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乔子 《学理论》2010,(24):137-138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制定是为了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制定时要考虑到悠久的传统文化,各城市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乡村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悄然无声流失,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于它的冲击,各方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保护政策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我们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传统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发展中寻求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我们要全面定位民间文化、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要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真正与其"半壁江山"的文化地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4.
历史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历史村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我国在城市转型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一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被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但是在其保护利用中也存在着诸如主观认识不到位、追求政绩、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为此,要端正决策指导思想,完善法规体系,科学制定规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探索"社会化保护"新路。  相似文献   

5.
甘肃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表演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旅游价值。出于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心热爱和真诚保护,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进行挖掘、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发展,以各种地方传统表演艺术为主打产品,将优美的自然风光、朴实的地方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族表演艺术水乳交融,无论对于改善和提升“文化甘肃”的旅游形象,还是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和特别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近五年来,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了许多重大举措,但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促进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尽快制定<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增强地方党政领导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度;确立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的民间队伍;招聘年轻人进入事业单位,让他们安心地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学习;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的开放度.  相似文献   

7.
董涛 《学理论》2010,(3):193-19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珍贵的宝藏,而随着现代文明的日新月异,承载民族记忆的非物质遗产正渐渐走向消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在总结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的经验基础上,从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和承担文化重任的角度出发,为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等内容,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保护传承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等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0,(36)
有史以来,博物馆、档案馆。教堂、清真寺、修道院等凡是能象征民族文化的地方,许多都难逃战争及灾害的劫难。而这些目标的被摧毁、有时甚至就等于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消失、针对这种状况。美国文化保护研究院顾问罗伯茨在所著《文化财产的防灾准备》中特别强调了防灾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在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千年大会”上,受到专家们的普遍赞同。大会认为,必须推行一项国际减灾紧急计划。这项计划应当足以帮助社区把发生天灾人祸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并把保护文化遗产、战后修复文化遗产放在突出的地…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9)
蒙古族是一个既神秘古老又才华横溢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也留下了许多的文化遗迹。保护这些蒙古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的建设,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对我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促进,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对内蒙古地区现存的蒙古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立法建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的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侗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创新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异质,文化间相互渗透力度开始逐渐加大,在这种国际文化接触频繁的背景下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合理保护和有效地传承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同的民族文化从其产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其特殊性,然而就文化的保护及传承而言,更多思考的应该是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川西"羌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汶川地震后采取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抢救性保护和有效性的传承,其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可以给其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仅离不开物质上的发展,也少不了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在广大农村社会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有效保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歌仔戏(芗剧)保护困境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以求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镇远,拿什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载2000年4月25日《北京青年报》),让人读来很不是滋味。本来,镇远这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现在却正在被大规模地“整容”,那些连著名建筑设计师张开济老先生自称也被“镇”住了的老房子,正在陆续地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仿古”新建筑。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切却正是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什么叫文化遗产,镇远的人们想必没有搞明白。不独镇远,在其他一些地方,许多应该明白的决策者们恐怕也没有搞明白。近年来,“建设性破坏”的说法大行其道,不破不立,…  相似文献   

14.
金江莲 《学理论》2015,(6):133-135
传统手工纸及传统造纸技艺本身在传承文化遗产、表达民族韵味等诸多方面有其不可替代之处,是文化传承的优秀物质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正面临工业化生产的严峻挑战。试对目前我国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一些共性问题,结合其特点,探讨如何推进对传统造纸技艺进行保护、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苏日娜 《学理论》2012,(5):110-111
城市化建设是目前社会的主要趋势,而新农村建设也在这种背景下发生改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对乡土文化进行保护和利用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生态保护;二是医疗保健;三是特色农产品开发;四是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多元化形态和价值凸显,新形势下适应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及其创新发展诉求,从文化遗产本体价值-关联价值-转译价值出发,基于价值链逻辑,阐释文化遗产的时空脉络和文化内涵,即文脉价值;针对现实矛盾与发展困境,从多头管理的现实出发,建构以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保障;从人与遗产环境的共生关系,认知其社会价值,并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和价值约束,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发展,即从固守到“守正适变”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玲琳 《学理论》2014,(8):139-140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开发利用正在被认识和重视的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参与非遗保护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公共图书馆有责任也有条件成为非遗保护的一个平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图书馆有现实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公共图书馆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了人类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珍视。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传承母体和文化生态,亦会在发展和变迁中形成民俗主义。应努力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核,保留其本真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9.
《团结》2011,(1):2-F0002
1月5日至11日,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副主席修福金率民革中央调研组一行,就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在海南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来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就当地农村安居工程、富余劳动力培训项目以及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等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观。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系统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文化遗产,怎样有效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处理好各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系统梳理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