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复杂,社会治安问题愈来愈严峻,使许多国家的警察在与犯罪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斗争中疲痹不堪.刑事犯罪打不胜打,防不胜防.我国亦然.从1983年开始“严打”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刑事犯罪日益严重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的控制,犯罪嚣张气焰受到了打击,然而犯罪问题并没得到有效遏制.世界不少国家的警察机关不断认识到,只重视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被动反应型”的警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与犯罪作斗争的需要,纷纷探索并实践“先发型”的社区警务模式,即把与犯罪作斗争的重点真正转到预防、控制犯罪这方面来,而且通过多年实践确实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严打”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方针,考察“严打”决策的背景会发现,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否危害社会秩序稳定,是否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大小是决定“严打”是否进行的重要因素。“严打”阶段性斗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严重危害社会犯罪的消亡,因图财、涉财引发的“双抢一盗”、诈骗等犯罪屡禁不绝,杀人、爆炸等恶性犯罪也时有发生,团伙犯罪、青少年犯罪仍呈高发态势,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因此,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严打”作为打击犯罪、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将长期存在,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本文就如何建立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经常性工作机制的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的重大疑难案件,是指那些危害严重,影响恶劣,民愤极大的案件中案情复杂,牵涉面广,难以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的案件.在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公安机关提高攻克这些重大疑难案件的能力,对于深挖犯罪,贯彻“从重从快”的方针,增大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稳定社会治安大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过三年的“严打”斗争,一些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但作为青少年犯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扼止,而且就其犯罪手段来说还有逐步升级的趋势。这是什么原因昵?对这个问题,有关的论述已经作过分析。诸如“文革”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黑社会性质犯罪现状及特点兰州市黑社会性质犯罪活动的现状近年来兰州市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性质犯罪方向演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和初具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雏形的流氓恶势力团伙大量出现,曾一度成为危害兰州市社会治安的“毒瘤”。2000年1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兰州市公安机关摧毁已经发展成形的黑社会性质组织7个,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14个,“校霸”、“厂霸”、“村霸”、“车匪路霸”等各类“霸头”11个,抓获黑恶势力团伙成员396人,破获持枪杀人、绑架、抢劫、强奸、赌博、寻衅滋事、强迫妇女卖淫、私藏枪支、敲诈勒索、贩毒等各类案件450余起;缴获各类枪支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无论在刑法学界还是犯罪学界,对十几年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活动成效的反思不时见诸报端,甚至有学者对“严打”能否抑制住当今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的犯罪狂潮表示怀疑。毋庸置疑,在社会治安形势相当严峻,刑事犯罪活动相当猖极的情况下,作为以法律手段控制犯罪的依法从重从快方外经受了十几年实践的磨练和考验,必须继续坚持。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社会治安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尤为严峻的是关系祖国前途和命运的青少年的犯罪占据了刑事犯罪总量的多数。严酷的现实使我们…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犯罪情节?什么是认罪态度?犯罪情节与认罪态度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是法学理论上有所争论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应当妥善解决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所谓的犯罪情节,就包括认罪态度.”这是不能令人同意的.犯罪情节,是指犯罪人从犯罪的预备、实施到终止全过程中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情况.它包括:犯罪人作案动机的恶性  相似文献   

8.
绍兴市法律顾问处和绍兴市总工会为搞好社会治安、解纷息讼、预防犯罪与减少犯罪,从抓法制教育着手,举办了基层工会骨干的法制学习班,为厂矿企事业培训司法助理员与调解员.这次学习班时间短,学习内容多,由于授课的同志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因而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学习,学员们懂得了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犯罪的?什么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犯了什么罪应受什么样的刑罚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犯罪和治安问题的增多,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都遇到的问题,也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下简称“珠三角”)10多年来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弄清城市化与社会治安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珠三角” 的社会治安问题,做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依据城市化与社会治安关系的一般理论和“珠三角”尤其是东莞的城市化实践,就城市化与“珠三角”的社会治安关系问题作一些简要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犯罪趋势预测对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重视与加强对于犯罪趋势的预测。社会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正确地解释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揭示出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我国有句名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对犯罪趋势(包括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形态等)缺乏必要的科学预测,我们的综合治理工作就不可能搞好。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犯罪趋势的研究,并且把这种研究同控制与预防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逮捕条件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审查逮捕的实质要件作了调整,面临依然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如何正确掌握逮捕条件,充分运用审查逮捕职能同犯罪作斗争,是审查逮捕部门直接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正确掌握逮捕条件必须把握住以下环节:1.及时更新观念是正确掌握逮捕条件的基本前提。更新观念就是要树立宽严有度的执法观,在实践中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正确处理保障无辜者不受追究与及时有力惩治犯罪之间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于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和保障人权的需要,突出对公民及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  相似文献   

12.
强奸犯罪已成为社会犯罪中的突出现象一九八三年开始的“严打”斗争,卓有成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各类犯罪案件均在逐年大幅度下降。唯有强奸犯罪却呈上升趋势,什么原因?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情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毒品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已从开始私种罂粟发展为外流贩毒与消费并存的省份,毒品犯罪问题是影响安徽省社会治安的一大因素,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安徽省毒品犯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介绍了安徽省毒品犯罪的概况和规律特点,并预测了以后的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二是科学分析了安徽省毒品犯罪日趋严峻的主客观原因;三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徽省毒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相当严峻,这一方面与新旧体制转型期犯罪诱发因素增多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犯罪控制方面的不足。因此,探讨我国犯罪控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求制订出切合实际,富于效率的控制犯罪的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毒品及毒品鉴定(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毒品犯罪十分猖獗 ,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 ,一旦出现毒品问题 ,就必然诱发各种犯罪 ,使社会治安恶化 ,丑恶现象增加 ,造成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的巨大破坏。自 80年代以来 ,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金三角”、“金新月”等毒品产地的国际贩毒集团从我国过境贩毒 ,使毒品犯罪开始在我国重新泛滥。吸毒现象不断蔓延 ,吸毒人数逐年增多 ,禁毒斗争形势日趋严峻。为此 ,我国政府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 ,先后加入了有关禁毒的国际公约 ,完善了国内的禁毒立法 ,加大了…  相似文献   

16.
问:康教授,您能否介绍一下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总体情况? 答:当前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总的来说是正常的,是稳定的,但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不少,隐患严重,不容乐观。说社会治安状况“是正常的,是稳定的”,是指社会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经商等活动都能正常进行,群众的生活秩序有基本保障,大多数人有安全感。说隐患严重,不容乐观,一是指犯罪总体数量居高不下;二是严重犯罪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91,(9)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社会治安的“国家责任原则”,即社会治安稳定,成绩归国家;社会治安严峻,责任也推给国家,似乎治安好坏优劣,由国家独家“承包”了,在此传统意识和观念下,公民和单位对社会治安的责任感逐渐淡薄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制度寻致犯罪根源的存在和高犯罪率的不可回避性,因此,这些国家采用“个人责任原则”,即在国家管不了的情况下,公民明哲保身,自我负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治安有  相似文献   

18.
陈祥军 《特区法坛》2004,(9):35-37,41
经过近几年的“严打”整治斗争,我市的社会治安状况大有改观。但“两抢”犯罪仍居高不下,甚至呈逐年增长势头,成为影响我市社会稳定和市民生活的高发型犯罪。那么,“两抢”犯罪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仅仅靠会战式的“严打”斗争能否从根本上遏制“两抢”犯罪?市中院研究室组织人员对市区两级法院2002年1月以来至今年3月份审理的抢劫、抢夺案件(不合二审,以下同))逐案进行了分析,翻阅案卷389余宗。为了做好本次  相似文献   

19.
羊春乔 《检察风云》2011,(23):14-15
“行贿笔记”及“行贿清单”的大量存在,暴露了行贿受贿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贿赂犯罪与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都是反腐败的重点,行贿与受贿是相伴而生的一对,在惩治受贿犯罪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要双管齐下,严加惩治,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刘远  赵玮 《河北法学》2005,23(7):4-7
何谓金融犯罪?金融犯罪在经济犯罪家族中居于何种地位?这是金融刑法研究中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虽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问世,但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一、金融犯罪是什么金融犯罪这个名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使用,现在已成了约定俗成的刑法学术语了。但是,对金融犯罪的内涵与外延,认识尚不统一。其实无论国内外,正如日本学者芝原邦尔所说,“对金融犯罪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与金融机关或与金融交易相关的犯罪。”在我国,金融犯罪的概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从我们所见的立法资料来看,“金融犯罪”一词最早出现在1995年时任全国人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