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冯骥才谈民间文化抢救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是个大忙人,采访他不大容易,我整整等了七天。一见面没等我说话,冯骥才手指着铺在办公桌上的一大堆材料,抱歉地说:“看,我正在忙这个——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他一说“工程”二字,我立即感到工作量不小。大冯解释说:“从21世纪第三年开始,我们要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规模空前的全面的普查和抢救。”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的发言“抢救民间文化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言背景:2003年2月18日,冯骥才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身份向外界宣布该协会将启动一场国家级“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该工程需用10年时间完成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出版。抢救原因: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现代化的速度下,农耕文化孕育的民间文化正遭到毁灭性的重创或在速死阶段,而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半。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凝聚力、亲合力的载体。抢救目的:给世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家底。抢救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抢救文化是为拯救民族精神。目前,中宣部已将这一抢救工程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3月20日,冯骥才在他充盈着彩绘樟木箱子、晋地宅院木门、雕花门窗、陶器、剪纸、年画、算盘、烛台、匾……的工作室里接受采访。61岁的他围红色围巾。他说“这是民俗的颜色”。  相似文献   

3.
恰到好处     
<正>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绝对不管自己叫"大叔"。是的,确实该叫"大叔",或者该叫"老爹"了,毫无疑问就是已到了这样的年龄,可我自己不这么叫。若问什么缘故,那是因为当一个人自称"我已经是大叔啦"的时候,他就变成真正的大叔了。女人也一样。当自己声称"我已经是大婶啦"的时候(哪怕是玩笑或者谦虚),她就变成真正的大婶了。话语一旦说出口,就拥有这样的力量,真的。  相似文献   

4.
唐德刚是胡适的收山弟子,很多地方在介绍唐德刚的时候也说他是胡适的高足,其实唐德刚没有上过胡适的课.但胡适在介绍唐德刚的时候总是说:"德刚是我的学生."唐德刚说:"我没有上过你的课."他就说是"私淑弟子".两人的关系亲密得不得了,有人就说,唐德刚这时候遇到胡适,并给胡适做口述自传,是他的运气好.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2,(11):4
从"你吃了吗?"到"你幸福吗?"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对话幸福董倩:您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董倩: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四年,我刚来到北平学裱画的时候,就认识了周怀民先生。当时他在京华艺专任教,所画的画常送到我师傅张子华经管的柜上装裱。 因师傅忙,有时就将裱好的画让我给周先生送去。他的夫人见我穿的衣服鞋袜破烂不堪,每到换季的时候,就给我二元钱,叫我去天桥买双鞋穿。有一年冬天,周先生见我穿一件小棉袄,冻得直发抖,他对夫人说:多给他几毛钱,叫他买件绒衣穿在里边就暖和了。  相似文献   

7.
我在基层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听一位业务干部说:"我们搞工作的时候,总觉得纪检干部的眼睛老在背后盯着."这话或许有点说过了,但也说明:纪检工作在一些同志眼里确实是和"挑刺儿"、"神秘感"的意义划等号的.我自己就碰到过这样的说法,有些同志开玩笑地跟我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份材料也证明了他是这样做的。那是胡耀邦在参加党的八大期间亲笔写的信,现抄录如下:陈云、小平同志阅转主席并原书记处同志:今天上午,我出席主席团会议,看到我的名字摆在预定的正式中央委员里的时候,从心底发出了无限的痛苦,几次想站起来提出意见,但老是感到难为情。当快要散会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探寻临沧彝族俐人民间文化传承人有利于俐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遵义会议"转折"的首要意义在于肯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谈到遵义会议的时候,毛泽东提得较多的三个人是:张闻天、王稼祥和周恩来。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一次大会上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关于王稼祥,毛泽东还说他在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1.
李诚 《党政论坛》2010,(14):26-26
在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12.
<正>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  相似文献   

13.
西京的画气象好。文章这么一起头就有两个月接不下去。因为谈中国画不接着讲笔墨就不通,而我这个人又讨厌(是怕了)谈笔墨。如果有人说我的画无笔墨我不生气,诬我的画有笔墨我也不委屈,谁教我是中国人,摆不脱这耳濡目染?所以凡说笔墨是传统的我听了没意见,进而又说传统动不得,或者只可搬、可套或美其名曰“发展”,我就不信了。不信,是指如果画家果真有病,笔墨技巧能救他命? 最近电视上介绍一个不排名次的油画大展。展后专家们意见希望画家  相似文献   

14.
汤素兰 《民主》2014,(1):54-56
<正>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常有媒体的朋友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虽然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但面对这个问题,在第一时间我还是有些语塞,想了想之后,回答说:"我的‘中国梦’就是环境美好,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政府清廉,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孩子们有时间游戏,年轻人相信未来。"但这个梦一说出来,立即就发现它跟中共十八大报告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美丽中国"没有什么两样。看来我这人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吃着老百姓的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9,(11)
<正>我12岁时候,家里有个小二胡在墙上挂着。我大哥、我二哥都是在业余剧团拉弦的,他们是业余剧团的骨干。在业余剧团,他们一唱戏,我就在边上站着看,一场不落。后来我跟我哥说:"你们都会拉了,我也学学这个弦。"我就把小二胡拿下来了,里外弦一逛,手指头一按,就能按出点来了。打那以后,哥哥告诉我几个点,我就按路子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我很快就会拉了,打那以后我就拉二胡了。  相似文献   

16.
孙大光 《侨园》2015,(Z1):69-71
记者最近专访了在中国率先提出并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唐春翔,就思想解放等问题进行了访谈。要敢于正视现实记者: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你怎样认识邓小平的这句话?唐:这句话很精辟。邓小平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大墙内接受"改造"。我之所以走进大墙,其实也就是由于否定了  相似文献   

17.
张保权 《理论导刊》2007,(11):45-47
马克思的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上的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原理,突破和扩展了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怀疑论原理。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从生物进化论角度上说,虽然物质对于精神的萌芽、产生和发展具有先在性,但在现代科技与信息社会里,盲目陷入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争论是不恰当的。如果从二者的关系中进行考察,就会获得很多新的认识,并且有助于提高智慧水平,增强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第四位诗人     
正四位诗人得到一瓶珍贵的陈年葡萄酒。他们拔出酒瓶塞,让那酒清醒过来,酒香溢出的时候,诗人们的内心开始骚动。第一位诗人说:"我用内在的眼睛,就能看见酒的芬芳在空中徘徊,像一群鸟飞入满是精灵的森林。"第二位诗人说:"我用内在的耳朵,就能听见酒的香气,像鸟的歌唱,又像蜜蜂飞入了白玫瑰的花瓣。"第三位诗人闭上了眼睛,高举一只手,说:"我用手就可以摸到这酒的芳香,我感觉到香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名片周黎敏,苏州市政协委员、吴中区副区长、民进吴中区委会主委。"民进是一所学校,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民进是一个大家庭,在工作生活上给了我家庭般的温暖和关怀;民进是一个舞台,为我的政治成长提供了一次次历练的机会。"每每谈起加入民进的感受,周黎敏总是这样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20.
看了题目,你可能认为笔者是故弄玄虚来哗众取宠,其实不然,这些是我们工作中经常见到的.你看某县在转发中央文件的通知时,已知省传达贯彻时在文件中加了转发的通知,市接到省的通知后马上来一个转发,加上"通知的通知",县接到市的通知后,也要走个转发的过程,于是就变成了"通知的通知",仔细看来,县转发的通知和省、市的精神一样,无非是添上了"这个'意见'很好,望贯彻执行"之类的套话. 为此我想到了曾在某报上看到的一幅漫画,一座楼房失火,有个人向某个领导反映,岂料他竟说:"你先打个报告,救火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这幅漫画,当然是个带有讽刺性的笑话,但我想这题外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