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毒品的商品经济学认识,这是我们对毒品问题进行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商品经济学的理论看,毒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其特定的市场属性,呈现一定的供求特征;在毒品地下市场,受这一特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并决定着毒品的价格,继而形成了毒品市场的均衡。既然毒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那么在毒品地下市场中,通过运用商品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工具分析,可从毒品价格和数量变化判断毒品市场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毒品“合法化”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禁毒领域争论的一个热点。支持毒品“合法化”的观点尚须分析,其理论依据可资批判,不能因为毒品“合法化”理论片面的合理性,就否定人类对待毒品的另一种理性态度——禁毒。如果仅仅因为能够消除毒品黑市、减少政府对禁毒的投入而改变毒品是否合法的属性,可能整个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多、更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李莉 《人民论坛》2010,(9):92-93
针对毒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应当转换思路,分别从毒品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毒品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经济学特征和毒品问题的经济学原因,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毒品犯罪的控制思路,就能将毒品犯罪侦控的政策性建议建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使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政报》2011,(15):10-14
为贯彻落实国家禁毒办等18部门《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积极履行禁毒宣传教育职责,进一步提高全民抵御毒品的能力和参与禁毒斗争的意识,不断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5.
国家的毒品问题政策体现了政府治理国家的价值理念。针对我国毒品问题屡禁不止的客观情况,在毒品问题国际化大潮下.从经济学角度寻求解决毒品问题的办法,须抓住毒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实现有效遏制毒品的非法需求、有效遏制毒品的非法供给和有效遏制毒品的来源这“三个有效遏制”的禁毒方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对毒品犯罪的立法与执法、政府对毒品犯罪的态度、警察体制、禁毒反毒的策略、具体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中外对比探讨,从而揭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禁毒工作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商品的一般属性考察,毒品具有商品属性,从法律角度而言则非商品;从毒品违法犯罪的环节考察,毒品的供需符合一般商品的特点,但强烈的上瘾性特征使其在供需规律上又区别于一般的商品。因此,基于毒品供需均衡角度的考虑,禁毒工作中打击毒品供给与萎缩毒品消费群体必须双管齐下,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动态均衡,使毒品供给量与需求量在动态均衡中下降,力争最大限度的消除毒品供给、减少需求终端(吸毒者),实现国家的禁毒战略。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的毒品泛滥愈演愈烈,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尽管各国海关国际缉毒执法合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面对世界性的毒品危机,必须采取全球性禁毒战略,加强各国政府,尤其是加强海关之间的禁缉毒合作。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它的出台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也是我国多年来禁毒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该法在禁毒工作涉及的工作机制、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肯定既往禁毒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做了颇多紧扣时代脉搏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创新,对于从更深层次解决毒品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加大禁毒执法力度阿尘毒品,已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国际公害,努力消除毒品对各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发展的危害,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曾深受毒品祸害,坚决禁毒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立场,中国政府也始终非常重视禁毒工作,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