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哲 《人民司法》2020,(11):8-12
【裁判要旨】实践中,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实质多为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该解雇行为合法性的判定依据在于其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之规定,其关键在于对劳动者能否胜任工作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李伟伟 《人民司法》2020,(11):17-20
<正>【裁判要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依托不能胜任工作、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法定事由,但实质上仍属于末位淘汰的,不符合法定的解除事由,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案号一审:(2018)苏0105民初5022号二审:(2018)苏01民终10443号【案情】原告: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以下简称紫金南京分公司)。被告:章晨立。2014年11月4日,章晨立到紫金南京分公司从事保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8,(5):57-57
我与一家用人单位于2007年2月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今年元月,该单位下发文件实施“末位淘汰制”,主要内容是每月对员工进行考核,对连续两个月处在最末位的3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由于我的综合考评结果,在1月、2月均处在倒数第3名,近日,该单位在职工大会上宣布我被末位淘汰,并通知终止与我之间的劳动合同,请问,该单位的末位淘汰行为合法有效吗?  相似文献   

4.
金炜 《人民司法》2012,(12):29-31,1
为了加强管理,许多企业不断探索和完善单位规章制度,甚至直接仿效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如用人单位常用的绩效考核办法——末位淘汰制。如果企业把末位淘汰制作为单位规章制度已履行了告知义务,或已把其规定为劳动合同的内容,那么末位淘汰制能否作为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该如何认识和界定其性质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劳动法的视角,对末位淘汰制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一项针对人的内部管理制度,它必须符合法律对制度内容、程序的合法性要求,必须合理地保障相对人的权益。必须有一定的外部监管进行制约。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该制度在劳动法中应用时,必须更强调对弱势的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  相似文献   

6.
付建国  张伟  王凯 《人民司法》2020,(11):13-16
<正>【裁判要旨】末位淘汰考核机制本身存在"客观上必然有人被淘汰"特性,但不应全盘否定,而应根据企业末位淘汰条款是作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条款、工作岗位调整还是作为用工录入条件等,区别不同情形来认定末位淘汰内容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是否超出企业自主经营权范畴,同时要兼顾平衡企业用人自主权,综合判断末位淘汰考核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否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陈诗 《法制与社会》2014,(12):70-71
经济全球化下跨国企业迅速发展,全球企业文化交流加强,末位淘汰制即被引入我国,并在许多企业广泛应用。末位淘汰制能够促使员工迫于被淘汰的压力下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使自己在团队中脱颖而出。对企业而言,员工自身能力的提升使企业得以组建高素质的精英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但是末尾淘汰制给员工带来的精神压力,对人身心的压迫感使员工倍感压抑,社会各界对这种制度的合法性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8.
末位淘汰制源于西方企业的管理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员工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有损员工尊严、不符合员工心理、造成同事关系紧张等弊端。本文在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的前提下,分析末位淘汰制合法性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并探讨制度自身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庄建平 《法制与社会》2010,(27):163-164
随着管理学上的中西合璧,“末位淘汰”机制被引入我国,并在许多单位中广泛应用。末位淘汰制促使员工不断关注自身的绩效及自身在团队的绩效排名,使用人单位得以组建高绩效的精英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然而,末位淘汰制作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可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激励员工、保护先进。同时,它的消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将“末位淘汰”的处理方法单一地理解为解聘员工,引发了不少劳动争议。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末位淘汰的效力问题,并提出如何合法地应用末位淘汰制,避免用人单位陷入违法境地。  相似文献   

10.
有些高校实行学位论文末位淘汰制度,由此产生了种种争议。本文认为实行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度是合法的,为保证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公正性,需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量化考评体系与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1.
吴肇彦 《人民司法》2020,(11):21-24
末位淘汰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司法实践中常常对其予以诸多否定性评价。然则,末位淘汰作为一种竞争激励手段,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该制度存在的相对性评价、必然性末位特性不违背劳动关系中的本质属性,法律则不应过多干预,应给予企业经营自主权。本文在评述末位淘汰制度、劳动关系本质的基础上,对企业依该制度作出的管理行为合法性评判的思路进行梳理,为末位淘汰制度下用人单位的灵活运用和司法实践中的准确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目前我国法律上采用无过错原则。本文从雇主所处的特定的地位、维护雇主正当利益、劳动者的平等保护和国外的立法状况等几方面分析认为,采用过错推定更加合理。关于雇佣活动的适用范围,目前法律上的规定和学理上的认识都比较简单化;本文提出三个问题以拓展认识,并且建议从立法上明确界定雇佣活动范围,并在损害赔偿责任中增设“可预见性限制规则”。  相似文献   

13.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解除,直接影响到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因而我国劳动法严格限制用人单位任意解除劳动合同,但实践中用入单位肆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却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作者重点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分析用人单位肆意解约的个中缘由,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建议,以实现劳动关系的稳固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The literature on child sexual abuse (CSA) perpetrated by female sexual offenders (FSOs) is exiguous, and many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judicial databases. The present retrospective study, instead, analyzed clinical and judicial data of a group of both victims and alleged FSOs, to additionally include women who have not been convicted by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but who hold strong clinical suspicions of being perpetrators of CSA.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Court files of 11 children and their eight suspected FSO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critically reviewed in light of the literature to date. This approach allowed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and FSO. The authors hypothesize that the victims’ severe psychopathological outcomes were a result of a failure to develop appropriate attachments with their prospective caregivers, which could have been damaged by the pathological relationship with FSOs, who were the victims’ caregivers.  相似文献   

15.
用人者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飞 《法学杂志》2005,26(2):41-43
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分别确立了法人、其他组织工作人员职务行为致害责任和雇主责任,但其各类规定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笔者拟从现行法入手对未来民法典侵权责任法中相关制度的建构一抒浅见。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