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K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首创杂交瘤技术以来;经过不断改进提高,单克隆抗体(简称McAb)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业、兽医学等各个不同的领域。本文仅就单克隆技术在兽医原生动物学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一)疟原虫(Plasmodium) Rener等(1980)得到了分泌抗鸡疟原虫(P.gallnaceum)二性配子体表面抗原杂交瘤,应用于分离阻断传播免疫抗原的研究。Kaushal等(1983)应用杂交瘤技术选育了几株抗鸡疟原虫配子体的McAb,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试  相似文献   

2.
杂交瘤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McAb),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它是抗原分析、免疫诊断及保护性免疫等方面研究不可缺少的宝贵试剂。当前,在不同宿主和同一宿主引起不同症状的鹦鹉衣原体病病原抗原性和免疫性尚不十分清楚。借助于MoAb对鹦鹉衣原体抗原进行分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将SP_2/O-Ag14骨髓瘤细胞与鹦鹉衣原体H_(23)株纯化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经ELISA、IHA检测和克隆后,获得4株杂交瘤细胞。这4株所分泌的McAb对鹦鹉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抗原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抗鹦鹉衣原体McAb株的建立,将为我国动物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免疫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鱼类致病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McAb),用软琼脂法进行克隆化培养,通过间接ELISA法对所得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特异性筛选,并鉴定其Ig亚类,测定腹水效价,进行了相对亲和力和抗原位点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8株可分泌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C3、1C6、4H8、3D9、2B11、3G3、2H11、1B8。经过鉴定,这8株McAb能够特异性地针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与其他测试菌之间无交叉反应;其抗体主要分为4个亚类,分别为IgG2a型、IgG2b型、IgG3型和IgM型;腹水效价均在10-6以上;相对亲和力较高;2B11针对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表位,而其余7株McAb针对的非脂多糖抗原位点。试验结果证实成功制备了能稳定分泌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McAb的细胞株,为水产养殖中该菌的快速检测和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的研究不仅限于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而且在免疫学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但有关肝片吸虫病的免疫学研究,由于虫体抗原的纯化和特异性问题尚无重大突破。为此,我们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分析肝片吸虫虫体抗原的氨基酸成分,为提...  相似文献   

5.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分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2D6。经检测,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3;杂交瘤染色体数为88;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256,诱生腹水抗体效价达1∶6×104,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V)、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之间均无交叉反应;ELISA阻断试验表明,TGEV特异性阳性血清对TGEV-McAb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该McAb所识别的抗原是TGEV所特有的抗原决定基。  相似文献   

6.
骨髓干细胞进入胸腺后,在胸腺素介导下发育分化成具有细胞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这些分化的T淋巴细胞发生的变化表现在:细胞表面结构(主要是分化抗原)的不同,及在生物学效应上的差异。 目前,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对淋巴细胞分化抗原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各实验室所用的McAb千差万别,因此对分化抗原的命名相当混乱,具有同一功能的抗原往往有多个名称。如对人和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命名体系就有Thy、Ly、Lyt、OkT、Leu和Tac等多种。其他动物的分化抗原的名称又有差别,如绵羊用ST系统,牛用BOT系统。因此对分化抗原命名上的混乱现象,有必要予以澄清,这就是本文的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用了弓形虫QHO株活虫抗原免疫BALB/C小鼠,摘取脾细胞与SP_2/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了分泌抗弓形虫McAb杂交瘤细胞株(2A_(11),3C_2)。其细胞分泌抗体效价为1:64(IHA),诱生腹水效价为1:1024和1:16384,经3个月连续培养和2次液氮冻存复苏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持续稳定分泌抗体效价不变,用诱生腹水经(NH_4)_2SO_4盐析、DEAE-Sephadex-A50层析和PEG浓缩,所得McAb致敏5%鞣酸化绵羊红细胞,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显示良好凝集效果,证明McAb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反应特异、敏感,并在血凝诊断试剂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一些疾病循环抗原的检测,并使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我们选择一株保护性单抗—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建Dot—ELISA)来检测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循环抗原,并在安庆地区现场与粪检(直孵法)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寄生虫不像细菌或病毒那样,通常都能诱发高度有效的免疫应答?寄生虫在致敏的宿主体内是如何得以存活的?为什么宿主对侵入的或已经存在体内的寄生虫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以很大的兴趣开展了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研究,而同位素技术为之提供了广泛而有效的手段。由于接触寄生虫的抗原物质而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从抗原或寄生虫开始侵入宿主之后到血液中出现抗体之前是产生免疫的活跃时期,因此,如果应用同位素标记宿主细胞成份的前体等方法,就有可能查明抗体形成和免疫应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用羊肝囊液纯化抗原免疫BALB/c鼠,取鼠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及克隆化培养,获得3株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D_3、3H_(11)和9E_(11)。3株McAb均属IgG_1亚类,能与人源和羊源的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反应,不与细颈囊尾蚴、肝片吸虫、脑包虫或弓形虫抗原反应。腹水中抗体的IHA最高效价可达2~(-13)。杂交瘤细胞经冻存、复苏和连续传代培养,分泌抗体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1.
自Nicolle和Manceaux(1908)发现弓形虫以来,有关科技人员对弓形虫及其引起的疾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弓形虫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原虫,以致用于免疫学分析的抗原难以获得,因而对弓形虫抗原成份、结构及免疫原特性等了解甚少,使得从根本上防治弓形虫病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Siim等,1963;Johnson等,1980)。 由杂交瘤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因其化学成份  相似文献   

12.
顶复门寄生虫顶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  刘群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8):674-678
从顶质体的发现、起源、形态学、基因组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介绍了顶复门寄生虫顶质体的一些研究进展,说明了顶质体对于顶复门寄生虫的存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参与了脂肪酸、血红素以及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学合成。提示,顶质体所具有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使其成为研制抗寄生虫药的潜在靶位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寄生虫病的控制仍以药物为主 ,但药物长期使用不仅费用高 ,效果不理想 ,而且容易导致抗药虫株的出现和较严重的毒副作用产生 ,特别是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 ,通过食物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有的甚至可致癌。有效的药物并不能解决寄生虫反复感染的问题。因此 ,寄生虫疫苗尤其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疫苗的研制 ,引起了各国寄生虫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副肌球蛋白是扁形动物门寄生虫的主要抗原成分 ,是WHO提出的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之一[1] 。大量试验证实 ,它具有很强的抗感染免疫保护力 ,是最有希望的疫苗候选抗原。1 副肌球蛋白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从亚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衣原体,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对衣原体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在衣原体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单克隆抗体在衣原体抗原结构研究和诊断中的应用 1982年Stephens等建立了能分泌沙眼衣原体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结合微量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衣原体存在着属、种、亚种和型特异性抗原。在这些抗原特性的研究中发现:属特异性抗原的化学成份为脂多糖(LPS),对热稳定,用蛋白酶K处理不能破坏其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而用过碘酸钠处理则能阻止这种反应。种和亚种特异性抗原成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印渍技术(下称EITB)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结合了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力和酶联免疫反应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十分有用的分析手段。这几年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分析寄生虫抗原及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本文应用SDS-PAGE分析了血吸虫尾蚴、成虫、虫卵抗原及肝片吸虫成虫抗原,并对EITB在耕牛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自六十年代牛胎生网尾线虫虫苗问世以来,用物理射线处理蠕虫的感染性幼虫制备虫苗曾风靡一时。在研究寄生虫虫苗预防人、畜寄生虫病以及制备高效、特异的寄生虫抗原用以诊断寄生虫病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有效的寄生虫虫苗在生产实践中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用于寄生虫免疫的方法大部分承袭了细菌、病毒的免疫学方法,如采用灭活苗、弱毒苗等方法进行免疫保护,有一些则是寄生虫免疫所特有的方  相似文献   

17.
自Khlor和Milstein 1975年创立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后,使在体外产生抗弓形虫特异性McAc及在此基础上分离、提取抗弓形虫保护性抗原和研制弓形虫基因工程苗成为可能,据此我们将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分别与刚地弓形虫GJS珠、NT株和RH株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融合,经IHA检测和克隆化后,获得了4株杂交瘤细胞。该4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McAb经鉴定均属IeG_1亚类,4株杂交瘤细胞经连续60代传递和5~23个月冻存复苏  相似文献   

18.
用F-2-BSA人工抗原免疫Balb/c鼠,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6株分泌抗F-2毒素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抗体滴度为2084~×(4H_8)、256~×(6H_9、4H_3、2H_5、2C_8)、16~×(3F_(10));腹水抗体滴度为10~(-9)(4H_3、4H_8),10~(-8)(2H_5)、10~(-7)(6H_9)、10~(-6)(2C_8)、10~(-5)(3F_(10))。用竞争间接ELISA法测定6株McAb对F-2毒素的敏感度为0.8~0.3ng/ml。该抗体与同系物(玉米赤霉烯醇)交叉反应率为9.0%~1.3%。6株McAb均属IgG类。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和冻存复苏后,分泌抗体稳定。纯化抗体在37℃保存12天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一种针对猪链球菌2型(SS2)毒力因子的特异性检测方法,研制了抗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分析.将表达、纯化的SS2菌株MRP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将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纯化的MR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了6株能稳定分泌抗MRP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288、3G5、1G1、3G9、186和2C3.经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单抗腹水的抗体效价均超过1105,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28~11 024.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6株单抗均具有特异的生物学活性;以2B8单抗腹水和SS2多克隆抗血清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可特异地检测MRP.  相似文献   

20.
以纯化的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单克隆抗体(McAb);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用SDS-PAGE、间接ELISA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制备的Mc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获得5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β6亚基配体结合域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4C7、E7C7、B8C9、C2D8和B7B6,其分泌的McAb为IgG2b(C2D8)和IgG2a(C4C7、E7C7、B8C9、B7B6)亚类。制备的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6亚基配体结合域McAb可为深入研究整联蛋白αvβ6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