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亮  贺筱华 《学理论》2012,(35):8-10
民主政治是评价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总体来说,民主政治分为两大类: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现代社会由于规模性和复杂性等问题,直接民主难以在国家体制层面上存在,基本上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制度。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它越来越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参与式民主不失为解决代议制民主缺陷的一条途径,而网络政治参与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将成为网络时代民主形式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混合政体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创立的一种古老的政治思想.它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有各自的缺陷,三者的混合才堪称优良政体.汉密尔顿等在设计美国的政治制度时,虽然宣称它是共和政体,即代表民主制政体,但汉密尔顿等显然深受古希腊罗马混合政体论的影响,因而其所设计的美国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混合政体成份.揭示汉密尔顿思想的这一特点,不仅可弥补以往对汉氏思想研究之不足,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认清美国政治制度的真正面目.  相似文献   

3.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热点.文章回顾了围绕直接民主和代议制进行的争论,直接民主由于容易导致暴民政治而被视作洪水猛兽,代议制民主则把人民分为普通大众和精英,认为只有精英才能代表人民更好地治理国家.但把代议制民主简单理解为选择代议员的过程会不可避免地滑向寡头统治,只有多元主义民主才能避免寡头统治铁律,尽管这种民主内部存在着民主必需的同一性和多元主义需要的差异性这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正>社交媒体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了政治,这在某些国家动摇了原本以温和中年人为主要基础的代议制民主。当激情主宰了政治过程,政策就难以避免多变而极端。近几年来,社交媒体不仅动摇了威权政体,似乎也威胁到了代议制民主的根基。希腊激进左翼的上台执政、德法等国民粹势力的壮大,乃至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兴起,都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以来,理论界开始讨论人大代表专职制问题,涉及到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实施步骤及对民主进程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分歧.就发展方向来看,代表专职制是人大制度建设目标之一,必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实施的复杂性和对政治社会影响的全面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推进人大代表专职化必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推进人大代表专职制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要协调好人大与党政部门关系;同时要不断完善监督.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期,康有为意识到共和政体已成定局,因此,他将共和制与君主制混合而提出并倡导虚君共和制:这一方面延续了其一贯的政体选择立场,另一方面顺应了政治大势,不至于被时代抛弃。这种政体选择,促使康有为申述共和政体与君主政制的互容性,更催促他将共和制放置在国情的框架中来认知和建构。仿英而非袭美,成为他的论说主旨之一。这体现出康有为虚君共和制政体论的苦心孤诣:致力于打通传统政制与现代政体的阻隔,让中国走上一条波澜不惊的政治转型道路。但由于康有为儒家色彩的政治理想主义与现实的区隔太大,儒家旨在矫正政治现实的论说品格鲜明,但却缺乏引导政治现实的能量,因而其政体论无法对当时的政体变迁发生影响。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国情并不是政体选择的唯一根据;当下的政治博弈,才是政体抉择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对党忠诚是政治忠诚的基本意涵,也是党员的基本政治义务。对党不忠诚,或者盲目、愚昧地忠诚是政治忠诚异化,其具有个人化、私利化、虚伪化、盲愚化等基本类型,这些类型单独存在或多个交织在一起。之所以出现党员政治忠诚异化,是因为忠诚认知错乱、理想信念动摇滑坡、市场经济原则泛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乏力,这些原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员政治忠诚异化危害党的健康肌体,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隐患,因而,必须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传统忠诚文化精华、强化党员政治忠诚教育、构建党员政治忠诚保障机制、树立人民本位的利益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等策略,防范党员政治忠诚异化。  相似文献   

8.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西方古代政体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但其内涵和诸要素却一再变异和重组,直至19世纪在某种意义上宣告终结。从马基雅维利开始,以统治者的人数作为依据的政体分类越来越只具有形式意义,政治体善恶优劣的标准被置于他处:在博丹和霍布斯那里,是它能否更好地维护主权;在马基雅维利、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那里,则是它的统治方式是否合乎法治与分权制衡等规范。古代政体学说所坚持的德性原则逐渐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原则。古代政体学说中的贵族政体、混合政体等要素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态即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当中,代表制民主和立宪民主成为西方现代唯一正当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9.
圈子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为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演化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在中国,圈子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心理基础,其价值理念与运行规则从社会领域向政治生活场域的渗透,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圈子文化所衍生的隐性的社会结构力量对党内关系的解构与异化、权力腐败的诱致与扩散,使政治生态面临劣质化风险,应从观念改造、清除特权、消解主要领导干部“被围猎”困局、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力等方面构建防治党内关系中圈子文化蔓延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汇集高地和重要源头,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参政议政的一支重要力量。扎实推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满足党外代表人士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性、促进统一战线和高校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以人本化的全面选拔为源头保障、以对象化的计划培养为过程保障、以科学化的使用评价为发展保障,全过程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无限增值性必然要求其寻求在政治生活中的利益代言人与保障者,这便是资本权力化。在资本权力化背景下,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生活在政治制度、政府机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呈现异化现象。这些政治异化现象的根本启示:突出公共权力的人民性,遏制资本的权力化。  相似文献   

12.
卢亚东 《团结》2002,(3):40-42
孙中山先生是集思想家与革命家于一身的民主斗士,他是代表着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人,他提出的“以党治国”的思想独具特色,深入研究之,很受启迪。 实行民主宪政必须依赖良党政治 孙中山认为实行民主代议制的立宪国家必不可缺的组织是政党。政党关系着普通民意的集中形成、政策的制定以及政府的有效治理,因此他指出:“无论世界之民主立宪国、君  相似文献   

13.
萧公权的政治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治政体问题。对这一问题,他主要展开了三个方面的讨论:根据法治的标准对政体进行分类,归纳出法治与专制两种不同且对立的政体类型;认为法治政体包含贵族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重点从历史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民主立宪政体所具有的法治政体的性质;专制政体则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政体为标本。以这些讨论为基础,肃公权思考了中国的政治病及其救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责任政府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责任政府形成于近代,其理论与实践在当代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民主的发展。责任政府既是一种价值,又是一种制度安排。责任政府的建立和落实不仅需要政府作为整体对议会和选民负责,而且需要政府对公务人员行政行为负责,从而使公务人员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负责。当代责任政府的实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责任政府模式。现代责任政府理论强调,责任政府的核心特征应该是责任政治。在广义的责任政治中,责任政治的责任就形式而言又包括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宪法制裁是责任政府的最高境界。西方英、美、法三大政体下的责任政府制度及其实践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政治过程的重要目标。仪式的范式功能决定了它们在政治中被用于实现社会和谐,但仪式实践也为政治冲突提供了可能性。不同类型的政体使用具有不同思想内容和风格的政治仪式并展现其政体特性。因而,政治仪式既是一套权力技术,也是一种权力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代议制民主是中选民选出代表行使权力的间接民主.因此,代表与选民的关系成为代议制民主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是完善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基层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存在诸多隔膜,集中体现在代表选举、代表履职和代表受选民监督等环节,导致人大代表不能切实地代表选民的患忐和利益.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可以密切人人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身份政治已日益成为西方政治的重要特征。身份政治在西方国家引发国民身份的普遍性危机,导致民粹主义和政治极化泛滥,冲击并削弱了整个治理体系,进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本文基于国家建构视角,梳理身份政治、国家建构、政治衰败等关键概念,立足历史与现实经验来解释身份政治引发西方国家政治衰败的一个基本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是西方政治衰败的两个发生机制,而身份政治则是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关键一环。在当代西方国家,身份政治一方面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冲击效果,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其制度自身的内部缺陷。身份政治激进化与制度性缺陷之间彼此震荡且相互强化,从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制设计的内在逻辑是以人性幽暗意识为起点,推演出对权力的怀疑与国家的不信任,从而设计出以权力分立与制衡、宪政法治、代议制和政党政治等为核心的一套制度模式,其特征与实质为实行权力分立与制衡,抑制人性之恶;实行宪政法治,设定权力边界;建构代议制,寻求"多数原则与保护少数"的平衡;实行政党政治,防止专制独裁.它既对各国政制设计有普遍启示,又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燕 《学理论》2011,(29):19-20
代议制的核心价值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从世界范围看,不同国家的代议制度不可简单摹仿,尽管其他国家的代议制度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它们能否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吸收,则根本上取决于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体,要真正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它的理论比较优势转化为实践比较优势。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当借鉴西方议会制为我所用的东西,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以期使我国政治制度的设计既能体现中国特色又不失代议民主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蔡永飞 《团结》2012,(2):51
目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作为社会兼职来安排的。代表、委员的本职工作才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必占主要精力,兼职难兼顾。而他们之所以是代表、委员,通常也是因为本职工作上的优秀才被选上。以至社会和他们自己都只把代表、委员看作一种荣誉。兼职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