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洋 《瞭望》1991,(13)
有人形象地比喻,11亿多的人口犹如一双巨大的筷子,而与之相比,能摆上中国这爿餐桌的“菜肴”却少得可怜。40年来,人口暴长,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包袱。两位青年学者对这个包袱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汹涌的生育大潮,已漫过11亿人口界标。正向12亿左右的人口大堤席卷而去。 我们能否走出人口困境?记者新近沿川、桂、湘、浙农村作了探访。 超生何以屡禁不止 抢孕、超生、逃生、躲生……众多农民宁愿付罚  相似文献   

3.
编者寄语     
《瞭望》1990,(20)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包含着极为普通,却又极为重要的真理。人们只有吃饱了饭,才能从事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11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农业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许多工业部门都仰仗农业提供原料;许多工业产品,都倚仗广袤的农村为销售市  相似文献   

4.
一、尖锐的人口问题4月14日,我国大陆以每分钟出生29人,每天出生近五万人的步伐冲破了11亿人口大关。同1949年底的5.4亿人相比,近四十年来,我国人口增加了5.6亿人,增长1.04倍。在今天世界50多亿人口中,我国人口占22%;在亚洲30多亿人口中,我国人口占36%。1986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每年净增人口一千五百多万。自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1亿,而按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约每六、七年就增加1亿。今后10年内我国仍将处于人口生育的高峰期,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增多,1987年为2.49亿,到1995年将超过3.3亿,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然而,广大劳动人民却长期难得温饱,缺衣少食陪伴着中国人民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振兴农业,终于一举摘掉了缺衣少食的帽子。1994年已拥有11亿多人口的中国粮食总产达近9000亿斤,总产位居世界第一,粮食总产比建国前增长四倍多,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每增长100斤粮食中国占了33斤。二十世纪世界性的奇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告别了饥饿,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对于这一点,连反对我们的人也不得不承认。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发展:新的挑战与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口发展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受到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当我们实现了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控制人口的规模;当中国人口达到15亿、实现零增长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平稳引导人口进入缓慢的负增长,逐渐缩小人口总规模。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突破11亿的严峻现实警告我们:采取果断措施,改变我国人口生育失控状态,已经刻不容缓。在计划生育工作日益艰难的今天,浙江省近年来却卓有成效地控制了本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他们的工作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8.
尽管自7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世界人口的年增长数却继续保持在8000万左右。1986年世界人口已达到49亿。为呼吁世界各国对人口过快增长的极大关注,联合国已决定将1987年7月11日定为“人口50亿”日,届时联合国有关机构和一些国家将举行各种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将向世界各国首脑和主管人口及计划生育的部长每人赠送一台由日本设计制作的世界人口钟,以敦促全人类关注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事关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民生所系,国运所依。今年1月6日,我国迎来了13亿人口日,人口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3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占亚洲总人口的1/3,是欧洲总人口的近两倍,比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还多。人口众多,成为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们的一切发展战略和政策都不能脱离这个国情。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人口问题上,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89年4月14  相似文献   

11.
五月十一日,随着一名叫阿 斯塔的女婴在新德里萨弗达 江医院降生,印度这个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的人口总量正式突破10亿大关,受这历史件事实的感染,人口问题突然成为印度舆论的焦点。而在诸多议论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就是“印度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吗? 其实,这看似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早在90年代联合国和一些世界人口学家就已预言:“印度人口将在2045或 2050年达到 15.33亿,从而赶超中国。”印度方面似乎也早已接受了这一论断,并将它写人了卫生和家庭福利部1999—2000年度报告的开篇词中…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决不能动摇,但城市化进程中的偏差必须加快纠正“从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和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的城市化率最高水平大约为70%左右,而现在是43%,还差近30个百分点。按照中国总人口峰值在2030年~2040年间大约16亿计算,城市人口要达到11亿左右。这意味着,要在现在城市人口5.62亿的基础上翻一番。”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感慨的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压力太大了。”  相似文献   

13.
谈到影响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重大因素,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肯定是一个重要选项.面对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兴起了研究中国发展道路的热潮.各个国家的大学、非政府组织纷纷建立中国研究中心,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专著、报告大量出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珀·雷默于2004年5月11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江苏、上海、浙江考察时指出:我们有12亿人口,9亿人在农村。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把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小城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3,(43)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我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作出的必然选择,更是今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我国经济旺盛活力所必需的。拥有11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亘古未有的创造,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勇敢地艰辛地探索。我国人民已经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这种探索。为此,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要课题。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学习自不  相似文献   

16.
刘柳 《瞭望》1993,(37)
《瞭望》周刊: 请无论如何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吐一吐胸中的怒气。这些天,我们这个乡村小镇的人议论纷纷:美国凭什么检查我们的“银河号”货船?什么也没有查出来,还不肯赔偿经济损失,这是对11亿中国人民的污辱,事情不能就此了结。自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有些政界人物头脑发热,以为可以在全世界为所欲为了。最近一段时间又盯上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新经济的特征 (一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美国从 1991年 4月走出衰退以来,到 2000年 5月已保持了长达 110个月连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这个增长速度虽然不及中国及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这是因为:第一、其基数大,按 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其增长 1%的绝对值就是 846亿美元,增长 3%,即增加 2538亿美元,超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这一增长速度已突破了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临界点。按照传统的经典经济理论,高速度必然会导致高通胀。然而,尽管美…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今天还在继续。以下是摘自联合国人口司报告中的一些世界人口最新数字。 世界人口70年增加了2倍:1930年全球人口大约为20亿,1960年上升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突破50亿,1999年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4亿。如计划生育措施有效实施,世界人口在2050年将有望被控制在89亿左右。 世界人口5大国:中国(13亿),印度(10亿),美国(2.97亿),印度尼西亚(2.23亿)和巴西(1.81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15—34岁的青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3强。中国青年人口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人口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特点之一:我国青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从这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92年人口变动抽样的情况看,由于我国总人口的基数大,出生率高,人口增加快,我国青年人口的绝对数量也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20.
人口与教育     
中国有12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石油储量是世界的2%,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的1/6,人均矿产资源价值也只有世界的1/2。这样的人口、资源比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尽管我们提倡计划生育和节约资源,资源还是越用越少。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而人口质量的提高,却大有潜力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