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农民工城市就业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质量,研究了就业质量对其城市迁移意愿的影响.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优于老生代农民工,且不同规模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长期居留意愿较高,落户意愿较弱,超大特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远强于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就业质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迁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落户意愿的影响效果大于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各就业因子中,对新生代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就业保护因子,对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宏观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校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在什么层次上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存量。学校正规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方式,要适应社会发展,把握市场需求,通过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逐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培养和就业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新体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女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女性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虽然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女性的作用也逐渐重要起来,但受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女性在就业与职业发展中遇到不少困境.应针对高校女性大学生择业与职业发展进行探索,以期找到促进女性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难,不仅制约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深入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社会支持的现状,透析该群体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通过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顶层设计,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确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脱离弱势地位,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5.
余丹 《人事天地》2009,(20):9-9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几年的大学生活,使他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只有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摆正就业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呈现以下特点:在城乡选择上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型,在单位性质上偏好行政事业单位;在期望薪金上趋向合理。本文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得出影响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思想工作,各高校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就业利益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统一。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要在大学生就业需求、就业利益和就业价值阶梯实现的服务过程中,在增强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在就业指导中渗透社会主义利益观教育,并在教育中区分不同学生群体、实现知行合一和主体间性,帮助大学生立足社会实际规划就业需求,统筹就业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关系,营造自主创业的宽松环境,达成大学生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实现。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新形势下的重要人才战略转变,是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不仅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影响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政府政策、高校、市场机制、大学生个人和基层单位等方面。最后,针对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路径选择,希望能够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我国的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择业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情况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更成为社会不断关注的焦点之一。金融海啸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择业的价值取向再次存在误区,因此创新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认清就业形势,多渠道促进就业途径成为改善大学生就业顺利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调查结果,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实表现,即就业价值目标取向选择上存在困惑,爱国主义仍有体现,就业价值评价标准呈现出矛盾性,就业价值实现手段日趋多样化。提出通过强调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强化大学生自身专业技能培养,早做职业规划来构建科学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及其研究的意义出发,并结合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针时前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征得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30家用人单位和261名应届大学生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目前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新趋势,以及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揭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就业理念、能力、心理及就业信息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加强就业指导,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就业能力"论   总被引:115,自引:0,他引:115  
“就业能力”概念是根据大学生就业竞争市场提出来的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 ,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 ,是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这一概念的提出 ,正体现了当前社会求才、大学生个人成才、高校育才多方面的特点和需要。这一概念有其充分的生存依据和发展空间 ,有其明确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以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无差异发展。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劳动力城镇就业和城镇化构建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就业与城镇化均正相关,人力资本、城镇就业与城镇化的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渐增强,各省区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就业与城镇化相关性差异比较大。国家应科学规划城镇化路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提高城镇就业水平,从而推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甘肃省作为迟发展省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更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劳动力城镇就业,凸显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30家用人单位和261名应届大学生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目前用人单位择才用人的新趋势,以及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选择,揭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就业理念、能力、心理及就业信息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加强就业指导,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于文  刘效东  李莎 《工会论坛》2009,15(6):100-101
高校就业导师制在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被提出,弥补了传统就业工作中团体指导的不足,实现了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现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在尊重学生就业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评估,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高校就业导师制作为一个新体制,虽尚存不足,但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针对供求矛盾、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市场不完善及大学生就业观念与自身素质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们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比男生,她们面临的就业环境更加复杂,就业呈现出质量低、录用门槛和求职成本高、就业观念矛盾三大突出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从男女平等、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发现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女大学生自身.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从四个方面努力:社会层面,应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家庭层面,父母应树立男女平等意识、提高素质、给予孩子关怀;学校层面,要重视性别平等教育,适当发展女性教育;个人层面,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津高校求学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留内地就业意愿逐步提升、就业数量有一定增长,但也存在政策支持效应不足,学生就业竞争力不高,实习机会和就业平台较少,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考量、刻板印象和民族偏见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留得下""融得深""作用发挥得好".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