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财政原因1财政体制原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呈现出某些差异,而其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从1980年开始,为提高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中央对地方实行了以“分灶吃饭”为基本特征的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并于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此后便形成了现行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转移支付不规范、不科学。现行分税制中的转移支付是采用基数法实行一省一额、一省一率的极不规范的方法,让各地区尤其是吃亏…  相似文献   

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财政调节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然后对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几点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发[2014]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要求,现就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如下意见。一、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要求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集中的财力主要用于增加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  相似文献   

4.
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马贤 《岭南学刊》2007,(5):64-68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政府以及省级政府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一直不规范,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衡化的职责。为此,应采取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公共支出范围;减少转移支付层次;规范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模式,建立多因素的科学的转移支付标准公式;规范财政专项补助,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置;优化和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制定比较完备的关于转移支付的法律等措施,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财政转移支付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转移支付具有解决财政纵向不均衡、地区间横向不均衡、公共产品外部性问题三个基本功能。转移支付制度是调节政府间财政能力和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它对整个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分税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财政调节制度,是协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强化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并针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宁 《湖湘论坛》2003,16(6):70-7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中央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业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从建国以来 ,该项制度的实施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资料表明 ,民族地区 5 0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 ,有近 5 0 %来自于中央政府。随着 2 0 0 1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新修订实施 ,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统一的财政体制下 ,通过国家实行的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第 32条第 3款 ) ,为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付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法律依据。党的十六大以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对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全国区域间的协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一些待改进的问题,如转移支付对税制的替代效应明显;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界定不清;转移支付项目不规范;困难地区对转移支付补助过度依赖;转移支付的结算办法有缺陷等。改革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弱化部门利益,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地方财政调控能力;提高转移支付结算的科学性,彰显公共财政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人大建设》2005,(12):55-55
陈光近日在《新京报》上撰文报道:10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未来五年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5):91-91
牛天秀、岳爱武在《长白学刊》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舒晓波 《思想战线》2011,(Z1):66-67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转移支付制度在科学、合理、规范、公正、透明等多方面尚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主体往往会利用政府间转移制度的不完善性,从局部利益出发,采取某些不合理的财政行为。研究引用了蛙鸣博弈模型,从地方财政的视角探讨不合理的财政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侯石安  靳友雯 《求索》2013,(12):1-4
财政分权理论肯定了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研究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权的产物,在实现财政纵向均衡的同时。加剧了地区间横向的财力失衡。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转移支付依存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依存度正相关,财政支出分权较之财政收入分权的影响更为明显。财政支出分权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转移支付依存度的影响最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3.
谢芬芳 《湖湘论坛》2011,(4):102-105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就逐步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显露出很多不足和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财政制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税制,分税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划分实际上是“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的延续与完善,延续,是因为财政包干制比原来的“统收统支”有很大进步,克服了财政“吃大锅饭”的种种弊端,完善,是因为“财政包干”“分灶吃饭”产生了新的不平衡,新的不平衡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所占比得急剧下降,而经济发达地区财力大增,出现了“拥财自重”“诸侯经济”势头,不利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发挥,另一个不平衡是地方政府之间财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居民之间收入不平衡,分税制适当增加了中央财务,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年的不平衡,但对后一个不平衡,仅分税制却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解决,本文仅就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核算方法及其关条件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请审议。一、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无偿拨付的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问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实现调控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必须进一步具体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税权和其他财政收入,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出路●冯继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中的公平与效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与健全过程中,财政转移支...  相似文献   

18.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是实行分税制国家的一项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它在加强宏观调控、协调地区均衡、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进行考查和总结,为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20.
呼世忠 《前沿》2009,(1):25-27
当前,我国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严重失衡。从财政角度分析,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科学的财政支出体系。西部地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建立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财政体制,完善以基本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