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去年在四川省地震局考察时,要求地震丁作者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特别是要保存好地震前后的各种监测数据,为提高地震科学研究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高龙尧 《湖湘论坛》2005,18(1):24-25
科学预测未来 ,是马克思主义对领导者的一贯要求 ,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是领导干部领导艺术的生命所在。提高科学预测能力 ,要以学习科学理论为基础 ,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为动力 ,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关键 ,以开展调查研究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文 《协商论坛》2013,(5):49-52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测作为专业地震部门社会责任和工作任务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成立中国地震局至今,地震部门有记录的地震预测至少77次,其中强震31次,中强和有感地震46次。除此之外,地震局系统外比较准确预测的震例也达数百次之多。目前,关于地震能否有效预测预报,学术界仍存在重  相似文献   

4.
<正>有3场地震可称为中国地震研究的拐点事件,邢台地震开启了中国地震研究之门,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地震工作者欣喜若狂,认为距离准确预报地震已经不远了,但接踵而来的唐山大地震又粉碎了人们的梦想。海城地震被中国地震界视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强震,联合国迄今为止只承认了这一个准确预报的地震粲例。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可能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减到1300多人。  相似文献   

5.
姚建年 《中国人大》2008,(23):10-10
"这次修订防震减灾法,特别是把汶川地震抢险救援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这是令人高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时,委员们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同时,有关地震的预测、预报,委员们也发表了富有见解的言论。在此,刊发几位委员的发言。  相似文献   

6.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8,(23):14-14
准确预测、预报,寄托了人类对于地震这一巨大浩劫的终极梦想。2008年10月23日,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5个多月之后,全面总结这次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并使之上升为法律规定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之前激  相似文献   

7.
翰辰 《中国减灾》2012,(7X):26-26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中国36个大中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而从2012年2月起,我国多个城市出台水价上涨听证方案,平均涨幅达30%。我国历来重视阶梯水价推广工作,但由于一表一户的推行存在难度,目前全国仅部分城市执行阶梯式水价。事实上,国外在推行水表安装、改革水费收取制度等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或经验。收取水费与倡导节水是一个全球性难题,需要多借鉴,防止一刀切。  相似文献   

8.
安然 《传承》2008,(11):34-36
1995年,日本历史上多灾多难的一年。1月17日清晨5点46分,东方刚刚破晓,大部分日本人还沉浸在睡梦中。突然,天宇中蓝光闪动,关西大地传出可怕的吼声,仿佛大地被撕裂。刹那间地动山摇,几万栋房屋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路面开裂,地基变形,  相似文献   

9.
吕慧  肖祥 《学习与实践》2008,(9):106-109
能否从“是”中推出“应该”的休谟难题一直备受争议,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对其分析,将“是”和“应该”各自作“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的二分,我们发现:从价值事实的“是”中,推不出科学规律的“应该”来,或从价值的“应该”中,推不出科学的“是”来。而科学发展观是价值需求与科学规律的统一。任何以价值需求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在现实生活中极易造成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  相似文献   

10.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4X):54-55
<正>一直以来,关于动物能否预报地震的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相应的调查研究,但往往是无果而终,直到现在,大多数人对动物能够预测地震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动物能预测地震,是因其还缺乏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地震前夕,动物有异常地震作为自然界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力和对人类生命的巨大杀伤力而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特大地震,其惨状更是令人不寒而栗,使无数受害者的心灵深处阴霾不散。所以,人类一直以来谈"震"色变。尽管目前人类已经掌握如何有效鉴别地震灾害的方法和措施,但对  相似文献   

11.
卢小驰 《理论月刊》2002,(10):21-21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智慧之光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而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李约瑟难题”被人们一解再解,从创新视角来寻求这一难题的答案时,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保守意识、封建专制制度、教育体制、科举制度和闭关自守政策等,扼制了科学创新精神并阻断了科学创新契机,使得近代中国缺乏一个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城市是20世纪70-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和优化的结果。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中国能否建设全球性城市,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课题。为此,笔者选择了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全球性城市纽约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如何从从相对缓慢的发展中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发展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城市,并分析了纽约成为全球性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问题已经非常现实地给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全球性问题解决上的力度和深度。马克思主义可以科学地解释和革命地解决全球性问题,它仍然是理解全球现实变化的最有力的分析工具,仍然是指导人类实现解放的最光辉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追求最大化的本质决定了科学发展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着巨大难题。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总揽全局,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但由于不同的利益主体都力求使自己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因此,科学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丹燕 《理论月刊》2004,(9):136-137
全球性公共品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而产生的,世界各国都在全球性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内。但因全球性公共品也具有一般公共品的两个特性,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享受上的非竞争性,从而也面对和提供一般公共品所面临的一样的问题。本文从道德资源的角度来探讨全球性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力求从道德资源这个方面来解决全球性公共品供给中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测 关于地震预测,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尤其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地震到底能不能被预测这一话题,更是受到了民间的空前关注。2013年4月,民间地震预测信息发布的违法问题。又成了一个新的讨论焦点。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下午1:58分时,坐在家中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地震,尽管事先并没有接到任何美东地区会有地震的预报,结果不知不觉中,地震就来了。  相似文献   

18.
子荷 《中国减灾》2004,(8):54-54
居家 家中应准备救急箱及灭火器,须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并告知家人所储放的地方,了解使用方法。 知道瓦斯、自来水及电源安全阀如何开关。 家中高悬的物品应该绑牢,橱柜门窗宜锁紧。 重物不要放在高架上,拴牢笨重家具。  相似文献   

19.
吴波 《岭南学刊》2021,(1):87-93
通过观察新冠病毒全球应对的实际状况发现,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靠国家的主体力量来完成。这是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所在,也决定了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和完善的长期性。关于疫情与全球化关系的讨论,最大价值在于激活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批判性反思,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才是新冠病毒的真正源头。中国道路的完善,一方面应将发挥市场和资本因素的作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原则进一步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元素的不断积累;另一方面要高高举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当仁不让地、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投票权的分配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其改革的迫切性更加凸显。应当赋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投票权;增加基本票在总投票权中的比重;采用集团投票制;各组织有独立的份额分配公式,选择合理的参数和权重,改进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