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权益,就其基本涵义而言,是权与益的辩证统一,包括权利和利益两个部分。其中,权利是群众权益的根本属性,它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剥夺。而利益则是群众权益的物质基础,是权利的具体内容和外在表现。在权利与利益之间,权利优于利益,并制约着利益。因为权利是利益归属和所有的证明,它规定着利益的正当性。没有权利为前提,利益就难有保障,随时有被剥夺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以利益得失为基本准则,认识清楚改革在每个历史阶段的阻力和动力来自哪里,进而排除阻力、增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要以人民的利益得失为“支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宽松自由的思想舆论氛围,大力拓展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进行制度创新,构建健全的群众参与机制;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大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实事求是,构建改革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点选萃     
《学习时报》刊登余晓芝的文章说,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利益决定人心,人心决定成败,人心就是个满意度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是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根本。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尤其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的发展,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利益关系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利益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和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也理应是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主要受益者。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实现和维护的价值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笔者就此谈几点认识。一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的程度,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  相似文献   

5.
钱理评 《前线》2011,(8):34-34
房山区委推行的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是一个让群众信服的好办法。这个机制好就好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影响事业发展的难题。他们叫响了一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口号:“困难面前,党员干部站出来,冲在前面;在利益分配时,群众最先实现的是自己的利益,党员干部退后。”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高志宏 《党建与人才》2003,(10):11-11,13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  相似文献   

7.
钟实 《学习导报》2011,(19):14-14
坚决克服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化倾向。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合理的诉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许怀中 《党建文汇》2001,(12):26-26
(一)正确认识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辩证关系。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本来是一致的、统一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正确决定来自群众,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了全局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坚决地、认真负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对上级负责是对群众负责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矛盾凸现,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意义越来越强烈,领导干部应以什么姿态应对群众利益诉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原则为指导,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理性认知群众利益诉求;真情倾听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利益呼声;以为民谋利为己任,以帮民解困为荣悦,以未尽职责而愧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为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合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为创造我国社会发展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最大的潜能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民政工作担负着政府有关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权益的重要职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体现着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因此,民政工作必须不断增强群众观点,心里想着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做到民政为民,民生民意民心,时刻铭记;公务当公,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1.
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怎样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我认为,可以作这样几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大力发展经济,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好群众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增加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但要让群众吃好、穿好、住好,而且还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切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致富群众,一是加强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加工工业。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44家,其中年上交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5):9-9
聚焦反对“四风”,要从小事抓起,从小处改起。尤其是涉及群众具体利益的问题,要本着利民、为民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改进作风,多解决几个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多兴办几件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让群众真正得实惠。要着力解决损害百姓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对于乱作为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事要严肃纠正,对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要严查严处,对从群众口中抢食夺利的“苍蝇”要坚决打,  相似文献   

13.
林木 《党史博览》2008,(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经常深入到学校、工厂、农村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他说:“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才算尽了最后与最大的责任。”这里,我们选编的这一组图片,充分表现了刘少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  相似文献   

14.
于钦读 《奋斗》2007,(4):7-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一重要观点,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凝聚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深刻认识这个重点,牢牢把握这个重点,扎实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党章选读     
《党建》2013,(7):56-57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层干部是惠民政策的“代办员”。是群众矛盾的“调解员”,是和谐社会的“助推员”,所从事工作虽繁杂琐碎但举足轻重。不少基层干部在处理低保、社保、征地拆迁等涉及利益纠纷的问题时,容易被利益受损方误读,造成“上级不满意、同级不配合、群众不认可”的状况。因此,要当好一名基层干部,.心须紧扣群众脉搏,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在服务群众中赢取支持和信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23):8-8
当前,大量的矛盾纠纷以及一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说到底还是因为群众利益没有得到维护,甚至受到损害。我们的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群众。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体来说,一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二坚定不移地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三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9.
邱继兴 《学习导报》2011,(12):25-25
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遗留问题与现实难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压力,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无不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于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各个方面、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胡承槐 《学习论坛》2010,26(9):12-15
关于阶级(及其政党)利益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为核心的理论,能否对这一理论有一个准确、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不仅关系到党建理论能否达到科学化水平,而且关系到党的全部实践活动能否达到科学化水平。我们应该一方面肯定“党的利益”和“共产党人”个人利益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要明确界定党的利益在于提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要求,共产党人的个人利益不得大于或高于社会成员或人民群众的一般利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