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英 《行政与法》2007,(1):127-128
一、异化的基本理论⒈异化概念的发展及含义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开始于启蒙时期。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赋予异化以系统的哲学含义,即绝对精神自我运动为自然界的这一环节,也就是外化、异化。而自然界向绝对精神回归,重新达成主客统一,就是异化的扬弃。之后的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这一概念表达了上帝对人的本质的占有。由此异化的主体由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变为感性的人,异化从此具有了否定生命的价值判断的含义。马克思受古典经济学的启发,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析基础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的代表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异化理论进行了阐释和发展。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总体异化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具有全新意义。当前,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的研究,使我们深化了对异化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研究探讨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概述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时说过,马克思是由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的共产主义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战斗的唯物主义,是当时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早期的马克思曾受到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而当马克思在一八四五年形成自己的唯物史观后,就决然摒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并且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来的,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作了新的描述和解释。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政治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都被异化了,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存在缺陷但也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异化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和发展环节、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思想体系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精神实质,使其能拓展其现实适用性。从关系的角度看,"和谐"与"对抗"是对应的哲学范畴。经由人的实践主体为中介,"异化"反映的是一种人与其行为结果的对抗关系。自然和社会领域的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实际上是一种异化。和谐达成与异化克服过程具有同一性,和谐是对异化的不断克服,这也正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前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同时也对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异化劳动概念。异化劳动的扬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故此,本文试从梳理《手稿》中起奠基作用的异化劳动概念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入手,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此有关的问题提供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7.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指出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劳动和实践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劳动概念比实践范畴更具有基础性,它的确立也比实践范畴更早,作为一个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的直接来源是对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性解读,它的确立是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本文通过分析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发现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对马克思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对这个概念的最初使用来自于黑格尔,并对黑格尔的原有内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而作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葛兰西又赋予这一概念新的内涵.本文比较了马克思与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不同观点,主要从市民社会的概念界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在社会总体结构中的地位、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消亡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理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在马克思哲学革命中起到巨大的、有益的作用。学术界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始终莫衷一是,而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探究越是深入,就越感觉到反思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间理论关系的必要性。我们要理清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关系,特别是费尔巴哈在何种程度上影响马克思,再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影响,还原一个本真的马克思哲学,打开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的窗口,强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以提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完成了时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通过大量社会实践的分析,完成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理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3.
“后退”是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的重要范畴。阿尔都塞从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对传统的“颠倒说”进行的批判,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关键不是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而是马克思重新退回到了黑格尔原来的起点。通过强调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联系,着眼于探索他们的区别,力图揭示马克思是如何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最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仇淼  董欢 《法制与社会》2011,(16):293-293
"异化"的概念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贯穿马克思一生始终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无论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也好,还是其他的"异化"的概念,其实暗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重要的预设前提,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著作的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也是我们解答许多马克思文本中"决断"的问题的背后更深的根源。本文希望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试图找到1845年之前贯穿马克思思想脉络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在其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和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论》中进行了集中叙述。一些学者着重从纯文本的角度或该理论的现代性角度来论述,笔者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阐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自然法学的“合理内核”张飞舟马克思、恩格斯曾吸取了资产阶级哲学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合理内核”,从而发展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导师们善于广征博取的胸襟及以身作则的精神为我们法学工作者研究西方法学流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性战略,以人为本的"人"从外延看指人人,主体上是人民;以人为本的"本"是根本,是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特别是它的中国化即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为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本主义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在大学期间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接受、批判和超越,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人的本质理论、异化理论、人与法的理论等方面。毛泽东、邓小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而使以人为本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人的本质"的论述,曾被当作一个定义来解读,这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观点的误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实践活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费尔巴哈以宗教来确定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出科学的实践观.这使得马克思本人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有的同志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时使用的异化概念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会不断产生异己的力量。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已经异化。这种“社会主义异化”论是错误的。只要系统地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就会发现,他所使用的异化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他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一八四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