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援 《检察风云》2013,(13):58-59
本以为在自己的商店内安装了防盗设备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曾料到还是被窃贼偷走了价值10多万元的贵重物品。在警方破获此案并追回部分物品的情况下,失主商店老板将安装防盗设备的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偿损失,但该公司却认为自己无责,应向窃贼主张赔付……  相似文献   

2.
袁渝 《中国律师》2001,(1):72-73
在中国要成为律师,与英美西方国家的律师制度相比,要容易得多:只要有规定的学历,趁你年轻,用四个月的时间全脱产学习,就可以取得律师资格,实习一年后即可取得律师执业证。然而,做律师最难的莫过于接业务,于是许多年轻的执业律师,把经营商品意义上“顾客是上帝”,引申为“当事人是上帝”,并持这种心态来接受当事人咨询。笔者认为,这种心态,很容易产生误区,使自己不能更好地开拓及发展律师业务,其理由如下: 一、当事人不是律师的“上帝” “顾客是上帝”的本质含义是,我(商人)要赚你(顾客)的钱,你是我的衣食父母,所以…  相似文献   

3.
承诺,是近一年忽然冒出来的语汇,它最早出现在商业服务业中,后便在整个服务性社会活动中广为借用。从购买商品实行“三包”,到如果在商店买到假货,商店愿“自罚一万”,从安装电话限期接通,到“110”接报警五分钟之内赶到现场,等等。各行各业都想通过承诺这一形式,树立自己的形象,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增加自身的可信度、可亲感。基于此种目的,铺天盖地的“承诺”象从高楼洒下的传单,成为企业宣传自己的广告手法之一。“承诺”出去了,实施过程中是否真的遵照承诺的内容去做了,这往往是企业所忽视的。由于有些企业没有真正了解承诺的实质,“承而不诺”现象普通存在,甚至官司缠身。  相似文献   

4.
基本案情1993年5月,A市某商店(集体单位)经理邵某找到该市财政局综合计划科科长马某,要求其为自己的朋友、B县装璜公司(集体单位)经理李某提供一笔财政贷款。马某听后表示,按市里的规定,自己掌握的贷款只能贷给本市国有单位,但可以先贷给虽为集体单位但却同在A市的邵某经营的商店,再由邵某转借给李某的公司。邵某告知马某借款方许诺还款期为一年,年息20%,如果财政收取的利息低,则“利差”全部归马某,马某提出与邵某平分。二人达成约定。同年6月,马某凭借财政局所赋予的签订借贷合同权与邵某所在商店签订50万元…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A商店法定代表人B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有多年业务关系的C个人借款。C借款24200元给B,B出具亲笔书写、签名且盖有A商店业务专业章的借条一张。后A商店法定代表人变更,C多次找A商店索款未果,遂以A商店为被告起诉到法院。在审理过程中,A商店以借条上的业务专用章不是其单位公章、B的借款行为系个行为为由,要求驳回C的起诉。A的借款行为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直接影响到本案民事责任的承担,影响到本案的诉讼主体,亦即由谁来承担还款责任的问题。在一审审理过程中,A单位申请鉴定借条上业务专用章的真伪,并提供自己…  相似文献   

6.
田田 《政府法制》2012,(24):43-43
在美国旅游胜地奥兰多的大街上,一家名为“上帝小屋”的小店引起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上帝小屋”有一台名叫“上帝”的机器,能帮助顾客决定人生方向。起初.人们都认为这是骗人的把戏。可是,但凡做过测试的人,无不冒出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7.
一家店店装修高档、户户专营名牌的服饰商场,日前在江西南昌市八一广场一露面,即引起消费者和有关专家的关注,因为在这家再就业商场内经营这些“豪华”商店的300名“老板”,都是4年前还在华群再就业基地“练摊儿”的国企下岗职工。 南昌市华群再就业基地,由下岗职工陶春华自发组织 50多名下岗职工“练摊儿”发展而来,到目前共安置了近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陶春华已成为该商场的总经理,在这些经营者中,资本最多的已超过了百万元,最少的也有近 10万元。 当地经济界人士认为,下岗职工通过再就业基地从解决饭碗起步到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倩兮 《法治纵横》2014,(9):13-16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传说:“每一位母亲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了母亲”;网络说:“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生命,母亲的伟大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  相似文献   

9.
采访上帝     
陈勇 《公民与法治》2010,(16):48-48
有一位记者在梦中采访了上帝。 “人类有什么最让你惊讶?” 上帝答道: “他们厌倦童年生活,急于长大,而后又渴望返老还童。”  相似文献   

10.
笑口常开     
赶早市法官:“你因为什么事被指控?”囚犯:“我只是到商店里去早了一点。”“可那并没有过错呀?”法官疑惑不解,“你到底什么时候去的?”囚犯干脆地回答:“在商店开门前。”关键人物一天,广场上要绞死一名罪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幸福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4):16-18
让他在世上不孤单 从“这么大的雨点为什么砸在我的头上”到“他是上帝安排来到我家的”,杨雨的心理过渡了6年。 辉辉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的时候是两岁半,如今,他已经快9岁了。  相似文献   

12.
在法治社会,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依法进行,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消费者是上帝”,但上帝也不能随心所欲,或借维权之名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13.
政法憩园     
《法制与社会》2011,(15):62-62
欢迎再来 一名小偷在第二次到同一家商店偷东西时,被警察抓住了。 警察问:“你难道不知道会被抓住吗?” 小偷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但这家商店的大门上写着‘欢迎您再来’!”  相似文献   

14.
域外     
罗马尼亚囚犯指控上帝据英国媒体10月17日报道,罗马尼亚一名囚犯起诉上帝,称上帝没能从恶魔手中将自己救出来。控诉的主要内容是:“我,帕维尔·M,因谋杀罪被判20年,目前关押在蒂米什瓦拉监狱。我请求起诉住在天堂的上帝,以及代表他的罗马尼亚东正教(大部分罗马尼亚人信奉东正教)。因为他们犯了以下罪行:他们利用人们的关注进行欺骗,并利用影响力收取‘贿赂’。”他称洗礼是自己与上帝之间的一项契约,上帝应驱走他身边的恶魔,使他远离罪恶。“我为教堂捐钱,而且向上帝虔诚地祈祷。作为交换,我应该得到宽恕,摆脱难题。但恰恰相反,我栽到了恶…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这个崇尚唯物主义的国度里,封建迷信曾遭严重扫荡,几近绝迹。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有的地方甚至日益猖獗。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协调。迷信何等猖獗由单一形式到花样齐全。烧纸焚冥随处可见,斋事、法事在农村大有布场;“财神爷”、“关老爷”.“观音菩萨”、“如来佛”、“钟魁打鬼”等诸路神仙纷纷被请进寻常百姓家,请进一些酒楼、宾馆、商店、公司;巫婆神汉装神弄鬼,骗人钱财之事常有发生;算命占卜之风在一些地方盛行,算命先生三五成群出…  相似文献   

16.
李安清  张兵 《经济与法》2001,(12):38-38
在购买生活消费品时,常常看到商店有“商品售出概不退换”的告示,消费者购买了商品,营业员以此不予退换。请问,商店的这种做法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7.
君君 《政府法制》2008,(21):50-51
网警搜出电脑中一段“毛片” 28岁的任超奇是河南南阳市人,他和李晋是生意伙伴,两人合伙租门面房,在南阳市光彩大世界汽配区开了一家汽车配件商店,刚刚装修好。因为经费紧张,任超奇把自己家里的电脑搬到公司来用。  相似文献   

18.
日前,宁河警方侦破了一起离奇的伤害案,案情由起初的扑朔迷离,到后来查出端倪,真相大白,让侦查员哭笑不得。原来造成伤害的元凶竟然是“被害人”自己。“被害人”为了得到渴望已久的爱情,导演了“英雄救美”,却因他人演砸,自己险些丧命。  相似文献   

19.
一场被业内人士称为“破天荒”的官司正受到北京地产界和建材商们的密切关注。作为在北京名气很大的门窗生产企业,北京美驰建材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自己的上帝——北京世纪春天房地产开发公司告上法庭,美驰认为,被告世纪公司发表于网络上的一段言论,侵犯了美驰的商品信誉。 “通常,房地产开发商是建材生产企业的上帝,在建材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建材商们对房地产开发商巴结惟恐不及”,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不是特别怨恨,美驰不会轻易以诉讼的方式得罪自己的上帝。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教育局对校园商店管理进行执法监察,纠治存在的问题,净化了校园环境。射阳县共有中小学校260所,其中215所有校园商店。因管理混乱,一些校园商店不当经营,影响了校园秩序,甚至出现侵害学生利益的问题。为此,该县在执法监察中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规定校园商店承包经营必须全部实行公开竞争招标,学校领导干部亲属、教职工等不得参与竞标。完善公开招标程序,规范承包合同条文,不准“强买强卖、价高质次”。二是商店承包人必须持有合法经营的各种证件和纳税票据,健全完善食品卫生、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