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城乡生源英语学习差异明显,因此,关注高校中的农村学生群体,从而因材施教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十分必要。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重点关注高校农村和城市生源学生学习英语后自我认同的变化,并应用SPSS 16.0进行描述性数据分析以探寻城乡背景差异对英语学习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和乡镇生源学生学习英语后自我认同变化基本一致,"自信心变化"最为显著,仅在"附加性变化"方面城乡学生整体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城市学生明显大于乡镇学生,通过进一步比较不同性别城乡生源的自我认同变化发现,在"自信心变化"、"附加性变化"和"生产性变化"方面,城市男生均明显大于乡镇男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农转非"降温是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更多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利益增多驱动的结果,还源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派遣方式的变化。"降温"在减轻公安部门和学校工作负担、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降温"也给高校农村生源毕业生在求职心态、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带来负面效应。国家、各级政府、高校和农村大学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降温"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钱汉珍  马建新  赵季春 《学理论》2010,(24):240-241,243
本文在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力缺失表现归纳为学习行为缺失、就业心态缺失、职业成熟度缺失和求职能力缺失,并对此缺失表现成因进行了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了提升就业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毛建西 《学理论》2012,(19):199-200
高等院校"育人"要务和当今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催热通识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研究型大学。探求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普通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实践的策略,有助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搞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毕京铭  韩丽霞 《学理论》2012,(22):206-207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供需比日趋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黑龙江东方学院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及具体做法,详细论述了东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14所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毕业生在家庭之外所认识的人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就业质量有着广泛的积极的作用;家庭地位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找到工作并解决这些城市的户口;强关系更有利于毕业生找到一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意义且个人满意度更高的工作,而弱关系则更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就业;帮助者地位越高越有助于毕业生在所谓的"好单位"找到工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强弱关系各有其优势,强关系有利于突破规则而为求职者提供实质帮助,弱关系则有利于延长资源链条。社会资源理论得到普遍的支持,但发现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往往是间接性的和联合性的,社会资本对就业存在"跷跷板"效应。雇主动机理论获得部分支持,员工推荐求职者有可能为了雇主利益而忽视求职者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杨小城 《学理论》2009,(29):114-114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全国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利用金工中心的优势,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出了几点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的一项最新统计称:今年全国212万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月初达到了70%,其中毕业研究生为94%,本科生为83%,而102万高职毕业生仅为55%,即有40多万高职毕业生尚未就业。明年全国280万大学毕业生中将有高职毕业生150万,届时如果这部分毕业生就业率仍然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整个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性大问题。 高职如何定位 1999年,全国高职教育开始成规模地发展,一些高职院校或忙于筹备“专升本”,或热衷申办硕  相似文献   

10.
刘榕敏 《学理论》2010,(19):216-217
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心理变化。在高职大学生中,存在着多种就业心理改变。就其产生的原因而言,主要是社会渊源,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观有较大的差异。怎样指导学生就业,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又一新课题,并值得高职院校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6)
随着高等院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就业率的不断下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今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创业被认为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从大学生创业政策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实施情况和相关经验来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正常运行提供意见及建议,促进社会各界积极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施鸿 《学理论》2013,(11):319-320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特点。为了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深化"厚德"型德育创新模式,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注重"两课"教学,强调"以理服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以文化人"氛围;建立德育答辩制度,设置"以情动人"环节;加强实践德育,践行"以行树人",牢固树立全方位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0)
通过对东北三省10所高校470名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体水平良好,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农村、城镇及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较低;接受来自家庭生涯帮助及学校生涯辅导的大学生整体发展较好,在年级上呈"N"型分布,大三年级是生涯适应力发展的低谷;对学校生活及专业不够满意阻碍了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最后,针对调查得出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通知指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十分繁重。通知要求,各地要更加注重拓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渠道;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雄 《学理论》2011,(2):291-293
目前,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学类毕业生也不例外。影响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个人因素、用人单位因素,也有医学院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促进医学类毕业生充分就业,需要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加快"就业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强宣传力度,按照有关就业指导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改革办学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高校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白延泉 《学理论》2010,(7):158-159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长更寄托着全社会的希望和祈盼。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生源大学生们的特定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使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根据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来分析其心理失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承担国家建设与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1)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自觉成为诚信品德的践行者。然而,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有的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具体解决对策是:一是创设良好的诚信环境;二是强化高校诚信道德教育;三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四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9.
潘瑾菁 《学理论》2013,(29):363-365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趋势。要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是家庭、社会、学校、国家每个环节,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再通过各个系统及部门的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社会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年清华大学"中国城镇化与儿童发展调查"数据,考察城乡之间的健康认知回报效应及家庭资源影响认知效应。结果显示:在语文认知能力上,虽然农村儿童的健康认知回报显著大于城市儿童,但无论城乡,健康对儿童语文认知能力的作用都可以被其他家庭资源所替代;在数学认知能力上,健康认知回报在两组儿童中差异不显著,但在农村儿童组中,其他家庭资源无法替代健康对认知的作用,城市儿童则可以被替代。据此,在促进农村儿童认知发展上,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健康和学前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家庭养育策略,从而缩小健康和家庭资源上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