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农村治理模式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路径。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阿旗积极探索建立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模式,并把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从集体资产承包、土地流转、产业项目等经营性事务,扩展到村级公益性事务、村民自治、党的组织建设等政治事务领域,为创新农村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改革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行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需要。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自身鲜明的制度本质。  相似文献   

3.
建国 50年来 ,我国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制度化 ,广大乡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长 ,基层的普选范围扩大 ,尤其是村民自治运行 1 0余年来 ,作为前所未有的基层民主制度 ,已经显示出特有的魅力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 ,我国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自治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认真总结和分析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风雨历程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当务之急。一、民主、发展和稳定紧密相连。一方面 ,民主化有利于促进发展和稳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走过了一段蜿蜒曲折的坎坷历程.波浪式向前发展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使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制度化,广大乡村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长,基层的普选范围扩大,尤其是村民自治运行10余年来,作为前所未有的基层民主制度,已经显示出特有的魅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认真总结和分析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风雨历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大厦的当务之急。 一、风雨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视野里,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政治的生活化而不是生活的政治化。让民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与国家政权建设相比,基层民主建设更加强调生活取向,强调公民在生活事务上的自主管理与决策。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层民主,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民主形式。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管理基层事务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3)
村民自治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的伟大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村民个体是村民自治的当然主体,是村民自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出现了"人去村空"的空心村现象。对于人口迁出地的农村来说自治主体的缺失显然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成长,而去往城市的农民工由于失去了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即使返乡也很难形成治理乡村的能力。解决空心村村民自治困境需要基层政府、农村政治性维权组织以及村两委三方形成合力促成村民自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肖荣莲 《行政论坛》2002,(3):F004-F00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在逐步展开,并取得了重大进步,其中带有突破性的创举,就是我国乡村出现了村民自治的基层民主政治形式。由黑龙江省委党校季丽新等撰写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一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性的观点,并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其特点是:1.观点新颖,创新性强。作者首先充分肯定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村民自治的发展目标。在充分估计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所面临的困难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8.
1999年6月22日至25日,由中国政治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省政治学会、徐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市政治学会在江苏徐州联合组织召开了“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来自国内的七十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基层民主建设特别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村民自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与会同志认为,村民自治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村民自治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事务的管理,因而它是民主的实现形式。由于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变革,而是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参与乡村事务,改变乡村公共权力配置的新的制度安排。其政治基础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经济成分多样化带来的政治结构多元化;乡村社会治理的再组织化;发展基层民主所创造的公共空间以及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项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制度 ,兼具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村民自治的工具合理性在于它推动了乡村的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进步。一、村民自治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政治发展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乡村直接民主制度 ,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政治发展。1 村民自治培养了一批乡村的政治精英 ,有利于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第一 ,在民主选举中 ,广大农民将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推举为他们的领头人 ,有效地改善和加强了村级干部队伍。民主选举不仅使村级干部结构和素质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改革的成效与影响,对于促进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缺陷和社会、历史以及具体实际情况等各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不同程度上缺失甚至异化,民主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村民自治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背离,出现所谓"空洞化"现象。明确村民的自治主体地位,强化村民自治的自主性,建设村民民主协商管理决策体系,是克服"空洞化"现象,发展村民自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逐步推进,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潮流.社区治理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被积极探索.然而,社区治理一直未能走出自治不足的困境.通过对重庆市Y社区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应当以社区各类组织的角色、功能、关系的合理定位为基本思路,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社区民主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为扩大城市基层民主提供了一个制度化、法制化的平台.本文阐述了社区民主自治对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社区自治制度的主要内涵及发展现状,并就如何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促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问题作了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是伴随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公共政策制定是村民自治的运行基础,村民自治为公共政策执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民主运行互为因果,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变迁并有助于村民民主价值观的形成;村民自治隶属程序化民主的治理方式,通过合法竞争充分彰显民意。公共政策执行与政治参与的适应程度是决定农村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其不仅为民主的发育提供充分的空间,而且维持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保障基层政府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把基层群众自治,特别是把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等同起来,这是和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实际相符合的,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越来越需要超越传统基层群众自治的"非国家政权"领域,向基层国家政权领域拓展。基层民主向基层国家政权领域拓展,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利益分化的需要;是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扩大基层群众有序参与的需要;是抑制基层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也是理顺基层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层群众自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文章认为 ,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下世纪发展的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作者概述了基层群众自治及其法律基础在新中国诞生以来的发展过程 ,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在中国首先发端于城市 ,但其后是在城市与农村基层自治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 ;在经历了组织构建和制度成形两个阶段后 ,目前已进入功能实现阶段。基层群众自治必须通过三重政治发展过程来实现 :国家权力适度干预社会 ,党的基层组织强化其在基层社会的影响 ,基层民主和自治获得实质性发展。在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政府、政党与自治组织的关系 ,自治组织与群众组织、利益组织的关系 ,体制创新与依法办事的关系 ,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以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总之 ,基层群众自治与基层党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应是 2 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景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农村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它相对于其他民主内容更加需要党的坚强领导与科学指导。随着村民自治向纵深推进,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自治能力的提高,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和治理机制的完善,都在客观上对传统意义上的党的领导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形势要求我们既要清醒地坚持党的领导,更要明智地改善党的领导,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重新赢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导权,通过转变党的领导方式积极融入到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中,实现党的领导与自治民主的共生共强。  相似文献   

18.
基层社会的有序治理是夯实治理基础,推进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稳步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乡村出现的"空心化"、人才流失、治理失序等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更加充分和平衡发展的"拦路虎"。当前,围绕基层司法治理的实效性,梳理"枫桥经验"中蕴含的"无讼""自治"以及"实体正义导向"等本土文化传统,实行以人才"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乡村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基层法治的治理路径,统筹培育多元主体共治的现代法治格局,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更是弘扬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混混与乡村组织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现象,成为我们理解基层治理样态和困境的新视域。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乡村混混逐渐实现从乡村社会边缘人向经济精英的转型,而这种转型与乡村组织援引混混等灰色势力参与基层治理存在高度关联。后税费时期,乡村混混与乡村治理组织形成利益同盟,共同占有国家自上而下的惠农政策资源和地方发展成果,导致的后果是混混的实力与国家政策倾斜力度和地方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基层治理合法性丧失,税费改革之后国家资源下乡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政治效果,基层治理出现内卷化困境④。  相似文献   

20.
金丽馥 《理论探索》2007,(5):135-137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村组织管理职能面临着各种困境,包括职能界定不清、法定职权缺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素质亟待提高,一些组织日常运转面临断档,自治组织不能提供有力支撑等。面对这种困境,乡村组织转变职能的对策是:重新定位乡村组织管理职能,建立服务型组织;实现部分管理职能的转换,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改进、加强、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培养新型乡村管理队伍;强化民主治理,加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