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期间制定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实践。长征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民族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民族政策,不仅是党和红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而且也为党日后制定成熟的民族政策积累了初步经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征时期,红军曾经两过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地区。能否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长征的成败。党和红军在云南地区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实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大联合;贯彻和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注重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武装政权,增强少数民族自我解放的内生力;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些政策都在云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尤其在四川境内时,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方针政策,形成了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雏形,为以后这一理论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把金钥匙。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当年红军特别是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甘肃民族地区,是党和红军处在最危难的时刻,红军之所以得到各民族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战胜艰险和困难,走向胜利,靠的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坚决贯彻和执行。今天,回顾和探析这段历史,仍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一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三是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四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最终实现了大转移,影响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坚定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纵横驰骋于闽、黔、滇、川、康、甘、陕等省的苗、瑶、侗、彝、藏、羌、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得以检验、完善和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史无前例的,不仅有助于中国革命,而且也为建国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奠定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先后两次经过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地区。为解决好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开展民族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可与拥护,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上层统战工作、建立革命政权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红军顺利经过云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总结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地区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影响,对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建设,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征期间,红军先后经过了社会情况复杂的中南、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能否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长征的成败。党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为根本方针,以建立民族自治政权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途径为基本方针,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从而形成了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这套民族政策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8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红军的政治工作在长征中发挥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巨大功能,在战胜敌人和战胜困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征时期的政治工作,是在错综复杂的内外部条件和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下开展的,其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阶段。探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生成逻辑,不仅要从理论上追溯源头,还要从实践上动态观察,更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于长征中积累了民族工作经验,在革命形势中紧抓民族政策重点,总体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为延安时期民族政策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始终把知识分子看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依靠力量,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制定执行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于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征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一次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伟大探索。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创造的内容紧密结合形势需要、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思维方略具有多方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有力地保障了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目的地,这一特点也为当今形势下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唐代时期,留居中国的伊斯兰教徒人数快速增多,唐朝政府对这些留居的伊斯兰教徒采取了相应的民族政策,这对往后的伊斯兰教的发展以及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征时期,红军三过贵阳,足迹遍及贵阳地区8个区县、80多个乡镇,贵阳也是红军长征中唯一兵临城下的省会城市。党和红军在经贵阳途中始终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不仅使红军内部官兵关系达到融合,维护了党内团结统一,提高红军战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逐步拉近党和红军与贵阳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了民心,扩大了红军的群众基础。其宣传的革命道理和抗日救国的主张在贵阳群众间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至今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贵阳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对于做好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具有启示作用,是我们走好新长征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卓有成效的筹粮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军筹粮中所展示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密切的群众关系、严格的党纪党规都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今天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征时期,由刘少奇领寻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华北的统战工作,对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总结历史经验,他主要开展了六方面的工作:一是纠正党内“左”倾错误思想,二是加强统一战线宣传舆论工作,三是重视指导和组织学生运动,四是发挥黄色工会的作用,五是团结联合中间党派人士,六是积极争取团结地方实力派。新时期,这些经验对我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及搞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团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愿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要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大致经历了从减租减息到实行耕者有其田再到最终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时期革命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制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土地政策为全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回族自明代形成,历经清代、民国时期,直至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倍受煎熬的民族。本文就回族在清代、民国时期与建党后回族的状况加以对比,从中不难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回族才获得了真正的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