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著作中,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上劳动者通过按劳分配实现的生活资料平等占有状态。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的创造性实践和政策性发展。共同富裕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其特殊的规定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之上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现实出发,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场初次分配机制和政府再分配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哥达纲领批判》蕴含着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绝妙构想。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前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性基础,而实现共同富裕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结合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实践进程,可以得到几点启示: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独具慧眼地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对如何实现农民富裕,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独到的思考和探索.尽管毛泽东的探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但其关于农民共同富裕的一系列观点,为邓小平理论中共同富裕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理论,选择了正确的战略步骤,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过多地关注农民负担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共同富裕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发展了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和逐步完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发展政策上的连续性和全新性.  相似文献   

4.
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那么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社会的动荡不安。正是基于此种考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置于战略的高度。因此,如何在社会建设中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当前和今后都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顾振楠 《理论前沿》2002,1(24):41-42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既是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衡量社会进步的武器,更是我们今天正确分析经济结构、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指针,这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走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具有关键性意义的现实命题,二者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和同构性。“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来源,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协调”是社会发展中的天平,保障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发展根基;“绿色”是发展的主旋律,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美丽环境;“开放”是发展的前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发展空间;“共享”是发展的具体落实,助力共同繁荣,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价值导向。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完成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同时也将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共同富裕的基本实现。实事求是地讲,理论界十分重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却轻视了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至今还有人把共同富裕等同于平均富裕、看成是可望不可及的纯粹理想,或者认为共同富裕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其实,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发展是同步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样,共同富裕是也只能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产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多,已对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成为经济发展和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消除城市贫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贫困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扶贫解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的重要论断。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为其后中国经济由破解温饱难题到实现全面小康,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挥了重要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要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需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全国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其经济思想特别耀眼,为人们所瞩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改革开放促经济发展的思想;关于通过先富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思想,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新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上半叶中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和战略部署大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2030年,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简称共富社会);第二步,到2040年,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会;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现代化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具有四大基本因素,即现代化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中国因素、绿色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实现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六位一体的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中国对人类发展将做出经济、创新、绿色、文化和全球治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步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财政治理如何推动共同富裕,是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新地位”以及共同富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课题”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新命题”。财政治理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经革命财政、建设财政、改革财政以及治理财政等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基于财政治理适应并服务于不同时期共同富裕实现特殊性的历史逻辑,进一步归结出财政治理推动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为新时期财政治理赋能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立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财政治理可通过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完善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彰显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高 ,有助于“两消”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缩短了实现过程的期间 ,提高了实现方式的平稳程度 ,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者和经营者 ,也在发展中得到了自身价值实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经过百年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字经济新时代背景下又有新的要求。数字经济对增加就业,推动市场活跃稳定;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弥补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巨大意义。不断认识数字经济背景下共同富裕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探讨应对问题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治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必要的经济条件。面对当前平均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正当经济收入并存的分配格局,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有效途径是,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改革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下大力气打击治理不法经济收入,为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地带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然而,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表现在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三个方面,而促进城镇化建设应科学规划,注重中心村镇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丰富内涵,在重要特征上体现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进了新的一大步,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问题、新发展阶段对共同富裕提出的新要求等挑战。为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科学规划共同富裕;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发挥制度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9.
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幸福美丽乐山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目前,乐山的现实基础是生产大发展,幸福大提升,生态大改观。现实问题主要是共同富裕短板明显,幸福路上不敢松懈,美丽嘉州任重道远。为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促进文化社会繁荣,建设幸福嘉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嘉州。最终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幸福美丽乐山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腿长",社会建设"腿短",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社会矛盾凸显,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需要政府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而多中心治理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和需要理论则是加强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现实出路是:增强社会组织发展,实现合作与共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预防与增强抵御民众面临的风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