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严 《法庭内外》2010,(2):35-36
人之所以为人,有别于其他生命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的社会性。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自然生命的告别,而不是社会生命的终结。每个人的生前身后都有一些故事,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当然,演出的是喜剧还是悲剧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人有无生命自主处分的权利是现代民主国家歧义很深但又无法回避的沉甸法治话题。在生命神圣标语逐渐消退宗教神学色彩的历史进程中,民众日益关注、重视生命的品质,无论是基于人的尊严的核心价值发掘生命权的实质内涵,还是通过找寻自我决定权的权属位置肯认生命自主权的法律存在,在一个人自由、自愿、真挚的主观状态下,自主处分、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个人主义价值倍受尊崇的国家社会中理性而务实的时代回应。  相似文献   

3.
林岚 《政府法制》2012,(3):28-29
21年前的11月1日,留美的中国留学生卢刚扳动了左轮手枪,在校园中展开了一场有计划的冷血谋杀。他不仅结束了自己及他人的生命,更结束了国人对留学生生活状态的美好幻想  相似文献   

4.
秦医生从医多年,但如今还是一个主治医师,职称始终上不去。要说秦医生的医术,方圆百里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30多年来,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拯救了多少人的健康。锦旗挂满了家中的墙壁,感谓十信塞满了办公室的抽屉。凡是在秦医生那儿瞧过病的人,没有一个不对他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13,(14):29-29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痛的事实再一次敲响警钟:人命关天,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世间万物,生命最宝贵。百业兴旺,安伞最重要。我们搞建设、谋发展,最终目的不是创造多少GDP、上多少项目、盖多少高楼大厦,而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女,31岁,某县委干部。因下乡工作于某日傍晚骑自行车返城,路遇一男子张甲企图对其施行强奸,李某在反抗的过程中将张甲打昏,并赶快骑 车去报案。李某经过最近的一村庄时。见有一户人家亮着灯,由于受到惊吓,加之天已黄昏,便投奔该家请求过夜。该农户家中当时只有一老太太叶某和女儿张丙二人。李某向叶某说明遭遇后。老太太深表同情。做饭菜给李某并安排其女儿张丙陪宿,住在西房(这家是独门独院,院落很小且比较偏僻)。  相似文献   

7.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2,(21):40-41
现代意义上的缓刑是与观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一切源于1841年美国波士顿一位老鞋匠的善念和当庭法官的创造。 背景缓刑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英国。那时,刑罚相当残酷,对于许多并不严重的犯罪,也要处以烙印、鞭笞、断肢甚至死刑。因此,暂缓执行死刑的设计,将可能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公元940年,亚西路斯旦王时期的一部法律作出了这样的规定:15岁的死刑犯,不执行死刑而是委托僧侣予以监督,如果再有违法行为时,才对其执行死刑。英国社会也开始寻求使刑罚逐渐轻缓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代步工具。但是.车辆的增加带来的是交通事故的增加.在事故中,轻则车辆受损,重则人的生命被剥夺。因此,车辆的贬值损失是否存在并应得到支持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彤海 《中国律师》2007,(12):78-80
年龄权问题的提出年龄,与人的生命和身体相伴始终,它记载着人和生命的整个历程.是人生命的历史刻度,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任何国家的宪法、民法、刑法典没有也不可能忽视年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刑事责任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战 《政府法制》2012,(33):34-36
2004年8月18日,在伦敦郊外一所军队医院的监护病房里,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去世在英国军界激起了不小震动,因为随着他的去世,人们失去了最后一位关于60年前那段神秘往事的直接参与者,而那段隐秘的故事则可能是历史上成本最低的一次“军事行动”,而这次行动却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9,(20):12-17
2009年9月15日,法院对本溪市民张剑“判三缓五”的判决生效。 一年多之前,在自己的家中,这个年轻人用一把水果刀终结了另一个年轻人的生命。后者名叫赵君,是5名奉命强拆张剑家房屋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何晓航 《中国审判》2011,(12):82-85
近年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频繁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影响亦愈来愈广如曾轰动全国的肖志军拒绝签字导致母婴双亡案。之所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也因此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是由于医疗损害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患者人身伤害以及患者及其亲属的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且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给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声誉、财产带来极大损害。同时,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冲突。为缓和医患双方关系紧张的态势,亟需从法律层面上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霍宪丹  郭华 《证据科学》2010,18(5):548-550
死刑案件因涉及剥夺人的生命问题,其事实认定以及相关证据真假的确定特别需要包含科技含量的“铁性”鉴定证据予以确定。无论是涉及被告人生死的精神病鉴定,还是被害人身份确定及其伤残程度评定的鉴定对死刑案件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至于鉴定意见相对其他证据在死刑案件中凸显出特别重要的位置。目前暴露的佘祥林“杀妻案件”尸体没有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江淮法治》2008,(9):17-19
衣食住行,小事不小。“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入平安”是每一个人的期盼,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为宗旨的。这部法律修改后,更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违法者的惩戒和对交通执法人员职权的规范。这样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