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形成全员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必须被企业所有员工接受和认可,因为企业是由众多员工组成的,企业的发展壮大要依靠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只是提出企业的价值理念,而后尽可能地创造一种环境,一种能够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发挥其才干、特长的环境。离开企业所有员工的团结协作和积极配合,企业很难取得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员工上保险 企业上台阶台商李先生的公司由原来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事业发展得很顺利。李先生认为,一个企业不仅仅是给员工一份不错的工资,更重要的是给员工一个希望。大部分员工是第一次离开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我们应该像家长一样照顾他们,对他们的人生负责。所以,公司组建了员工培训中心,通过培训,使掌握了技能并富有才干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骨干。同时,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3.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难以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可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共同培育和塑造的,作为员工的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一个企业要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人为本;而一个企业也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和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卫东 《当代广西》2008,(18):47-47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化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武装全体员工的头脑,才能带出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中国电信广西公司作为大型骨干通信企业,是广西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在新形势下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转型创建一流”的工作主旋律,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西方管理学家对管理科学、行为科学、文化学等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的。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对企业的时时事事产生着重要影响,从企业的决策、人事的升迁以及员工的行为举止,特别对于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伦斯·狄尔和管理顾问艾伦·肯尼迪合著了一本《公司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与礼仪》,他们在书中阐述了成功而杰出的企业都有明确的经营哲学,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着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都是企业文…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上海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了,在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在蓬蓬勃勃地展开,且在不少企业中取得了促进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成效。然而,笔者认为,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参与或受教的面都似乎窄了一些,在笔者工作的系统里,有部分员工尚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也有部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令人啼笑皆非。从表面看,是宣传力度不够,但深层次的原因,是部分单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及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个人价值观的内在联系阐述透彻。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企业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该是文化的企业,其竞争将突出体现在文化上。一个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究,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并以此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包铝近年来,立足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包铝企业文化体系,使得经营、管理不断创新,两个文明建设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新时期企业文化主要特征道德文化——道德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包铝提出了“企业讲诚信、员工讲做人”的道德标…  相似文献   

8.
唐峻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9-59,61
企业文化的概念源自于欧美国家,是欧美国家在治理企业过程,超越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运用的一种手段。欧美国家是以制度为基本的社会体系,从而也形成了公司治理的规范体系。制度本身的作用是制约,它可以让员工达到公司对员工要求的一个基本底线。随着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公司进入成熟期,管理者开始意识到用纯粹的制度来管理员工,就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于是人们就开始研究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发现,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9.
报载,闻名于世的松下幸之助习惯冷静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取逆耳之言上,以求不断改进。他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就表现了这种精神,松下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的企业求职,是有进取心的优秀员工,他们往往已经发现松下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松下对主动脱离该公司另有高就的员工不仅一律热忱欢送并表示祝贺,还十分诚恳地请求他们留下批评意见。在曾经跟随地26年的石藤清一离开公司时,他用一个多小时认真听取石藤的见解。松下公司的许多决策就是根据“跳槽者”临别留下的意见重新修改的。松下幸之助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关怀青年员工的婚恋问题应当提到企业群众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议事日程中。现在每年大约有一千万新人进人企业的员工队伍,他们是企业的生力军,并且逐渐成为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两区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开发区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外企员工,特别是中方员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推动了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但从加快两区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党中央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两区外企的发展规模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从党和国家对外企职工队伍的要求看,外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还存在一些不适应,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更加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一航局是一个以港口工程建设为主,多元经营、跨行业、跨地区的国有大型骨干施工企业。一航局建设的一航文化,自2002年全面启动、2003年转入践行,相继走过一航视觉识别系统、“五优”形象、项目文化、品牌文化建设和向分包队伍延伸以及开展“用心浇注您的满意”等一系列重点不同的践行活动历程。企业文明程度、员工综合素质、企业文化品位明显提高,员工形象有了新提升,产品形象有了新进展,服务形象有了新提高,环境形象有了新改观,管理形象有了新跨越。  相似文献   

13.
一、搭建一个平台,让员工在岗位上施展才华 上海电信南汇局成立五年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经营管理活动中,以先进的企业文化转变员工的观念,塑造员工的行为。南汇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搭建一个员工人人都能施展才华的平台。因此,早在1998年邮电分营后,南汇局就为在  相似文献   

14.
一是员工主体理念。它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树立员工是其主导力量的一种观念意识。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讲,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倡导者,职工则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和主要载体,他们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实施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确立全员参与、全员实践的理念,坚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积  相似文献   

15.
刘英 《前进》2011,(6):54-55
当前,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如何适应企业员工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是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统一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坚持两者的相互匹配。企业的显性文化直观上表现为企业组织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组织的制度化运作,使企业员工对恰当的、基本的、有意义的行为形成共同的理解,在客观上做到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具有崇尚理念、渲染氛围、感召员工、企业塑形、推动发展等强大功能,进而形成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凝聚员工创新和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三性”。  相似文献   

18.
元月上旬,青岛市政研会召开了第六次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与会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往哪里深和怎样深的问题。 一、在时代特色和企业个性上深化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深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时代特色和企业个性,往往同时代要求和企业自身环境相脱离。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官本位”文化,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传统的东西固守的多,缺乏大胆的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培育具有时代特  相似文献   

19.
金维民 《群众》2006,(9):37-3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实践中所凝聚、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气氛、精神力量和经营境界,是为企业广大员工所认同并付诸于实践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将其保留和继承,成为激励企业不断进步,员工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因此,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企业党组织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作为一个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关键性、领航性和率先性作用呢?我们在近年来的实践中,通过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语     
《小康》2010,(6):22-22
感觉长期被工作拖累,但却无法离开;感觉薪水太少,却更不敢放弃;有难以承受的压力,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离开企业。员工的职场身份越来越奴隶化,有人戏称为“上班奴”。很多企业就像是一个个的奴隶营,拼命压榨着自己的员工。虽然表面看起来是雇佣的关系,双方都是平等的,实际上,企业不需要用人身限制,就可以很好地绑住员工,使得员工不得不为自己卖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