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71年5月23日,即巴黎公社失败前的五天,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一百多年过去了.在加强廉政建设的今天,重温巴黎公社重要原则之一的薪金原则时,更加感受到它"永存的"不朽意义. 巴黎公社一经成立,就颁布了《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其中决定:"各公社机关的职员,最高薪金规定为每年六千法郎."这就使公社最高干部-公社委员的薪金,也只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工资,  相似文献   

2.
议行合一制     
《团结》2010,(4):10-10
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与三权分立制度相对。现代议行合一制的雏型是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委员会是统一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3.
1991年2月25日至27日,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利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联合在烟台召开“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理论讨论会”。全省50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联系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点围绕具有重大现实价值的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同志认为,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及其深刻的理论启示,表现在多方面,其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则在于它第一次创造了具有本质意义的社会主义民主形态。巴黎公社所创造的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实践原则,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值得借鉴的宝  相似文献   

4.
日本非常重视公务员的工资问题,认为工资是根据按劳取酬原则对公务员工作的报酬;是公务员维持生活,实现自身再生产的资本;是公务员最重要的工作条件。因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及其合理程度对稳定公务员队伍、吸纳优秀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社会分配不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民主制度看公仆意识渭南市委党校侯建会公仆概念是马克思在总结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教训时提出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民主国家的雏形,它确立了新型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后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先导。公仆概念就是从国家公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在国家...  相似文献   

6.
当“官”的要成为社会公仆,这是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对代表其意志来行使国家权力的人们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巴黎公社的实践就是要把当“官”的变为社会公仆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曙光刚露,巴黎人即意气风发、青春壮丽、公仆林立。其决定性的条件是,巴黎公社首创了无产阶级民主制,这种崭新的民主制有它的内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全体公职人员须经选举始得任命,如不称职可随时由选民撤换,等等。制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140年前的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英勇地举行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也即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巴黎公社的创举,得到了马克思的热情称赞。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马克思以非凡、透彻的洞察力指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国际共运一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通过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形式实现工人阶级的不同派别的联合与团结的伟大设想,1871年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程度不同地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设想。巴黎公社从起义胜利到失败只存在了72天,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巴黎公社提供了关于工人阶级联合与团结的丰富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求知》2021,(6)
正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成立不久后便以失败告终,并受到了以巴枯宁为首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攻击。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公然反对一切国家和权威,宣扬个性的绝对自由,并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如此,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还发动了一系列“反权威”的政治运动来试图破坏第一国际。  相似文献   

10.
指出现行的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职务工资比例过大,基本工资和年功工资比例太小,忽视了资酬相符原则;二是将工资晋级与职务晋升混为一体,同一层次工作人员不论工作年限长短,其工资都挤到本职务的最低等级上,使得人们把增加工资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职务晋升上,促使“千军万马”争走“官道”,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制度成长与特定的时代相适应,其成长经历了三大历史塑形:巴黎公社、苏联模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巴黎公社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做出了第一次尝试,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其经验教训基础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苏俄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完整的塑形,先后呈现出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三种体制样态。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三次伟大塑形是由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其历史性贡献在于三大命题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0)
马克思的工资本质的核心是劳动力即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工资。马克思深入分析工资和剩余价值的关系,得出必要劳动是工资的来源,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重要理论。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延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今天,重温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对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在经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权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它虽然只存在了很短时间,但是却进行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伟大尝试,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公社为了使公职人员成为公社会公仆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打算对此作一个概略的论述。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建立后,怎样防止它的工作人员去追求个人的私利,这是当时巴黎公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摘特权,巴黎公社在政治方面采  相似文献   

14.
曾院珍 《学理论》2012,(16):224-225
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是进行绩效考核,教师绩效考核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把握绩效考核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的特点,采用360度绩效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绩效考核体系,以期给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原橡胶厂是国家定点生产轮胎的骨干企业。1989年初,这个厂进行了一项内部改革,实行了“全方位岗位工资制”,使企业焕发出活力和生机。“全方位岗位工资制”,就是根据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责任大小、工作条件和人心流向等因素,对全厂180多个生产、工作岗位公开确定工资标准、以岗定薪、岗动薪动,从厂级领导到每个工人,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上岗者有,下岗者无;所有岗位的工资都随着企业(车间)经济效益的增减而变化;岗位工资公开实行“一线高于二线”(生产车间高于辅助车间,车间高于科室),“科室滞后一年”(科室人均工资相当于车间上一年人均工资水平)和厂级领导工资略高于车间一般工人的原则;全厂所有的生产、工作岗位按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考试、答辩,竞争上岗,工人可以当干部、干部可以当工人。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改革。1990年,在全国大部分轮胎企业生产滑坡的情况下,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仍然比上年增长了10.75%和7.08%。大中型企业如何搞活?太原橡胶厂的经验至少给人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贸易自由化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问题上,国外理论界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贸易自由化使性别工资差距不断缩小;另一种观点认为,贸易自由化不但没有缩小性别工资的差距,反而使差距不断拉大。总结和梳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立论的依据,对于探讨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鼓励先富帮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到党的十五大系统提出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要求 ,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从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2 0年来 ,深圳经济特区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 ,分配制度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 ,成效显著。一、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一 )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1 改革高度集中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灵活多样的基本工资制度和工资支付形式。深圳经济特区分配制度改革从落实企业分配自主权着手 ,让企业根据…  相似文献   

18.
在2011年召开的全总十五届五次执委会议上,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本文认为,普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和改革应遵循的终极形态的价值观念有效率和公平,社会形态的价值观念有共同富裕,传统形态的价值观念有“和合”精神.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原则是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的要求,体现的是终极价值目标的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是效率和公平两大价值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的最佳选择,民富和国富相互促进的原则体现的是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体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标和原则的具体机制有:生产要素合理价格的形成机制、工资集体谈判协商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保障机制、利润分享机制、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和保护机制、再分配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论述法治的客观作用时,揭示了"应然之法"和"法"应具有的价值取向,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雏形"巴黎公社所实施的"法令",勾勒出了未来社会法的理论形态。但仍有许多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最终结论——"法律消亡论",认为马克思否定了法律在未来社会存在的价值。深入研究会发现,所谓法律消亡只针对"同旧社会关系一起消亡"的"旧法律",绝非是对法及其历史作用的完全否定,更不是对未来社会需要确立新秩序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