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顺其自然就可形成的,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培育。  相似文献   

2.
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养成阅读的习  相似文献   

3.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大众阅读习惯尚未养成,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是怎样阅读的?德国:流浪汉也阅读德意志是个酷爱读书的民族,无论是在公园的长椅上,还是在火车、地铁、公交车的车厢里,几乎是随处都可以看到手捧书卷埋头苦读的人,而且这些读者不分身份。一个流浪汉坐在路边旁若无人地认真阅读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2,(1):52-53
俄罗斯: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奇的民族。读书是这个民族的悠久传统和民族习惯,今天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看来,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人不能不吃饭,也不能不读书,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远远超过吃饭。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因此,肩负着公共事务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更需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间读品位。这样,精神发育健康的领导干部,必将会深刻影响公共事务的服务理念,进而对民族的精神发育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成 《先锋队》2012,(15):54-55
俄罗斯:读书是俄罗斯民族的悠久传统和民族习惯,在俄罗斯人看来,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俄罗斯人把家庭藏书多少看成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俄罗斯居民家庭藏书总量高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10倍之多。俄罗斯人平均每人每天用于阅读图书、报刊和其他出版物的时间近1个小时,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娣 《世纪桥》2009,(19):151-152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向来是组织阅读、提供阅读的重要场所,它在引导和组织国民阅读中应该担负主要任务。公共图书馆要开展多种活动,以多种方式促进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8.
陈晋 《党史文汇》2008,(3):55-5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9.
后民族时代的世界政治——哈贝马斯的全球政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江 《新视野》2002,(5):72-74
全球化问题讨论的核心是全球化同本土化的紧张关系,对其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普遍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对立。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人物的哈贝马斯综合自由主义和本土化的理论,提出了后民族国家的世界政治建构。民族国家的衰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与现代国家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意义上,哈贝马斯追溯了民族观念的发展。首先,哈贝马斯在词源上考察了古罗马的经典用法,在拉丁文中,“nation”以及“gens”,是与“civitas”相对立的概念。就其原意,民族的概念是指一些具有共同语言、共同风俗和习惯的共同体。在中世纪,民族显然…  相似文献   

10.
曾有专家警告,互联网的普及将颠覆人们的阅读习惯,“手不释卷”的阅读形象可能会成为历史。但加拿大遗产文化部最近所做的专项调查表明,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对读书的热爱依然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11.
<正>民族品格和人的性格一样,是与生俱来和后天养成两者的共同产物。但近现代的事实告诉我们,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的设计或引进,虽改变不了文化和民族的性格特征,却可以改变国家、民族、个人的习惯。这方面,德国是最成功的例子。我第一次思考所谓的"国民性"这类问题,不是从我们自己的民族,而是从德意志民族开始的。那时是"文革"的后期,我还是一名"蹉跎"着岁月的青年工人;我读到了威廉·夏依勒的不朽著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几十年来,这部书,是我阅读次数最多的文献。  相似文献   

12.
欧洲的出版业一直较为繁荣,其中,发法国的出版业尤为突出,特别是文学类的出版物,其销售额一直居于首位。文学出版业的繁荣实际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学素养和民族特性,本文的研究是从文化传承,民族发展和文学以及出版业发展角度开展,研究以在电子阅读物风靡时期,以文学阅读和出版繁荣的法国为借鉴,为国内文学阅读与出版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人的梦,为中国梦奋斗,就是为自己的梦奋斗。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样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主权     
文化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将本民族文化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上升为国家意志,对本民族文化所拥有的最高和独立的权力和权威.文化主权与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密不可分.要捍卫文化主权,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大力发展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更加频繁,民族杂居更经常发生,使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成分日趋复杂化。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已不再是单一的民族国家,不少民族开始由一国聚居而走向世界多国定居,成为跨国而居的民族。中国新疆作为中亚国家的近邻,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10,(8):7-9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7.
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先进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审视天下大势,纵看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纵观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江泽民多次强调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弘扬民族精神的路径,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所在。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  相似文献   

19.
肖荣 《学习导报》2013,(14):24-24
期待有一天,“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期待那一天,阅读遍华夏、书香满中国,以色列犹太人有句名言:如女儿嫁学者,陪上全部家当也值得;如娶学者女儿为妻,变卖所有财产不吝惜。良好的民族读书习惯,铸就了非凡的创造力: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如何处理民族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民族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其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