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南非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以立法形式实行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的国家。自1910年以来,南非白人政权共颁布了35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法令,确立起种族隔离制度。种族隔离制度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及印度人、有色人实行了隔离歧视,使少数白人凌驾于其他一切种族之上,成为特权种族。占全国人口78%的黑人群众处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不仅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至今仍被排除在选民之外,在经济上受到严重压榨和剥剥,而且在日常公共生活中也受歧视,不能与白  相似文献   

2.
南非种族隔离统治当局在内外压力下,为保护白人的根本利益不得不做某些变通.80年代中期起,博塔政权开始实行小改小革,向混血人、亚洲人和极少数没有代表性的黑人做了微不足道的让步.这理所当然地不为广大国内黑人和国际社会所接受,种族主义政权的处境更加恶化.1989年9月上台的德克勒克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政治解决种族隔离问题的方针,力图改变南非的内外处境.1990年2月,德克勒克在议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暴力时代的终结》的重要讲话,开始了政治解决种族隔离制度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一种反动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少数白人统治集团对占南非人口84%的黑人、有色人和亚洲裔进行残酷的种族统治,实行白人至上、肤色决定一切的种族歧视政策,广大黑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政治上无权过问决定自己命运的国家大事、经济上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遭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与屈辱。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一个变种,是阶级斗争在种族问题上的反映。本文就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为什么长期维持下来、以及如何解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南非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之际,种族隔离制度已从法律上取消,新的政治制度即将通过制宪谈判来建立。本文拟就南非这一局势发展的成因和前景作一浅析。一南非的种族歧视产生于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入侵并定居南非之时。1910年,英国殖民者建立“南非联邦”,把南非变为英国的自治领后,白人少数统治集团更开始强行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先后抛出了350多种有关法律和法令,使种族主义渗透到南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南非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反种族主义斗争以及  相似文献   

5.
德克勒克上台以后进行了某些改革,其性质仍属于缓和白人与黑人的尖锐矛盾,稳定国内局势,减轻内外压力,但对种族隔离制度并没有根本触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今后能否彻底铲除,在很大程度上要看非国大与当局的谈判能否顺利发展。谈判双方现在分歧很大,各自的制约因素也不少,前途难测。  相似文献   

6.
南非黑人经历了长期的斗争,终于迫使南非当局逐步放宽种族限制,并开始对话。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各种原因,黑人中出现不同的派别,内部发生矛盾冲突,甚至酿成流血事件。1991年1月29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人曼德拉与南非因卡塔自由党领导人布特莱齐在长达9个小时的会晤中达成了和平协议,呼吁他们的支持者立即有效地停止相互袭击、恐吓和诽谤,并将成立委员会来监督协议的实施。3月30日两人再度会晤,达成五点计划,以监督双方对协议的执行情况。此外,非国大、因卡塔自由党和泛非大会还曾决定召开“爱国阵线会议”,以进一步协调各派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为中心的南非改革已到关键阶段。南非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在扫除制宪谈判障碍、废除种族隔离法律这两大改革任务上,取得了重大的和突破性的进展;同时,非国大和因卡塔这两个黑人政治组织在改革推进的形势下,彼此矛盾加深,已成为阻碍改革进程进一步发展的新障碍。解决黑人冲突问题已到刻不容缓的地  相似文献   

8.
1993年南非局势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制宪谈判进展顺利,并在最后制定了一部过渡时期临时宪法。它标志着南非已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同时也正式宣告,南非长达300多年的白人少数统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与此同时,一些消极因素也在不断发展,主要是来自保守的黑人势力和白人右翼势力。尽管非国大对他们作了重大让步,但因他们坚持其立场,给南非和平进程带来了阴影。  相似文献   

9.
在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曼德拉领导下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在南非首次全国选举中的大获全胜,标志着世界上最后一个种族隔离政权的寿终正寝。然而在这举世瞩目与欢欣鼓舞之时,人们又不禁担心,首届南非黑人政府是否能胜任重振南非经济的艰巨使命,不辜负广大黑人选民的期望。南非有极为充足的自然资源,交通、电  相似文献   

10.
南非后种族隔离时代的统治阶级与南非的不发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不同,南非不存在农民阶层,且南非人掌控着本国的制造业和采掘业.这两大特征对南非的国家治理和政策选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发展模式受制于国家政治精英中黑人中上层阶级和以矿产能源联合体所有者为首的经济寡头们联合起来构成的统治力量,二者借助以赔偿为原则的<黑人经济授权法>而达成了妥协,这种妥协使南非仍延续着旧的消耗矿产资源模式,因而不利于南非的长远发展.南非亟需借鉴亚洲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改变旧发展模式,并培养黑人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布尔人民族大迁徙是研究南非历史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究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英帝国的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成为开普殖民地的主人后,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旨在促进殖民地资本主义生产的一系列农地制度改革措施,以及给予科伊人和班图黑人某种平等地位、实行自由雇佣制的第五十号法令与释奴法令,最终迫使布尔人集体逃离开普殖民地,深入内陆建立起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并在那里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从而对南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毅 《西亚非洲》2007,(9):17-22
1994年以来,南非新政府把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作为基本政策,旨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制度的确立使种族主义教育成为历史,教育部门的变革和重建随即展开。新政府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建立统一、公平、高质量的国家教育体制,使所有南非国民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尤其重视改善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受到歧视的非洲黑人的受教育条件,以增强他们在社会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南非新政府主要成员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26~28日,南非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组成了以纳尔逊·曼德拉为总统的新南非政府,从而结束了少数白人统治的局面。新内阁由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国民党、因卡塔自由党构成,共27名内阁部长。其中黑人14名(一名女性),白人7名,印度人3名,有色人3名。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非首次全民大选以非国大的胜利而告结束。自此,南非开始进入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后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一支“新贵族”也在南非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人代表着南非走向未来的一支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5.
结束了3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废除了40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4年多的一波三折的民主政治改革,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地顺利地进行了首次全民大选,非国大获胜,曼德拉宣誓就任民族团结政府首任黑人总统,他的左右手,两位副总统姆贝基和德克勒克也宣誓入阁,至此,南非的历史实现了一次历史的飞跃,埋葬了非人道的旧南非,迎来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新南非。  相似文献   

16.
刘兰 《西亚非洲》2002,39(4):24-29
随着南非的经济发展与种族隔离制度的全面推行,阿非利卡人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进入社会中上层的阿非利卡人不仅不再需要种族隔离制度的人为保护,而且其经济优势地位的保持反而更依赖于种族隔离制度的改革和南非经济的继续发展。但对部分中下层阿非利卡人而言,种族隔离制度的改革会对其现有的经济优势地位构成威胁,这些人反对改革种族隔离制也就成为了必然。由于阿非利卡人的中产阶级化,改革得到大多数阿非利卡人的支持,于是种族隔离制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南非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或者为最终根除种族隔离制度做彻底的改革,或者为缓和矛盾继续有限度的改良,或者拒绝再对广大黑人做任何让步。无论何种抉择,都将充满着风险和困难。由于白人内部反对铲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势力还很强大,实现各种族一律平等的那一天不会很快到来。  相似文献   

18.
1984年爆发的南非黑人反种族主义斗争,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斗争虽然取得一定胜利并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但许多不利条件依然存在。今后黑人运动能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充分利用目前的一切有利条件,以不断地壮大自己,将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深受恐怖主义之苦,是世界上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印度面临的反恐形势和任务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2001年“9&#183;11”事件后,印度积极响应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虽然印美之间在反恐问题上也存有分歧,但总体而言,印度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过于迎合美国,帮助“打造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  相似文献   

20.
南非经济     
南非是非洲的经济大国,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非洲的4%和6%,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整个非洲的30%,制造业占40%,贸易占20%以上。在种族隔离制时期,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及国内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浪潮此起彼伏,使南非经济陷入极大困境,90年代初连续3年负增长,巨大的发展潜力难以充分发挥。1994年5月新南非诞生后,以非国大为主体的南非新政府采取了积极稳妥的经济政策,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使国家经济逐步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