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夏,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一次大的冲击.法国与荷兰的公民投票相继以高比率否决了欧盟宪法.随后,在法、荷事件消极影响渐次扩展,欧宪通过前景险恶的形势下,欧盟首脑会议决定无最后限期地延长批宪程序,实际上将宪法问题暂搁一旁.欧盟宪法为近50年欧洲一体化历史之首创.  相似文献   

2.
6月16日至1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在一年之内暂停对《欧盟宪法条约》进行表决,并推迟批准该条约的最后期限。2006年6月,欧盟将举行一次特别峰会,讨论如何恢复表决的问题。这起源于法国和荷兰两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以及随后英国宣布推迟对该条约表决等一系列事件的欧盟宪法危机,不可避免地引起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暂时受挫,但是,也将欧洲人民对欧洲一体化的关注点引入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譬如,在全欧洲范围内,在精英与大众阶层之间展开关于未来欧洲模式的讨论;关于欧洲认同、也即哈贝马斯所说的创造一种所有欧盟  相似文献   

3.
从宪法性条约到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的进步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4.
法国全民公投结果,对<欧盟宪法条约>说"不".荷兰继之.受此影响,本来对"一体化"半心半意的英国,乘机宣布搁置公投.这无疑是欧罗巴大陆的一次"政治地震".这次"地震"是欧盟内外,政治、经济、社会错综复杂矛盾的总暴露.  相似文献   

5.
欧洲一体化进程从欧洲煤钢联营到欧共体,再到欧盟,经过几代人坚忍不拔的努力,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取得了巨大进展,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联合的地缘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地区组织,并一步步向更高阶段发展.刚刚诞生不久的欧盟宪法条约就是推动欧盟政治一体化、实现欧洲统一之梦的又一部欧盟历史上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38条a款正式提出"欧洲层次的政党"这一新概念.但这一概念所指代的事物在欧洲一体化启动之初就已经出现了,并且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其组织体系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欧洲层次的政党就组织机构而言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欧洲议会党团、欧洲跨国政党联盟和欧盟区域委员会中的议会党团.本文以诞生的时间先后为序对它们作一简单介绍,并对这一政党体系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欧洲左翼党在欧洲议会中的力量逐步壮大,其议会党团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北欧绿色左翼提出"另一个欧洲是可能的"政治主张,即彻底改革当前欧盟的体制,使欧洲实现真正的完全民主;中止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发展共同发展与公平公正的合作政策。党团内的凝聚力和在《欧盟宪法》草案上的立场充分体现了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北欧绿色左翼是代表激进左翼政党质疑或反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新自由主义议程、力图改革和塑造欧盟一体化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一种左翼政治。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期日本的安保政策主要是在<日本国宪法>和<日美安保条约>的框架之下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9·11"事件后,日本的安保政策则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美国的体恤扶持下自主意识逐步增强,向着趋于自主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欧盟关门?     
和静钧 《南风窗》2007,(1):77-78
面对悬而未决的欧宪危机,欧盟在以完成上一轮扩大任务为由“超限度地接纳”保、罗两国之后,更有理由放缓东扩进程。这就是保、罗人盟所谓的关门效应。2007年元月1日,欧盟强装欢颜,把迎面奔来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揽入怀中,正式接纳这两个前苏联卫星国为欧盟第26和27个成员,履行了欧盟之前的承诺。这是《尼斯条约》启动东扩进程以来欧盟吸纳的第五和第六个原社会主义东欧国家。至此,被视为西欧  相似文献   

10.
尹子轩 《南风窗》2014,(22):66-67
<正>随着欧盟史上第一个属于"欧洲"而非单独属于德、法、英等大国的欧盟新领导班子的诞生,欧洲整合又悄悄向前走了一大步。自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取代2005年被荷、法全民公决拒绝的《欧盟宪法条约》以来,外界有关欧盟的认知总是离不开疲乏的经济和对外事务,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欧洲整合又悄悄向前走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富于形象思维,往往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卡通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如此。 当伊拉克战争胜券在握时,美国弄出一副特殊的扑克牌,牌上画有美国要捉拿的伊政府高官,清楚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18.
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一个夸大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而其中提及的"中国特征的全球化"尽管有一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将全球化归结为某个国家的全球化是肤浅的,有可能导致世界未来十分危险的发展.中国进入全球化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挑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20.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解禁问题已引起欧、美、日、俄、台的高度关切,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个重大议题.解禁大势已定,但欧盟内部的"反解派"和美国的作梗使解禁面临重重障碍.最后的解禁将可能是欧美达成妥协,美国仍维系其主导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