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追求的目标,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经过建国61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顾这条道路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有利于破解当前发展遇到的难题和迎接时代的挑战,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着力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是近代社会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孜孜不断追求的目标,经过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顾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总结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所取得成绩和教训,不仅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在当代中国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重任,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党组织的现代性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造以党组织为组织实体的价值共识核心发源地的功能主体,以党组织公有属性为价值关系的社会网络,以人民实践为中心的价值生成的主体,以中国社会现代化推动世界社会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方向,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变革者与主导者,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结构、内容、功能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发生剧烈的规模空前的社会流动。而也正是这种深刻的规模宏大的社会流动,多方面地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或阶层)、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或阶级)、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从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协调发展是从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过程得出的结论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以经济为主,同时也表现在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变化的多方面进程。回顾中国现代化早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代化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社会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且意味着在此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就对人生存发展的作用而言,人文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它体现着人生存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应正确理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确立并弘扬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文精神,并以之导向和规范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从1901年到1911年,清朝政府进行了一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改革,史称“晚清新政”。这场改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晚清政府实行的新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兴办西学,提倡出国留学。1901年9月,清政府下令,同意恢复戊戍变法时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并把原有的书院改成学堂,要求各省城设立大学堂,各府设中学堂,各县设小学堂。上谕曰:“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省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各设蒙养  相似文献   

8.
新的时代催动着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将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向前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战略目标与现代化客观要求的结合,表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鲜明特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创造,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进程的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东南亚金融风暴为触媒和契机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动荡形成有关国家政治上引发危机的社会原因之一.菲、韩、印尼、日、马、新等国甚至俄、缅、泰等无一幸免.并波及拉美、欧洲、北美、大洋洲。纵观这场风暴一年多来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工商业及各相关经济领域与政治上层建筑的联系是脆弱的或有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眼光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现状与未来,自60年代起就成为台湾和香港不少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70年代以来,台港多学科学者多次进行集体的综合研究。其成果相继结为3部影响较大的论文集出版。1970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举行了“中国人的性格”综合讨论会,会后编印了《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科研简讯》第211期曾以《台湾多学科学者关于中国人性格的综合性研究》为题作过介绍)。1980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并且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成为一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方式、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特点和社会结构现代化的进程的哲学分析。 一、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的一般状况 社会结构是社会总体的基本框架,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有机协调的总体形式。人类社会的内在结构,主要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基本层次和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现代性”关涉到的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最抽象、最深刻的层面,这就是价值观念的层面。文化对现代性的影响是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现代性”这种提法意味着现代性的多元性。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必须处理好现代性的普世价值与中国国情的问题,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发展科学技术与遏制科学主义的问题,世俗化与超验话语的问题,现代性认同的理性筹划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奋斗的理想。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建设,需要更好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挺膺担当,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征程上书写奋斗的华章。为引导青年在正确认识历史大势中明确人生方位、确立人生站位,研究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作用以及青年成长发展的规律,本刊特邀青年研究领域的5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党管青年工作机制、青年现代人格塑造、青年社会角色的顶层设计、青年社会参与、引领凝聚青年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4.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社会化。青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年社会化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人的现代化的状况,关系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后来者,也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积极追赶者和勇敢创新者。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迅速而全面地推进现代化进程,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潮流,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进而影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在追赶世界现代化步伐的进程中,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做了三件大事,中国改革者通过探索拓展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道路,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积极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早期现代化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新阶段。党带领人民首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扫清了代化道路的障碍,在学习经典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最终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史昭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加快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关键是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党建引领”作为一个新兴且日益广泛出现在中国基层政治实践中的重要现象和领导策略,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上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研究表明,“党建引领”是“政党-国家”现代化治理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中的核心抓手,遵循对上耦合多元治理力量、对下调适复杂治理需要的耦合调适机理,并塑造了“党建引领社会共治”的治理秩序。“党建引领社会共治”模式能够为实践层面的诸多共治困境提供稳定的治理秩序,在理论层面回应政党自主性与适应性等议题,从而可能形成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特色经验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政治支持,其持久发挥效能的关键在于应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当前,中国超大规模社会现代化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给予中国政党制度极大地现实冲击,迫切地要求其作出及时的反应和积极的完善,以满足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研究文学的现代性必须和探讨社会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性和文情出发,来探讨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