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特区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79年1月8日至25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四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后,省委决定,省委书记们分别带领工作组,赴省内各地传达三中全会精神,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3.
打开国门 对外开放 1978年春夏之交,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领一个政府代表团出访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代表团成员除了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之外,还有北京、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市主管经济工作的同志共20余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向西欧发达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邓小平对这次出访非常重视,他亲自来到代表团的住地北京饭店,听取谷牧等人出访前的详细汇报。邓小平一边吸烟,一边静静地听代表团汇报。最后,他言简意赅地对谷牧等人说,你们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些问题”。谷牧等人体会到,邓小平对于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  相似文献   

4.
陈宏 《党员文摘》2008,(3):10-11
邓小平掷地有声的两句话对深圳来说,1977年11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首次进入了邓小平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8,(4)
邓小平掷地有声的两句话对深圳来说,1977年11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首次进入了邓小平的视野。广东是邓小平复出后视察全国的第一站。因为  相似文献   

6.
霞飞 《党史纵横》2008,(4):10-13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是经过几代领导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期间走过一段很长的探索之路。经济特区,也由最初的“新鲜事”,发展成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那么经济特区是如何一步步创办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一、综合性经济特区的崛 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约 有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75个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功能比较单一。到70年代末 增加到328个。80年代以来, 大规模的综合性经济特区突 破了传统的自由港和自由贸 易区的模式,它不仅重视对外 贸易和出口加工工业,同时也 重视农业、牧业、渔业等.而且 还重视旅游业、金融保险业、 饮食服务业、交通电讯等第三 产业以及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从而把世界经济特区从贸易 型、出口加工型推向了贸工农 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全面 发展的综合型,走上了社会化 发展轨道。 二、科技型经济特区蓬勃 发展 …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天地》2008,(1):41-46
创办经济特区,在中国是个新鲜事。特区能办起来,也很不容易。那么,经济特区到底是怎样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正确认识国际发展环境,积极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世界各国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世界普适价值,也因此对促进世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工业化首先在欧洲社会产生和发展,欧洲的经济增长所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口老龄化。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早在1800年,法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超过了5%,到1865  相似文献   

1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从此迈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国地域广大,与外界隔绝已久,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的策略。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特区政策到今天已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酝酿过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域广大,与外界隔绝既久,且有制度上的差异,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从一开始就门户洞开,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梯度开放的策略,以控制风险,并从局部得到经验和示范。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特区政策在今天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酝酿过程,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回顾。  相似文献   

13.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从此迈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国地域广大,与外界隔绝已久,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的策略。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特区政策到今天已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酝酿过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如果要拍国民党黑暗统治的镜头,请到汕头来取背景。”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中国进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创立经济特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中国创立经济特区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的创立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又是抓住国际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同世界各国经济特区一样,承担着吸引外资、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历史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探索我国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道路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从一开始就门户洞开,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梯度开放的策略,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特区政策在今天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酝酿过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未去经济特区以前,对它的认识,有如雾中观花,总有点模糊感、神秘感。到深圳、珠海学习、考察一段时间之后,云雾消失了,特区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飞跃。下面所说的,就是笔者学习、考察经济特区之后的哲学断想。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3,(11):27-27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当时创办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77年11月,邓小平把广东作为复出后首次视察全国的第一站。因为深圳边防部队对愈演愈烈的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广东省主要领导把这作为"恶性政治事件"捅到了邓小平面前。邓小平十分肯定地说了两句话:"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这两句话让广东的同志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有一个人似乎悟出了邓小平的弦外之音,他就是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  相似文献   

20.
陈宏 《党的建设》2008,(8):59-60
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全新思路和重大突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