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几年来,江苏监狱系统着力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联网审计,与有关科技单位进行合作,成功开发了《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审计信息管理与作业系统》,率先在系统内推行网络审计系统,实现了全省监狱系统审计信息管理与审计操作一体化的审计工作平台,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在网络审计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将随着网络审计系统的应用逐渐完善,从而推动网络审计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强 《刑警与科技》2008,(20):88-91
监狱是对安防系统防护等级要求最高的场所,也是所有安防产品应用场所中涵盖安防产品最多的场所。传统监狱安防系统构建时,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管理不便,也存在一定的安防隐患。随着监狱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发展需要,现在监狱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都体现了充分应用现代技术,全方位全天候地对监狱实施现代管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全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磊 《刑警与科技》2006,(4A):47-48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电视监控系统已成为电视监控系统实现方式的主流模式,无论是大小系统,几乎都以该系统是否有网络接口作为评判系统是否具备了先进性的依据之一。但是,系统的功能究竟如何、系统与网络的结合程度究竟如何、系统的扩充性究竟如何等等问题便不那么容易得到统一的答案了。相当多的用户似乎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去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认为这些都是系统集成商的事。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网络取证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网络取证系统的分析过程,最后提出和设计了一个分布式网络实时取证系统的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5.
雷玉堂 《刑警与科技》2007,(7B):126-131
银行是当今社会货币的主要流通场所、国家经济运作的重要环节,其业务涉及大量的现金、有价证券及贵重物品,因而一直是各种犯罪分子关注的焦点。因此,金融安防视频监控仅仅是事后的取证是不行的,它必须能事前预/报警,把一些重大事件隐患抑制于萌芽之中,这样才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为此,金融营业网点的安防监控系统必须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论述目前金融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含义及优点、金融单位安防监控系统所需的智能化功能以及必须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张震 《刑警与科技》2004,(7):172-177
欺骗主机和欺骗网络作为一种网络安全资源,其安全价值在于被人们扫描、攻击和入侵时,通过创建一个高度可控的黑客攻击环境,从而捕获尽可能多的同入侵有关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获得互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本文在分析了它的实现方式技术基础上,形式化的定义了入侵诱骗系统,提出了入侵诱骗的体系结构,并给出了一个入侵诱骗系统的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监狱系统的电子政务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监狱系统电子政务应用序幕已经拉开,但就整个监狱系统而言,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蜂窝煤”现象、无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实施“罪犯心理工程”方面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综合应用与系统集成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等问题和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和隐患,在监狱系统电子政务实施与建设中目前要格外注意明确发展战略、制定统一规划、重视理论研究、加强观念导入、防止恶意破坏、网络建设与人员培训同步进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刑警与科技》2004,(8):42-44
区域报警联网作为报警系统的核心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尤其在1995-1997年区域报警联网得以迅速普及,形成了大批的报警网络,这些报警网络为稳定当地的社会治安,预防、制止犯罪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些报警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强 《刑警与科技》2008,(2):149-151
监控系统作为金融部门不可或缺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在各金融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各银行保卫部门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现状来看,110自动联网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是两个分割的、自成体系的安防系统,相互间缺少统一规划和技术协调.不能有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因此也无法将报警图像等信息及时的上传至110报警指挥中心,同时,110自动报警系统平台所具备的视频监控功能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其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安防通信网络是一个技术复杂、规模庞大的系统,网络信号传输系统便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技术。在安防通信网络中,网络信号传输方式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监控点的多少和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而确定。当前网络信号传输系统已在下列各个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数字系统与治安监控结合,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数字治安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布局特点、系统容量及网络配制等方面对此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文洲 《刑警与科技》2007,(7B):145-149
金融机构银行系统从加强内部管理和满足全新安全防范的需要,促进国务院关于“三防一保”工作要求的落实,实现金融行业现代化、高效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出了结合当今安防行业发展水平,利用先进技术,采用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对全分行监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安防系统和职能管理的集中控制,以提高全行安全防范和综合保障管理水平。基于此,深圳市通宝莱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以分行作为整个系统的网络中枢,各支行为二级网络结点,自助银行、ATM自动取款机和营业网点为三级网络结点。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先进的“TBL”智能安全联网管理系统远程网络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基于宽带网络的可视接处警系统,可独立运行,也可接入“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终结了原系统只能通过电话或短信报警的传统,支持一键报警、接处警可视、实时视频复核、报警和接警两端互动、准确定位、快速反应,是接处警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是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报警系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付昕军 《刑警与科技》2008,(15):170-173
监狱视频监控系统是提高监狱安防.技防水平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监督犯人的改造.防范监狱内突发事件的发生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监狱系统网络化的建设,信息共享、多级管理、远程监控也成为监狱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监狱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就是为了采用最新的视频监控技术,依托监狱系统现有的数据网络,对监控图像进行网络传送,以达到信息共享.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刑警与科技》2008,(23):54-54
日前,日本电波实业采用了科达公司的一套NVR监控系统,它是一套典型的应用于办公条件下的中小型网络监控系统。据悉,日本电波实业有限公司新建办公楼于今年投入使用后,计划将旧办公区的模拟监控系统迁移过来,但由于新办公区装修已完成,无法再挖地埋线,而办公网络是完善的。  相似文献   

16.
余勇 《刑警与科技》2008,(23):104-106
数字公交系统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当中,并通过建立数字化调度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以及数字化的系统。利用这个系统,人们可以实现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阳艳 《刑警与科技》2007,(12B):107-108
在大中城市校园中普遍推广以视频监控、防盗报警为主的技术防范措施,是构筑学校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无线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原有的以太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用无线微波进行数据传输,克服了学校内部分复杂地形对有线网络建设的限制,传输质量稳定,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大大增强了监控系统的灵活性、便利性和可扩充性。本设计以教学行业的特点作为设计依据,结合学校的系统需求,用最佳设计方案体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是设计的指导思想,也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08,(20):56-56
富士康科技随着集团厂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车间、仓库等生产区域与管理部门相隔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生产的管理也鞭长莫及,管理成本逐年增加。基于这些情况,富士康科技集团在众多视频监控厂家中选用了深圳联特微NEITWAY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了高品质网络摄像机、网络高速球、网络红外摄像机等设备,为生产安全管理和重要仓库物资的管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企业信息全面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温锦 《刑警与科技》2005,(9A):116-117
iDEN是国家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推荐体制之一,适用于较大用户量的移动通信网络。为满足各类用户,推出了iDEN-EL系统,主要特点有:采用小型交换机,减少首次建网成本,可随用户量的增加,逐步过渡到大规模系统;开发高级高度功能,具优先呼叫和当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孤站独立运行高度通信模式,使系统更适应公共安全、高度指挥和应急通信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生物识别技术离广泛使用只有18个月了,但问题是,没人知道是从哪年开始的18个月。”现在,看起来生物识别技术人行其道的时代快要到来了,指纹扫描和手形分辨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使用。尽管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但是它给出了一个信号,生物识别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