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毛泽东的抗战思路起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的抗战思路主要是:国共合作抗日;国共两党在合作抗日中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起主要作用;抗日战争要打持久战;广泛联合国际力量.那么,毛泽东的上述抗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2.
李永红 《世纪桥》2013,(7):53-54
周恩来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凭借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唤醒了民众的抗日意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重建党组织,制定了革命性政治工作制度,他的“军民抗战”指导思想有力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他所提出的“革命的政治工作就是民族抗战的生命线”是抗战期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更是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也与一位伟人分不开,他就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在中央警卫团工作,其中3年多给朱总当警卫员,亲眼目睹了朱总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所作的功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特将朱总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个片断回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全民族抗战。从1931年“…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关部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曾经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八年抗战”.但随着抗战研究的深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的大会讲话中,都把“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把十四年的抗战作为一个整体.国内较早的有代表性的抗战史著作,如军事科学院编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国防大学何理教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秀鑫和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都是以14年抗战作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抗战文化在抗战中的重大作用.他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抗战文化的重要性,而且亲自指导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建设.他关心新闻出版,重视文艺运动,支持艺术团体,关心艺术创作,狠抓抗战教育.正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与关心下,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蓬勃发展,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回顾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止时间,国外许多学者给予极大关注.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十四年抗战"有不少表述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的"十四年抗战"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学术界的"十五年战争"论,西方学界也出现一些以"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从"十四年抗战"视角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以至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看法."十四年抗战"研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的客观存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研究留下学术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曰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  相似文献   

10.
岳思平 《党的文献》2005,2(6):45-48
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第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经历时间的认识不尽统一.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说法:一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即中国"十四年抗战"说;二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即中国"八年抗战"说.显然,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何年算起;二是中国抗战共进行了多少年.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攸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战、坚持抗战到底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抗日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由幼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梁杰 《党史纵览》2005,(6):13-15
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戎马倥偬之间,写下了几十首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显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记录了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大活动,堪称新四军抗战史诗.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共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指中共从中日两国实际状况出发,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和实践了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一、中共形成了统一、系统的持久抗战思想认识,从而揭示并掌握了取得抗战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近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很多人至今没有弄清楚。实际上,"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早在2005年就已经被中国学术界认定。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相似文献   

15.
"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衍生了党史分期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究。党史分期应以社会主要矛盾和党史的阶段性特点为依据。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标志难以界定,土地革命战争和反抗日本侵略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党史阶段性特点;所以,应将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调整为"土地革命战争与局部抗日战争时期",将原"抗日战争时期"表述为"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宜。这样有利于更好诠释"十四年抗战"概念,充分体现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的区别和联系,凸显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抗战家书真实地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英烈、海外侨胞及社会各阶层人民参与抗日战争过程,反映了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信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正因为有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共同的目标和信仰,中华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显得更加团结、更加  相似文献   

17.
王凡 《党史博采》2003,(8):27-31
稍通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会记住发生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还是毛泽东在延安各界人士举行的一二九运动四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概括得最为精辟。他将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相提并论,“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相似文献   

18.
陈秀独一生的最后五年,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环境中度过的。怎样评价他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我认为,应看他对当时的历史要求采取什么态度,起了什么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以维护祖国的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这样,是否真诚地拥护和实行抗战,就成为衡量人们政治倾向的第一个基本尺度。与此同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又存  相似文献   

19.
试述邓小平在抗战时期的主要功绩王炳林,郎丰君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太行山麓与刘伯承等携手一道,共济抗战大业。他立足现实,高瞻远瞩,提出和实施了对敌斗争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和策略,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立足太行区抗战的具体实...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进行了专访,他特别指出,红色景区要突出纪念地本身承载的“红色精神”,其中“抗战精神”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之魂。中国需要“抗战精神”近年来,曾数次接受记者采访的王新华一直在提倡“抗战精神”,他强调一个观念: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