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姓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早在二十世纪初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铁路就已相当普及。而时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术,在福建的土地上,还没有铁路。 1950年5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爱国侨领陈嘉庚在会上大声疾呼:“福建有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今竟没有一寸铁路,这种落后局面,必须迅速改变”。他还说:“修筑鹰厦铁路不但对解放台湾而且对开发福建资源都有巨大作用”。反映了福建人民要求修建铁路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6-26
鹰厦铁路是福建"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承担了修建任务,全省动员了10多万民工参加修建。鹰厦铁路于1955年2月11日动工,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厦门,铁路全长694公里,沿途打通46个隧道,构筑1973座桥梁、涵洞.全部工程仅用了1年零10个月.比原计划提前1年完成。全线修建费用原计划5.5亿元,实际费用仅近4亿元。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等大型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往不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铁道兵这些伟大功勋的施工技术抢修经验的"毫末""累土""足下",源于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福建还没有铁路,这种情况对于面对台湾、地处前线的福建是十分不利的。当时,周恩来总理曾在一次会议上说,解决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以及台湾问题,要看“二王”:一个是王炳南在华沙和美国谈判;一个是王震率领10万大军抢建鹰厦铁路。周恩来的讲话是对铁道兵的信任和鞭策,部队深感责任重大,因而调整部署,加紧施工。还在黎湛线动工的同时,铁道兵第三、五、七师即已开进鹰厦线北段施工,到黎湛线基本建完时,各部队又马不停蹄地转入鹰厦线,使施工部队增加到8个师1个团,铁道兵领导机关也从广西贵县移驻福建南平。这时,王震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仍兼任铁道兵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继续指挥部队昼夜不停地抢建这条战略铁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的一生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他高度重视铁路建设,亲自规划铁路发展蓝图。鹰厦铁路是浙赣线上的鹰潭站向南途经江西省的贵溪县、资溪县,穿越福建省的南平市等县市,终点为厦门市的线路,是华东地区当时出海的一条主要铁路干线。这是毛泽东主席采纳了全国政协委员陈嘉庚的意见决定修建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军事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自古以来,闽道更比蜀道难。高耸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了福建与内地的联系,福建山多、山高、山险、深谷、水急,“八山一水一分田”。这种地理状况让筑路者望而却步。闽道之难,症结在铁路建设严重滞后上。铁路具有长距离运输、运量大、运输成本低等各种优点,铁路运  相似文献   

7.
说到福建铁路的修建,我就想起两个人,一个是陈嘉庚先生,一个是王震将军。他们对修建福建铁路所作的贡献,确实令人敬佩! 1949年9月,厦门解放之前,陈嘉庚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毛主席对此非常重视。但是不久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暂时未能实施,毛主席即作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 1952年初,“一五”计划开始酝酿,周总理邀请傅  相似文献   

8.
1961年2月,朱德乘鹰厦铁路列车经过福建漳平,作《经闽西感怀》诗一首,其中“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的诗句,不由得让人想到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驰骋漳平的光辉革命足迹及其重大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9.
罗元生 《党史博览》2006,(11):35-40
在酝酿成立农垦部时,毛泽东早已把目光盯住了王震1956年初,鹰厦铁路的施工建设已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王震向毛泽东和党中央立下军令状:保证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的鹰厦铁路于今年底全线铺轨通车。铁道兵上上下下,从司令员到普通士兵都进入了决战“鹰厦  相似文献   

10.
在鹰厦铁路修建5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当年鹰厦铁路建设者、福建省青年志愿筑路队队员陈永泉。提起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已届古稀之年的老人禁不住心潮澎湃,当年那种“叫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气魄,那种劈开崇山峻岭、越过险滩急流、穿过原始森林、跨过厦门海峡的壮举, 那种不分昼夜忘我劳动的劳动热情, 在他清晰的回忆中片片重现。  相似文献   

11.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也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给福建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试就当前加强侨乡精神文明建设谈几点对策。一、侨乡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不仅给侨乡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也给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我国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看不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就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我陪同爱人去省城看病,坐在火车上,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50年代和战友们艰苦奋战在鹰厦铁路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的交通建设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现已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水路和航空为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立体多方位的交通网铁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大动脉从吉林省有铁路算起,吉林省的铁路交通事业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省广阔的平川地形使得发展铁路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然而.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49年,全省境内只有铁路干、支线19条,且经过战争的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现恢复、改造和发展铁路运输事业。经过50年的时间,现在已经…  相似文献   

14.
5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然而,对于生活在1949~1999年这个时间段的中国人来说,却是波澜壮阔、五彩纷呈的。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50年·50事——1949~1999年福建大事实录》记述了福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50年奋斗,凝聚着50年的辉煌成就,也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的回忆。 《50年·50事》诞生于世纪之交,向我们展现了八闽儿女自解放以来的奋斗足迹,比历史教科书更充实丰富,比文学作品更真实感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对我们年轻的一代虽然陌生,但却叫我们倍受感染和鼓舞。在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铁路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路事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铁路文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铁路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又到一年春运时.从各方面传来的信息看,还是买票难,回家难.   初看起来,买票难的症结主要在于铁路的运能满足不了人们的回家需求,因此,加快铁路建设,增加铁路运能是解决"一票难求"的治本之举.铁路部门就是这么看待的.铁道部长刘志军乐观地估计,到2012年,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一票难求"现象将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7.
诗人赞美说,公路是崛起的脊梁,是飞越的彩虹,是昂首的卧龙,是不断的生命线! 一句话,无论是对国防建设,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公路,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国的道路交通历史十分悠久。秦修驰道,汉通西域,史垂千载。唐宋以来,驿运站所遍及全国,运输工具不断更新,行旅商贾之繁盛,世所称颂。然而,近代以来,公路建设严重滞后,1949年福建公路通车里程只有 945公里,成为“闽道更比蜀道难”的生动注脚。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让福建公路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福建人民和广大修路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高度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用艰辛和汗水去唤醒沉睡的山谷,用勤劳和智慧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福建公路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他们还积极参加国家援外公路建设项目,用勤劳和智慧赢得了友好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居处无村无店无大厦, 心中有路有车有国家”,就是他们精神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全国革命烈士传编辑工作会议之后,中共福建省委十分重视革命烈士传编纂工作,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定要改变解放三十多年来,福建既没有一部全省的烈士传记,也没有省级烈士纪念场所的现状;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19.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最后的二十年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福建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同样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着重回顾二十年来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提炼其若干特点,以期有益于21世纪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一、紧扣时代主题,不断锐意创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创新,这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但如何创新?福建二十年的实践证明要从紧扣时代主题入手。"八十年代有三明,九十年代有厦门"这是福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的突出成果。八十年代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在于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八十年代精神文明建设兴起的客观必然性在于:第一,由于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正探索·开拓《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文献资料)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全国人民宣布:中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用15年左右时间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伟大构想。这是凯歌奋进的年代,是中国人民施展才智、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好历史时期!《福建一五计划实施草案》历史档案采访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邱文生: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发展重工业放在优先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