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也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京最后一次全体聚首。蓦然回首,春风五度。会议上的议题焦点,随世情国情而变,随民意民声而变:从国企改制到反腐倡廉,从民生保障到司法改革,从保八稳增长到降七调结构;从压CPI抑制通货膨胀到扩内需应对国际金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2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诞生于1979年的现行刑诉法,是改革开放、重建法制后首批出台的七部法律之一。1996年,该法进行了一次重大修改,是次以程序正义、保护人权为核心诉求的修法,被誉为中国建构现代司法制度的里程碑事  相似文献   

3.
宋伟  婀娜  丁汀  楚仁 《楚天主人》2012,(4):18-21
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的刑诉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特别程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4.
姜明 《小康》2014,(4):24-24
现行金融体制与制度的缺失使得集资诈骗罪适用死刑非常不妥。集资诈骗罪废除死刑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本质上看,也体现了三中全会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权》2008,(5):54-55
2004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修正案的通过使人权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权利意识,个人、集体的维权活动也在大范围内以更大规模的展开。与此同时,人权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人民警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治安形势和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民警察法的修改应提上议事日程,法律的修改过程实际上是法律理念的更新过程,人民警察法的修改首先应解决的是坚持什么理念的问题,因此,修改人民警察法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法治及全球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两天一夜,五场关于刑事诉讼法之价值和理念的演讲、京城三大卫的豪华专家阵容、来自最高立法司法机关的权威解读,为从邯郸左近自费赶来与会的法律学子和刑事辩护律师们带来了一场激情洋溢的思想盛宴。五场演讲中,那授与求的热烈氛围让人全然忘却了会议厅里的闷热,中央空调的劲吹亦无法缓解那人潮带来的四  相似文献   

8.
陈有西,知名律师,兼职法学教授。近年活跃于中国刑事诉讼第一线,李庄案、夏俊峰案等著名案件中都有他的身影。法治的进步不能靠恩赐,也不能靠机遇,它是深思熟虑的行动和顽强不息的奋争。陈有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他对刑诉法修改的近两万字的洋洋洒洒的演讲稿中,我们  相似文献   

9.
郝一民  时琴 《公安教育》2004,(11):23-25
郝一民时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周永康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上的报告都指出了坚持执法为民,必须转变执法观念。要坚决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和错误的执法观念,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史果  徐云 《浙江人大》2012,(4):60-61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这是宪法有规定以来,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与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条款从225条增加到290条,分为总则、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审判、执行、特别程序以及附则。这部被法律界称为小宪法的刑诉法在大修后,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沈亮 《人权》2007,(5):45-47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努力提高人权保障程度。已批准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签署  相似文献   

12.
王世瑚 《人权》2007,6(6):29-30
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对立法和执法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在立法中,要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通过立法,合理配置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社  相似文献   

13.
曲相霏 《人权》2013,(4):50-53
一、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特征分析1949年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之后的四部中国宪法,可以看到宪法上的"人"①有两次转型。1949年《共同纲领》对"人"有两种表达,一是"人民",一是"国民"。《共同纲领》特别有意思,它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人民,把义务都给了国民。当它规定权利时就说人民有什么权利,当它规定义务时就说国民有什么样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1954年宪法开始使用公民这个概念,权利和义务在公民身上得到统一。从以人民的身份享有权利到以公民的身份享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上的人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就是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这个条款被称为人权条款。在人权条款入宪之前,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是公民(只有一个例外,即总纲第32条规定  相似文献   

14.
正在街道挂职期间,我参加了拆违工作。面对基层的执法现状与立法规定的差距时,触动很大。作为来自立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我想结合这段经历,就如何应对违法建筑拆除这一城市治理顽症,以及人大立法工作在面对执法的实效差距时能做些什么,谈些思考和建议。一、关于拆建工作的问题与出路《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中明确了对新建、在建违章"2小时内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一个月内将查处违法建筑的情况反馈举报人"、"建筑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和稳健发展的一年."创新"是2005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就立法而言,"物权法"的起草和公开征求意见,为2005年的立法景观增色不少;就司法而言,以最高法院统一收回死刑复核权为主旨的死刑复核制度颇令人关注.与此同进,国家赔偿和国家补偿制度的改革呼声渐高.2006年,中国法治的建设和完善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