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以间接形式出现的劳务贸易,属消费服务范畴.它作为一种跨地区性的经济活动,是两岸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方面.由于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目前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单向的,即台湾民众大量赴大陆旅游,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数量有限,二者关系极不平衡.因此,两岸旅游服务活动主要发生在大陆,而服务对象主要是到大陆旅游的台湾民众,对大陆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对台劳务输出.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是两岸旅游关系的主流,对促进两岸人员交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80年代初起,台胞就通过各种渠道私下到大陆旅游观光,但由于当时台湾当局政策的限制,到大陆旅游人数不多,且零星、分散,活动范围主要在沿海地区.这些台胞多不敢公开身份,除经第三地转机进入大陆外,还有相当部分是乘渔船秘密来的.随着海峡两岸形势日趋缓和,尤其是在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以探亲名义到大陆旅游的台胞人数迅速增长,并且逐步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演进,直接或间接引起多次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人员流动。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迫于岛内舆论和民心压力,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随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求学渐次热络,从而形成了老兵回家、青年创业、返乡投资等一波又一波“大陆热”台湾老兵:“想回家,永远都不会是错的!  相似文献   

3.
台胞申请在大陆定居的条件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由台湾来大陆旅游、探亲、经商和进行其他方面交流的人员越来越多,而这些台胞中,有一部分国民党退役老兵由于在台孤身一人,年老体弱,无人赡养,提出要求回原籍定居,投靠其在大陆的亲人。是否台胞只要提出定居申请,...  相似文献   

4.
刘明 《台声》1994,(11)
福建省莆田市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城市,又是著名的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去台人员多,前来朝拜妈祖、旅游探亲的台胞多,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多.今年6月,江泽民主席曾来莆田视察.几年来,这座古府新市注重抓好“软”“硬”环境建设,继1989年建成方便台胞探亲商贸、旅游购物的“台湾街”后,去年又投资100O多万元兴建“台湾大酒店”和台胞接待站,并开辟三个台轮停靠点,实行台胞落地签证制度,还新建一座3000吨位对台客运码头.凡此种种,使莆田市在台胞心目中的位置不断上升,往来台胞数量不断增加、层次明显提高、回头率逐渐加大.去年,莆田市接待前来投资考察、探亲旅游的台胞近9万人次(不含直达湄洲岛朝拜妈祖的香客10万人次),其中不乏台湾政要、工商巨子和文化名人.一  相似文献   

5.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有利于密切两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更是广大台湾工商业界朋友的强烈愿望。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商谈、早日办成这件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的好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6.
“心绪总萦回,对景难排。金门在望更伤怀。寄语台胞亲骨肉,何回归来?往事等尘埃,捐弃疑猜。神州十亿笑颜开。祖国声声频召唤,莫教徘徊。”这阕《浪淘沙·寄语台胞亲骨肉》出自大陆作者曹瑛的手笔,但并不是刊载于大陆的报刊,而是发表在台湾的《古今艺文》上。这本杂志是一份以弘扬中华文化、提倡学术艺文为宗旨的综合性季刊,辟有“学术系列”、“人物系列”、“旅游系列”、“宗教系列”、“文史掌故”、“散文·小说·诗”等栏目,每期可容纳12万字,内容丰富,装帧考究。台湾社会是商业社会,而商业社会的出版物多以消闲为“卖点”…  相似文献   

7.
编读问答     
问:台湾居民来大陆应该如何办理台胞证,有效期是多久,如遗失应该怎样处理? 答:第一次前往大陆的台胞,应先到设在香港的中国旅行社,即“港中旅”,提出要来大陆的申请,之后即可办理“台胞证”。该证件属于临时性证件,适用于台胞来祖国大陆观光、探亲、短期商务考查等事宜。可以说,台胞在取得该证件后,就取得了来往大陆的合法资格。台胞证有效期为三个月。  相似文献   

8.
洪一树 《台声》2000,(6):29-30
暮春4月 ,南方的福建 ,春光明媚 ,万物生机勃发 ,正是旅游的大好时光。由福建省旅游局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海内外瞩目的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妈祖故乡湄洲岛隆重举行 ,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妈祖信众前来朝圣旅游。借此机会 ,记者采访了福建省旅游局局长明敏女士。明敏局长说 :闽台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方言相通 ,台胞80 %祖籍地在福建。1989年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旅游探亲以来 ,福建旅游部门千方百计发挥对台旅游优势 ,有力地促进了台胞到大陆特别是福建寻根认祖、经贸投资 ,增进了台胞对大陆的认同感 ,为推动两岸的“三通”进程作出了…  相似文献   

9.
台声新媒体     
《台声》2015,(14)
<正>台胞来大陆"说走就走"6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的决定,其中两岸讨论最多、点赞最多的一项,就是7月1日后,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V微博摘登1从台湾开放到大陆探亲至今,两岸的交往正逐渐从隔膜走向热络。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赴台感受宝岛特色的风土人情,更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学习、就业、投资。——人静风动一枝花2台胞到大陆真正拥有"说走就走"的"任性"心境,对经常往来两岸的人来说既省钱又省时。台商和台生  相似文献   

10.
1987年 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1987年9月15日凌晨一时,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到达北京国际机场,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9月15日该报登出38年来台湾记者第一次从中国大陆发回的报道。 台湾当局首次作出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7年10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通过“五人专案小组”关于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厦门与金门相距仅1600多米,厦门海滨的鸡叫,金门的前沿岛屿都听得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条窄窄的海峡却使咫尺相望的“两门”相互隔绝了数十年。真可谓:“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自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解冻以来,大陆率先敞开大门,欢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目前,每年到“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观光的台胞游客近20万人,其中有不少是金门人。他们为来厦门,不惜绕道台湾、香港、广东,再到厦门。原本只需花几  相似文献   

12.
7月3日上午,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的2012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正式开营,来自海外和台湾岛内的1100多位台胞青年将在北京等地参观并与大陆学生交流互动。据了解,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活动从2004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9届,共有万余名台胞青年参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来大陆的台胞越来越多,他们或经商,或求学,或只为追求一种理想及心中的至爱留在了大陆,在这片热土上,他们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传奇。“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大陆的许多台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春节期间不能回台湾与亲人团聚。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今年春节不回台湾的5名台胞,让他们通过本刊把自己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告诉海峡对岸的亲人……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两岸旅游业的交流严 重不平衡,集中体现在 两岸人员往来上的不平衡,大陆居民至今仍不能赴台湾旅游。大陆方面从1979年就呼吁台湾方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然而,24年过去了,对大多数大陆同胞来说,“阿里山松涛回响,日月潭碧波荡漾”依然是镜花水月。2002年,台湾同胞来大陆旅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台声》2023,(3):64-65
<正>近年不少台湾专业人士来到大陆,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在大陆找到了自身发展的舞台,加入到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根据相关单位统计,台湾教师在大陆高校任教的人数逐年上升。在山东的台胞邱建铭,是其中之一。用陶瓷和琉璃的碎片,按照马赛克的拼接方式,制造出淄博传统馈赠礼品“鱼盘”造型,这是台胞邱建铭任教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后创造的独特艺术形式。来大陆,对邱建铭而言能在专业领域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以“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和平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全球127个台胞社团的领袖经过两天的热烈互动,取得圆满成果。 两岸经贸关系最大机遇 台湾社区大学教授林孝信满头银发,站在台上,笑言自己需要1个小时,10分钟的演讲不能尽兴……在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上,两岸对话的热度随处可见。 作为《南风窗》、《风凰周刊》等媒体的台湾问题撰稿人,谭世坪来自台湾,在清华大学读完博士后,他以目前自己的三个身份开始了3分钟演讲。 “过去我们谈的是招商引资,现在大陆内地崛起,各式各样的高新科技园林立,产业对接替代了招商引资。”也因此,潭世坪的名片上有了新的头衔——“产业对接人”。  相似文献   

17.
林毅 《两岸关系》2013,(10):40-41
9月13日,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台湾会馆,洋溢着喜庆和谐的气氛,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主办的“2013年在京台胞中秋茶话会”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18.
刘光智 《台声》2010,(10):18-19
目前,在日的台胞约有一万多人。1974年1月26日,旅日台胞在日本东京自发地成立了“留日台湾省民会”。1996年6月8日,又把活动方针具体明文规定为: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一国两制,努力实现祖国统一:二是支持大陆与台湾直接通邮、通商、通航:三是促进留日台胞的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9.
任挥  林毅 《台声》2005,(10):52-53
2005年9月15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在这里举行“2005年在京台胞中秋茶话会”,在京生活、工作、经商、求学的台胞、台商和台湾学生共计300余人欢聚一堂,畅叙亲情乡情,喜迎中秋佳节。茶话会由台盟中央副主席刘亦铭主持。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在茶话会上致辞时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向岛内、港澳和海外的台湾乡亲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愿。他说,每逢中秋,生活在大陆的台湾同胞都会倍加思念岛内的乡亲,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直接“三通”,海峡沟堑变通途,期盼两岸同胞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迎接21世纪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林毅 《台声》2013,(10):78-78
9月13日上午,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台湾会馆,洋溢着喜庆和谐的气氛,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主办的“2013年在京台胞中秋茶话会”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