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月生 《党建文汇》2006,(7):22-23
1960年4月19日,71岁的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尼赫鲁正在新德里国际机场贵宾厅等候一位贵宾,一个老朋友。这人就是5年前在万隆会议上曾和他并肩站立,向世界呼唤和平的周恩来。此时,周恩来的专机已进入新德里上空,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心境也是沉重的。中印之间约有2000公里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在历史上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它一直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企图把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才使中印两国边界的传统习惯线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08,(2):36-37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两年后中国军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发起还击,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的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5.
我是第一次去印度。除了参加会议之外,我和我的同事们还在新德里及孟买与印度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活动。在去印度之前,我曾经在我的文章中多次转述过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强项”。不过,我对这些“强项”的认识基本上来自于其他学者的观察和总结。我最早接触到这类研究文献是在2001年,那个时候印度经济很少走进国内学人的视野,不仅如此,要是提到印度的话,人们会经常把它当作“反面  相似文献   

6.
谭云山,这位当代鸿儒,泰戈尔的忘年之交,用他毕生的精力构筑中印文化桥1956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陪同下,周总理参观了著名学府——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他高度称赞该院院长谭云山“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数年后,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亦赞美谭云山“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为印中两国文明更好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谭云山名不虚传,不愧为一名孜孜不倦的著名学者,中印友好的杰出使者,情系故园的爱国者。寄名云山志存高远谭云山,原名启秀,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长乐村一个颇有…  相似文献   

7.
1960年4月,中国和印度两国总理举行了为期6天的边界会谈,因印方毫无诚意而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中国政府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周恩来总理曾提议和尼赫鲁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但这个意见遭到印方的拒绝。为了使各国外交使团和舆论界对中国的立场有一个正确的进一步的了解,周恩来决定采取单方面行动。196O年4月25日7时3O分,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在离开新德里之前,举行了一场别具意义的记者招待会。7时刚过,记者招待会会场所在地——总统府圆柱厅内已是座无虚席了。周恩来已经预见到招待会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场面,为了先声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4):4-10
2012年12月16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发生了一起暴力轮奸案件。一名女大学生在“黑公交”上惨遭轮奸,事后被害人因伤势过重,12月29日在新加坡去世。这个女孩的悲惨遭遇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强奸风暴,席卷印度全国,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人们不禁要问:在文明、平等等价值观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在经济、国防、科技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的印度,为何“强奸”这一“古老”的惨剧仍在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日,印度一家专门法庭颁布命令,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治理首都新德胆里“一天比一天糟糕”的空气污染。法庭认定,机动车排放和露天燃烧塑料及其他物质是新德里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新一届政府至今没有拿出任何“切实”的治污方案。这家法庭鼓励居民向当局举报污染空气的行为,同时要求新德里环保部门设立网站,供民众上传照片,曝光污染环境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0.
邓俊秉 《湘潮》2013,(5):44-47
1998年4月22日,我随丈夫——驻印度前大使周刚抵达新德里履新。我们到任仅仅三周,印度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多次进行核试验,并公然称“中国威胁”是印度进行核试验的理由,致使中印两国关系受到严重挫折。中印之间中止了双边高层互访,即便司局级的访问也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1.
莫元钦 《党史文汇》2010,(12):12-16
一1954年6月24日,一架银色客机降落在新德里机场,中国总理周恩来站在舷梯口放眼一望,机场上一片欢腾的海洋,鲜花簇簇,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廉政瞭望》2012,(12):62-62
第一次在印度搭火车是在新德里火车站。虽然在国内的春运中身经百战,一进站前广场,我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雷倒了——如同在类似“神曲”《忐忑》的背景音乐中,客串了一出印度版的滑稽戏:扑面而来的,是地盘抢占大战。人力三轮车、“摩的”、出租车,个个疯狂地加速、转弯、急停……奇怪的是,如此混乱不堪,却似乎乱中有序,彼此还能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13.
1966—1976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场大浩劫,也是发生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内的一次最惊心动魄而又最残酷复杂的内部斗争。作为亲身经历这场历史大悲剧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捍卫人民共和国的基业,击败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阴谋,展示了深邃的政治谋略。敢入“炼狱”为党为民 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发出的《五·一六通知》和同年8月5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公开发表,宣告了全党全国全面“内战”的开始。在党内激战的冷峻形势下,位居总理的周恩来必须有所抉择。摆在周恩来面前的路有三条:一条是远事避祸,退居茅庐,以为退策;但从当时周恩来的实际处境来看,退却势必会被党内  相似文献   

14.
1967年,印度一批农民在西孟加拉邦发动武装起义,他们被新德里称为纳萨尔派分子。为互相配合,各地进行武装斗争的纳萨尔派分子于1967年11月组成了印度共产党革命派全国协调委员会。一年多后,印共(马列)也正式成立。2004年9月21日,印共(马列)人民战争和印度毛派共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又适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周恩来在这个时期的题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年他肩负责任之重。本篇内容为1951年至1952年间周恩来的有关题词。在恢复国民经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周恩来认为兴修水利和建设铁路是工作中的重点。1952年3月,政务院公布了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合理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同地区治水的矛盾。4月初,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5月间,水利部长傅作义代表中央到荆江分洪工地慰问,把毛泽东、周恩来题词的两面锦旗送到工程指挥部。周恩来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四川是中国的大省,但解放前连一条铁路也没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周恩来亲自审查了设计方案。1951年动工,1952年6月修成,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时,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题词:“修建铁路,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1952年10月17日,天津塘沽新港举行开港典礼,次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喜讯,并刊登了周恩来的题词:“庆祝新港开港,望继续为建港计划的完成和实施奋斗。”在经济...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他在繁忙的外交活动之余,特意抽出时间,拜访已故著名政治活动家来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的夫人法尼亚·谢苗诺夫娜。当周恩来走进会客厅时,法尼亚·谢苗诺夫娜憔悴的面庞,溢出欢慰的笑容,她蹒跚着从室内拿出一张鲍罗廷身着中国丝绸衬衫的照片,随后又双手捧出一条她用俄文绣的“永恒的友谊和纪念”的丝巾递给周恩来。周总理仔细端详,赞不绝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5,(1)
一九五七年,周恩来、贺龙同志介绍中国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中年纪最轻的程砚秋同志入党。这是周恩来同志自一九二七年后,三十年来第一次介绍人入党。在“入党介绍人意见”一栏内,周恩来、贺龙同志十分庄重而又严肃地用毛笔填写了他们对被介绍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从首都机场到北京市区的路上,有一条军用电缆,虽然没有埋入地下,但也隐藏在大树杈背后,一般不易发觉,却被周恩来看见了。有次送柬埔寨的宾努亲王去西北,飞机起飞后,周恩来叫北京市和民航局的几位负责人一起到二号楼开会。会前,周恩来对紧挨着他坐的吴德说:“来机场的路上,有一条裸露的军用电缆,你看见没有?”吴德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没有看见。”周恩来侧转身,面对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你呢?你看见了吗?”吴忠也笑得不那么自然,晃晃脑袋:“我也没注意到。”  相似文献   

19.
1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举国哀痛,铁路工人和家属用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表达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怀念之情.1976年10月30日,是“毛泽东号”机车命名3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全国铁路100多位先进机车司机云集北京,其中有历任“毛泽东号”司机长和“朱德号”现任司机长,很多人都曾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有的多次担任过牵引周总理专列的任务.在座谈中,大家满怀深情地缅怀周总理生前对铁道事业的关怀,一致要求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1977年9月,国务院领导通知铁道部,中央同意命名一台“周恩来号” 机车.铁道部政治部和机务局多次讨论,考虑到”毛泽东号”和“朱德号”都是货运机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哈尔滨,对“周恩来号”的选择一致顷向于在南方.经铁道部党组决定,在上海铁路局选一台担任客运的国产内燃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10月1日,上海铁路局正式  相似文献   

20.
最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又从北京征集到周恩来生前的珍贵手迹9份。这些手迹落墨清新,笔划之间显露着周恩来书法的阳刚之气和柔韧精神。其中有题词、签名前的试笔3份,戏笔5份,工作中书写的附条1份。试笔有为著名画家徐悲鸿所题奔马图诗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和为中国民用航空公司书写的公司名称“中国民用航空公司”以及3个铅笔签名;5个戏笔主要是题徐悲鸿诗句前的;另有一“外交谈判”的小条子,是周恩来怕他的文件档案太多而互相混淆,用曲别针别在一份外交文件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