履行。代履行仅是行政事务的代实施,而非公权力的代行使,第三人与义务人都是行政决定的履行者。而第三人在代履行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机会性"、代履行费用难落实、代履行行为致损等问题,因此,必须依法规范代履行行为,切实保障代履行报酬,不断完善代履行行为的损害救济。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我们依法行政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依法行政的职权法定、法律优先、依据法律、程序合法、职权与职责统一的具体要求有明确认识,并在行政实践中严格遵循。  相似文献   

10.
实施《物权法》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的实施,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物权观念,履行平等保护公私财产的法定职责;明确物权性质,划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以规范政府行为;完善物权制度,不断推动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坚持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廉洁高效”四个字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府机构设置、行政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办事程序和工作绩效优劣的最终标尺。“反腐”不但要“倡廉”,还要“促效”———提高行政效能,防止行政“不作为”。尤其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经贸往来日趋频繁,知识信息交往迅猛增加,生活工作节奏愈来愈快的大背景下,作为充当社会管理者角色的政府更应“提速”,而行政“不作为”则是影响政府提速的“限速器”。时下,行政“不作为”呈蔓延之势,不少公民在办证、审验、打官司、申请执照等方面与行政机关打交道时,常常遭受到“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和推诿、拖延、扯皮等行政“不作为”的困扰,百姓对此深恶痛绝。有人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比贪污受贿更可怕的腐败。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的报告中指出:2003年要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基于此,在本期“热门话题”中,我们选取行政“不作为”这一影响面广、为害甚烈的“顽疾”,把脉会诊,共同开出根治的药方。  相似文献   

12.
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司法审查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还存在相对较窄的受案范围使诸多权益受损无法获得救济,起诉主体的过度限制剥夺了部分权益受损者的诉权,行政不作为诉讼的结果使部分权利救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抽象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扩大受案范围;建立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拓宽起诉主体;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保障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行政行为程序化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孟克 《学习论坛》2005,21(2):22-24
仅仅要求行政人员“办正确的事”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要求行政人员“正确地办事”。因为“办正确的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判断能力 ,而“正确地办事”体现的却是一个人的行为能力 ,这种行为能力就是执行程序的能力 ,按程序操作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只有构建“办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办事”这两个双重支撑平台 ,才能使行政人员正确使用行政管理权  相似文献   

14.
行政调查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调查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程序开启之后、行政决定做出之前,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依据职权所进行的资料收集、证据调取活动,具有附属性、程序性、裁量性及间接影响权益性等基本特征.作为一项程序性行政行为,行政调查的运用应当遵循法定主义、职权主义及当事人参与主义等基本原则,并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之.  相似文献   

15.
行政指导是行政实务中关于指导、建议、劝告、警告等的总称.利益诱导型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公共行政目的,依法作出的以利益进行引导,期待行政相对方的一定行为(作为、不作为),一经达到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一、对依法行政的理解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所谓依法行政,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实体法方面,另一是程序法方面。从实体法方面去理解依法行政,首先应是在主体方面有要求,即行政主体合法。即行使行政职权者必须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17.
<正>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担负和履行的重大政治责任。一要把带头尊法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法治信仰。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真正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或政府官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指对现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08,(5):24-27
湖南省制定《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开创了全国先河,对从法制上推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将起到重大作用。十七大提出“要保证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政府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依法行政,一是要有法定权限,一是要有法定程序,所以要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定。法治政府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把权限搞清楚,政府才能够根据权限来行使职责;二是要把职责权限规定搞清楚,关键的问题就是程序。如果这两条不健全,法治政府的基本条件就还不具备。  相似文献   

20.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因而,治理行政不作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不作为有多种表现形式:“熟视无睹”型、“不以为然”型、“相互推诿”型、“冷漠无情”型。治理行政不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倡导服务行政的理念;认真落实责任制度,建构刚性的责任行政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构有效防范行政不作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