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编 《就业与保障》2014,(Z1):12-13
正就业与保障十年专栏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福《就业与保障》杂志在同广大读者和作者一起迎来改刊十周年庆的时候,回首往昔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过去的十年,是不寻常的十年,也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福。就业与社会保障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十年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着力先行,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专业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就业与保障》杂志,一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14,(1):14-20
2014年,新的一年来到,《就业与保障》杂志社改刊已经走过十周年,这十年来,杂志始终秉承着“大就业、大保障”的办刊宗旨,坚持宣传劳动保障这一中心任务,始终不渝地探索和实践就业与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力争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四面八方。力争使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决策,充分发挥了杂志应有的作用。弹指间,回望走过的十年,那些人那些事依旧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14,(Z1):14-20
正2014年,新的一年来到,《就业与保障》杂志社改刊已经走过十周年,这十年来,杂志始终秉承着"大就业、大保障"的办刊宗旨,坚持宣传劳动保障这一中心任务,始终不渝地探索和实践就业与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力争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四面八方,力争使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决策,充分发挥了杂志应有的作用。弹指间,回望走过的十年,那些人那些事依旧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福建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摆在优先位置,f福建省省政府已确定2011年就业指标任务是新增就业6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在新的一年里,福建省在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的基础上,各级人社部门及就业机构拟从“十个扩大”方面做工作,确保2011年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决策部署,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召开全省视频工作会议。吉林省劳动保障厅拟采取十项具体措施,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确保全省就业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6.
站在新起点     
《就业与保障》2014,(Z1):26
正初冬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就业与保障》的办公室里,明晃晃地滑进窗户,窗外的天空蓝得让人感动。此刻,同事们正忙碌着出新一期杂志,四处传来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打印机"沙沙"的出纸声,还有同志们来回穿梭的脚步声......《就业与保障》十岁了。十年,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刹那间连成历史。《就业与保障》杂志前身是《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杂志,2004年,杂志社初改刊之时,为了福建劳动保障的宣传与发展,为了宣传好"大就业,大保障"的共同梦想,大家干劲十足,跃跃欲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相似文献   

7.
《辽宁人大》2009,(5):11-11
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稳定农民工就业的通知。2008年11月3日,深圳市劳动保障局下发《关于积极稳妥做好我市农民工稳定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8.
上海华宇毛麻公司在实施“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中,近两年来先后减员分流职工4000余名。面对部分职工就业观念的滞后和就业矛盾的突出,一些职工出现了生活困难求职更难的困境。尤其是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职工群体,要同几十年的“铁饭碗”告别,分流求职难度更大,矛盾也更突出,致使分流就业中的不稳定因素成为信访稳定工作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为此,公司党政领导始终把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放到十分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实施职介就业,把职介就业作为做好公司稳定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2010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面临诸多难题,而就业问题依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重中之重。为了稳定就业局势、保持社会平稳发展,2010年,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国民就业,提高居民就业率。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08,(1):58-58
白书祥、刘立宏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9期撰文认为,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就业权益的缺失、农民就业竞争力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管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弱化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一是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二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就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四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责任编辑吴一青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服务台     
《台声》2014,(1):112-112
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满6月可享失业保险待遇为更好地保障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11月出台相关举措,规定台湾居民在大陆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失业后如本人自愿,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就业服务和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12.
邵汉生 《政策》2008,(1):20-22
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就业促进法》,是一部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保证《就业促进法》,全面、正确的实施,是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07,(4):33-34
在3月8日召开的“上海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传出信息,今年上海劳动保障工作确立了十项重点,每项重点都与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每项举措都惠及一大批就业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直面严峻的就业形势,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情况监督领导小组,目标明确:全力推进相关政策出台,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就业工作的关注度。4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本市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是关键,但农民工进城就业要受到现行户籍制度、就业选择与劳动用工制度等制约。从现实来看,要实现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就要大胆从制度层面创新,推进改革,打破现行制度的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制度,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1,(15):30-3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我区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下岗失业职工转岗培训、农民工培训,帮助他们就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段玮 《人大建设》2007,(11):52-53
记者:孔厅长,请您谈一下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好吗? 孔令晨:劳动保障工作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渠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人民各得其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最热点话题。据一家权威机构不久前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进行的分层抽取调查显示,公众最关注的这些热点话题依次是:物价上涨、反腐倡廉、医改方案、就业问题、收入分配、社保养老、住房保障、司法公正、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教育公平。这十大热点中,有九项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物价、医改和就业问题、住房保障等民生议题的社会关注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就业领域有了第一部基本法律,就业工作将获得最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强化全社会促进就业责任,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就业不稳定与无保障问题。工作不稳定与无保障表现为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平均年限降低、长期失业增加、工作无保障感增加和非正规就业的增加;市场化改革与企业改制重构、经济结构的"非国有化"、需求约束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合力是促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工作不稳定与无保障问题的缓和需要在社会政策设计上注意:平衡灵活性与保障之间的关系;寻求、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创造更多有保障的工作;进行公民社会建设,为工人增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