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宜开 《世纪行》2008,(3):13-13
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在校舍、设备、师资、经费、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差距。中共十七大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就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兹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
黎晓武 《时代主人》2006,(10):44-4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我国普及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有所发展,但不公平现象依然严重,公平问题仍然是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令人欣慰的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公平为立法理念,为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机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平  张传萍 《政策》2007,(4):40-42
一般认为,社会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障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工作重点,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的义务教育法已经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许多明确的法律规定,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和人群差距。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6,(15):10-10
f consolidative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from pneumonia:do CT criteria work[J].Am JRoentgenol,1998,171:359-363. [5]殷泽富,赵永碧.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1,16:117-119. [6]Shah RM,Friedman AC.CTangiogramsign:incidenc  相似文献   

6.
冯大生 《群众》2013,(5):I0040-I0041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省政府于2012年11月17日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管理体制和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7.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河北区人大常委会一直把教育作为关系民计民生的重要事项,每年都把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列入常委会监督重点。去年,常委会又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常委会审议议题。为此,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工委委员对河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义务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基础性教育,对于提升教育体系水准、实现教育公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杭州率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于全省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该法”)正式实施。该法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行为,对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编辑的《义务教育法学习与宣传读本》和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教科文卫法制司共同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已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里仅从特殊教育发展角度,对该法予以解读。一、我国特殊教育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王金堤 《人民政坛》2008,(12):19-2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二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也是近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三次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检查显示,义务教育已—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与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走过了近26个年头。在这期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特别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之后,各级政府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供求关系继续改善。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仍旧在持续发酵:择校问题愈演愈烈、学生负担只增不减、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新的弱势群体。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07,(4):1-1
“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享有,在共享中共建。”“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共建与共享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共建与共享统一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来,统一到了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上来,而且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对新时期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理解中央部署中,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文贵 《群众》2007,(1):38-38
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强化群众意识,坚持贴近群众干部,本来都来自群众,又为大众服务。当干部无非是党的事业的需要,组织和群众的信赖,加上某种机遇罢了。所不同的是肩上的担子重了一点,责任大了一点,要求高了一点。那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目中无人、动辄训人、独断专行的人,群众是不会买帐的!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2007年我省通过了国家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义务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马清明 《政策》2007,(11):59-61
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以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湖北建设。”随州将围绕省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十个基本”目标.切实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于9月3日至6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对这次执法检查高度重视,为保证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8月28日上午检查组在济南举行会议,听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远方出席并讲话,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这次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搞好这次执法检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去把握去认识,又要密切结合基层的实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需的实际去认识去把握;既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目标任务并加以分解落实,也要重视从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微观基础的角度看问题作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目标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充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新形势下对政法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