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政府是政府管理体制架构中直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单位,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主体。善治的合法性、回应与责任性要素是对地方政府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而当前,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公众参与不足,导致回应力的薄弱;利益矛盾冲突多发,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在善治的视野下,就应积极构建高效的合作机制、有力的回应机制与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来改善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全球和区域一体化、经济知识化、社会信息化、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地方公共问题的压力与挑战与日俱增。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治理体系,提高地方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地方政府要努力成为战略家、卓越领导者、民主参与的推动者,才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上与多元主体合作,共同完成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3.
治理理论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的兴起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新模式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治理理论强调了多元参与和自组织网络的建立,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治理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地方政府治理中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的转型期,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运用也存在着诸多困难,所以我们目前的地方治理模式可采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型模式。既保留政府主导的因素,又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力度,不仅使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也扩展了社会组织的作用空间。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缺乏让社会组织自主运作的动机。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转型之谜产生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坚持治理社会逻辑,从而遮蔽了蓝图规划中的社会治理逻辑。因此,珠江三角洲社会治理创新有赖于完成从治理社会逻辑向社会治理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地方治理模式的探讨是建立在治理理论兴起的基础上的。治理理论要求多元参与和自组网络的建立,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困境使得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运用也存在着诸多困难,所以我们目前的地方治理模式可采用政府主导——多元治理型模式。既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以达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给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提供了权力空间与发展契机,但同时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利益分化与风险,也给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诸多挑战。应对压力迎接挑战构成了中国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图景,建立在权力制度化和民主政治语境下的相互协调制是对这一压力和挑战的恰当回应,为转型期地方政府有效治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当前,行政、政治、公共管理创新活动在地方社会层面大量涌现,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地方政府创新向地方治理的平稳过渡成为主要问题。基于此,从地方政府创新内部层次、地方政府创新到地方治理过渡层次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双层次"结构互动的联动机制,以期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营商环境优化是政府治理的目标,政府治理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二者统一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部分公职人员思想观念有待转变、治理碎片化倾向未能完全整合、体制机制仍需理顺等现实困境,需要从政府治理理念转变、治理模式变革、治理机制完善、治理工具更新等维度综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市绿色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作为城市绿色治理的政策供给者,其决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绿色治理质量的优劣。新时代下,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面临着核心价值理念游离、信息技术效果不彰、公民参与效度不高、协调合作能力不强、制度建设尚不健全等困境。为此,地方政府需从树立正确决策观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合作治理机制、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健全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有效破解难题,让城市绿色治理真正有效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越来越考验着江阴各级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新常态下,江阴要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主要任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和关键所在。从现阶段的实践层面来看,地方政府治理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克服的现实困境,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模糊不清的治理理念导致地方发展主义盛行;权责失衡的治理结构引发治理效率低下;一手独拍的治理主体难以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有藉于此,要建立协商型的民主治理机制、构建以分权为导向的市场化合作治理模式、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治理途径,以此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治理的框架中,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是两种并存的不同治理主体,也是两种相互依赖的权力和利益主体。对于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互动的探讨,不仅为地方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改善地方政府的治理提供经验。本文通过对行业协会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和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现状的分析,认为行会与地方政府之间有效的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问题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中,国外学者研究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的行为,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市场转型论和国家政权建设论,到发展主义国家和地方法团主义视角,再到企业家精神的官僚模式和掠夺式的地方政府模式的演变。其研究认为地方政府是自主和自适的行为体,它们主导着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乡村社会的治理,激励结构的改变导致了它们行为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民主化的宏观策略体现了该国民主化的根本方向与核心原则。中国民主化的宏观策略是一种可管理导向的积极民主化策略,这种策略给中国地方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协商实践造成了种种主客观困境,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很好地举办协商活动,社会力量也不能有效地参与。为走出困境,就必须在坚持审慎而务实策略的同时,不断克服怀疑主义,建立和健全保证协商有效性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政府是地方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在转型期,地方政府应展开科学执政、民主行政与理性施政,以更好地服务于公民、平抑公共;中突、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优化地方政府治理,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民主治理理念,强化“法治行政”的制度化治理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性改革,优化利益均衡实现的公共政策过程,提升政府综合治理的技术化水平,建设具有公共协同性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既往研究的比对,课题组成员发现由于以往关于政府治理成本的研究多局限于定性分析,本研究则以此为切入点,针对转型期甘肃省地方政府治理成本特征,运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地方政府治理成本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诸多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从历史文化、政府自身、公民等方面探寻其原因,通过剖析政府公信力建设与民主行政发展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是构建诚信政府的理想模式。从三个方面提出多重的提升地方政府诚信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合作治理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迹象表明,社会正在步入一个高复杂性、高不确定性的后工业化时代。为了应付频发的社会危机,达到社会良好治理的局面,唯有在治理变革中彰显合作的价值,进行一场合作治理模式的变革,引导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合作。  相似文献   

19.
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是近几年来学界、政府与公众议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为什么要进行地方治理制度创新?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化带来规制变化,推动民族国家以及地区构建更具竞争性、适应性与应变能力的治理制度;二是公共治理理念变化推动各国政府改革陈旧的治理制度与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公共治理转变与制度创新都是从基层开始的,地方政府在治理转变过程中居于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合作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民营企业响应地方政府行为的可行思路,但这种合作同样需要策略支持。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是一种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本研究通过分析这种合作的内部机理解析了二者之间矛盾的根源,分析了其合作的模式以及提出了二者合作的共同目标在于区域的现代化发展,最后民营企业响应地方政府行为提出了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