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海上犯罪的主要特点:1.走私犯罪是最常见的犯罪类型,其次有妨害国(边)境管理的犯罪,海上抢劫和海盗犯罪、海上盗窃;2.犯罪具有群体性;3.犯罪的主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4.犯罪活动地域广阔,流动性、预谋性和环节性强;5.多为跨国跨境犯罪。海上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原则:海陆一体化,快速反应,法制原则,警企民共同参与。海上治安防控体系构成要素:精良的海上治安管理队伍,高效的专门工作,群众参与配合,法制建设保障,横向协作配合,国际合作互助。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前沿的跨境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跨境犯罪的涵义是:“特指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之间跨越地域界线的犯罪。”其特征是犯罪主体跨越了双方的地界。跨境犯罪可按犯罪主体境籍区属、空间区域、案件性质分为三类。主要以走私、贩毒、诈骗、制贩假币犯罪为主,近年逐渐发展到杀人、抢劫、盗窃、绑架、涉枪以及黑社会渗透等多种犯罪。文章分析了跨境犯罪四个方面的原因,并预测跨境犯罪的数量会有大的增幅、性质会更加严重、有组织犯罪会更加突出。提出的控制打击对策是:增强控制打击跨境犯罪的战略意识;控制跨境犯罪的通道;强化侦查职能;组建专门队伍;控制境外黑社会活动的渗透和发展;开展与港澳的区际警务协助等。  相似文献   

3.
跨境犯罪的特征是其犯罪行为发生在一国内并跨越了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 ;境内外犯罪势力相互勾结甚至融入国际犯罪浊流 ;获取非法经济利益成为跨境犯罪的主要目的 ;犯罪分子利用案件管辖的复合性逃避惩罚 ;案件的侦破需要实行跨区域警务合作。对跨境犯罪的防治对策有 :增强合作意识 ,树立联手防治的战略思想 ;完善协调机制 ,提高各方协同作战能力 ;严格边境管理 ,控制犯罪分子跨境作案的通道 ;强化侦查合作 ,严厉打击跨境犯罪活动 ;开辟新的合作途径 ;实施司法资源共享制度 ;制定区际司法协助法 ,协调合作各方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使我国成为一个多法域国家,利用各法域之间立法、司法的差异与冲突逃避打击已成为跨境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粤港澳三地的区域性特点出发,以三地警方多年区际侦查合作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创建区域性专项区际侦查合作模式是有可行性的,也是遏制该区域跨境有组织犯罪的有效对策。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一国两制”原则;平等协商、对等互助原则;尊重对方法律制度原则;公共秩序适当保留原则;以犯罪地为主,以有效惩治犯罪为辅,合理界定侦查管辖权原则;以及简便、及时、效率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内地和港澳之间的跨境网络犯罪主要包括通过网络实施的传统非跨境犯罪、传统跨境犯罪以及新型经济犯罪。这些网络犯罪主要以牟利为主,数额巨大;犯罪形式多样,有组织化;犯罪成本小,打击难度大。为了惩治跨境网络犯罪,内地和港澳警方采取了一系列合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内地和港澳三地在法律、技术和协作程序方面存在缺陷,三地警务合作仍然面临挑战。深化三地警务合作必须缩小各方的立法差距,增强对网络犯罪的调查、取证技术能力,建立跨境网络犯罪的协查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不同,前者通常决定犯罪的定性,而后者虽然对犯罪的量刑产生影响,但并不影响犯罪的定性。在西方国家的理念中,动机与目的并没有严格区分开来,两个概念的措词常常混用。鉴于此,如果以西方的实在法或理论研究为基础来探讨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则有必要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特征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意大利黑手党整体上得到遏制,德国有组织犯罪一直被控制在较低水平。意德两国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经验主要在于将有组织犯罪区别于普通刑事犯罪,从国家层面统筹考虑,制定统一的、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战略。比如,在法律上,针对有组织犯罪作出特殊规定;在机构上,在中央和地方建立强大的专业队伍;在策略上,注重主动出击、长线经营。意德两国的经验对我国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等严重有组织犯罪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东是制贩假币犯罪的重点地区,不少假币案件涉及港澳台跨境犯罪。近年来,广东警方加强与港澳警方合作,共同打击假币犯罪,取得显著成效,但跨境假币犯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当前打击跨境假币犯罪要建立畅通渠道,加强情报交流;加强办案协作,提高打击实效;加强海峡两岸合作,形成警务协作机制;推动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律,谋求两岸四地共同打击犯罪在法律制度层面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有漫长的国境线,随着对外经贸往来的日益扩大,跨国流动人口剧增,边境管理形势严峻,跨境犯罪猖獗。云南省跨境犯罪主要有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贩卖枪支弹药的犯罪、诈骗犯罪、偷猎盗卖珍稀野生动物和制品的犯罪。其犯罪特点表现为动机多是为了获取非法经济利益,犯罪分子的装备现代化、手段智能化、暴力化,多数犯罪是境内外相互勾结所为。要遏制云南省跨境犯罪,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严格边境管理;强化侦查工作;加强境内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金融、通信与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促使跨境有组织经济犯罪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新技术条件下的跨境有组织经济犯罪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和更强的隐蔽性。对于这种以境内受害人为目标的、犯罪的源头在境内、受害人群相对集中的跨境经济犯罪,打击与防范的策略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应针对跨境有组织经济犯罪横跨多个行业、多国多地区的特点,建立公安、电信、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打击与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境内外的司法协作打击机制;严格落实电信与银行账户的实名制,规范通信与金融行业中创新业务的发展与监管;适应快速打击跨境有组织经济犯罪的需要,尽快修改金融机构协助查询账户、扣划和冻结存款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在紧急侦查措施的采取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尤其是隐私权)之间的平衡;此外,在对电信、金融领域创新业务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应注重保护和鼓励创新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谈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跨境毒品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地与港澳的交流曰益密切,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人员往来不断增加,毒品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粤港澳三地法域的差异,建立起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的犯罪团伙和网络,进行跨境毒品犯罪。研究跨境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探讨跨境毒品犯罪的原因,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打击对策,从而有效地遏制跨境毒品犯罪的不断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国家对犯罪统计的规则存在差别。国内既有犯罪学理论成果较少对跨国犯罪数据统计规则中的本质性差别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具体分析中美两国针对杀人罪所采用的统计规则,发现两国分别从犯罪人角度统计和从受害人角度统计所获取的犯罪数据存在重大差异。审慎选择可比性强的犯罪数据,进行犯罪数据抽样调查,以及创建统一数据管理系统,有利于提升跨国犯罪比较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两岸四地"跨境有组织犯罪日趋活跃,为了有效打击、遏制和预防有组织犯罪,可针对犯罪组织进行威胁评估,以确定重点工作对象并制定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警务战略。这种方法源自情报主导警务理论。跨境有组织犯罪威胁评估是对犯罪组织的贿赂能力、暴力程度、隐蔽能力、专业化程度、扩张能力、组织能力、逃避司法打击能力等15个指标展开评估,并加入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危害、经济危害、政治危害、间接危害等危害分析要素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测量跨境有组织犯罪威胁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对厘清犯罪组织的结构、运作模式、行动方式、资金方式和脆弱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刑罚处罚的行为。其法律特征有: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依法应受惩罚性,犯罪的主体是单位。确认单位犯罪的条件有:单位犯罪是单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单位犯罪必须是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的,单位犯罪的实施者是作为单位整体构成要素的单位负责人、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单位成员。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是一个犯罪,两个犯罪主体,实行两罚制,也可实行单罚制。  相似文献   

15.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区别性、协同性地体现于犯罪行为无意识动机的各个方面。青少年犯罪动机包括意识的犯罪动机与无意识的犯罪动机两大方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典型地体现在犯罪的行为动力中,它们是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深度心理力量,并与意识状态的犯罪动机共同构成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动机力量。在多层面无意识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具体体现为本能冲动力、罪恶情结动力、好奇心动机、逞强动机、逆反动机等多个动机成分。它们对于犯罪侦查、罪犯矫正与犯罪预防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预防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离不开国家间的警务执法合作.但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的警务执法合作在机制构建、管辖权冲突协调、境外调查取证、嫌疑人引渡以及跨境资产追缴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执法合作,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完善各类合作机制,努力解决刑事管辖权中的冲突,规范境外调查取证活动,灵活开展引渡合作,积极推动跨境资产追缴,从而切实提升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电信诈骗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外,还具有跨境犯罪的特殊性,在赃款追缴和打击犯罪方面较之一般的电信诈骗犯罪难度更大。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打击与防范此类犯罪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电信、金融等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外,还必须把加强海峡两岸警务合作作为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妨害出入边境管理犯罪 ,危害国家正常的出入边境管理秩序 ,属于跨境犯罪。它不但对我国内地造成危害 ,而且也祸及港、澳、台地区 ,甚至给国际社会带来一定后果。此类犯罪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应从宣传教育、严厉打击、海防控制、严格出入边境检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出入边境中介活动、加强内地与港澳台的区际合作等方面着手 ,有效地加以防范和治理  相似文献   

19.
犯罪防控的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防控的有效度一般从两种指标观察:一是犯罪的案件数量是否下降;二是犯罪人数是否减少.本研究证实,犯罪人数并不简单地与犯罪案件数量成正比.多数的犯罪人属于人格正常,他们犯罪的问题是因刺激而出现犯罪反应,但他们并不决定案件的数量与性质.相反,在犯罪人群中居少数的惯犯和累犯(即有人格问题的犯罪人)恰恰影响并决定犯罪案件的数量与性质.所以,真正有效的犯罪防控应该针对决定案件数量的少数犯罪人员,他们是犯罪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