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子云 《各界》2014,(3):11-12
女革命家秋瑾,190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收养了她的学生、一个叫吴珉的童养媳。后来吴珉身受秋瑾的影响,成了秋瑾的重要助手。在秋瑾殉难前后,吴珉曾参与光复军的筹组,后又参加了辛亥光复上海之役。民国诞生后,她弃医从教。直到晚年,一直隐姓埋名住在上海……  相似文献   

2.
刘凤梧 《各界》2010,(7):32-33
鉴湖女侠秋瑾于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密谋在安徽、浙江等地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不料被奸人胡道南出卖,绍兴知府贵福电请浙江巡抚张曾扬同意,即于1907年7月14日(一说13日)派山阴县今李钟岳率兵包围秋瑾所在的大通学堂。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各界》2013,(9):54-54
在清朝最后的落日里,秋瑾被杀绝对是一个大事件。我所谓的“大”,是指这个事件激起的强烈反应出乎统治者的意料。  相似文献   

4.
夏晓虹 《各界》2008,(4):87-90
说到秋瑾的婚姻,1896年,她在湖南湘潭和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结婚了,丈夫叫王子芳.王子芳这个名字很长时间都被人弄错,一直都把他的字当作本名,他的字叫延钧.秋瑾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当时她的父亲在湖南做官.秋瑾对这桩婚姻始终都不满意.她在湖南时写了很多诗,这些诗读起来跟那些传统的闺怨诗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在那些思亲诗中,特别突出地表达了秋瑾对家人深切的怀念.有些诗写得声泪俱下,比如有一首诗写她刚刚和家人分离:"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  相似文献   

5.
1907年7月15日凌晨,江南古城绍兴,鉴湖女侠秋瑾身穿白色汗衫,外套玄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双手背绑,拖着铁镣,缓步走出了山阴县大狱.走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不归之路. 秋瑾殉难之时,她的家人都已躲身在外地,慑于清政府的淫威,留在绍兴城内的族人也无人敢出面承领这位亲属的尸体.挨过3个时辰,直到巳时(上午10时左右)时分,才由当地几个仗义的士绅出面,先雇了一个鞋匠缝合了秋瑾身首异处的尸体,又通过同善堂把烈士遗骸殓进一口白木棺材,雇了小工抬到郊外卧龙山(俗称府山)西北麓张神殿背后的山脚下面,停厝在一堆荒冢乱坟旁边.  相似文献   

6.
吴先宁 《团结》2012,(3):63-64
说到"史蕴诗心"的笔法,秋瑾其人为实现此一鹄的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她本身就是一位诗人。写秋瑾时,我再次仔细研读了她现存的200多首诗词作品,深感她诗歌的纯情浓烈,推为中国近代"最为出色的抒情诗人",恐怕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挽秋瑾名联     
近代女革命家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早年先后加入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1906年,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宣传妇女解放,鼓吹民主革命。1907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7月中旬,因浙皖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曾到绍兴市郊卧龙山风雨亭(原名轩亭)凭吊烈士,并撰一联以示悼念,联曰: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有一对姐妹与“鉴湖女侠”秋瑾被时人共称为“中国近代史中女界之三杰”.她们就是尹锐志和尹维俊.这是一对亲姐妹,她们均有武功,格斗时姐妹俩皆可以一当十克敌制胜,堪称“绝代双骄”.她们曾担任孙中山的保镖,孙中山先生尊称尹氏姐妹为“革命女侠”,并在公开场合多次说她们“十余次救过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9.
李楠 《瞭望》1988,(10)
过去一两年游历了几处中小历史文化名城,深感古人遗爱的丰厚。就以绍兴来说吧,王羲之兰亭鹅池,会稽山禹陵,种山越王台,鲁迅、秋瑾故居,是名胜古迹,更代表一种文化积累和创造精神。 各种恢复工作方兴未艾,这些城市虽市政经费拮据,亦努力以赴。绍兴的沈园,乃爱国诗人一生魂牵梦萦之地,正在施工。绍兴有陆游,不能无沈园。  相似文献   

10.
秋瑾是20世纪初集革命家、诗人、妇女解放运动先驱于一身的传奇女子,她受西方天赋人权、维新派及个人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踏上了为妇女解放而奔走呼号的伟大征程。她提倡女学、开通女智;主张经济独立、人身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并为此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她的这种女性解放思想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不仅为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也对当今社会女性的思想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到鉴湖女侠秋瑾、被誉为“民族脊梁”的鲁迅等,一大批志士仁人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曾感奋了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民。今天,绍兴人把这种民族精神叫做“绍兴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爱国奉献、务实图强、坚韧不拔、勤奋节俭。在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绍兴人更是把“绍兴精神”作为振兴绍兴经济的动力。 1988年8月,绍兴市委开展了对  相似文献   

12.
张宏  张晨怡 《各界》2014,(5):28-3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一直是人们非常好奇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横空出世却又昙花一现,当红一时却又被褒贬不一。它的两个代表作家穆时英和刘呐鸥,年轻而富有才华,却又先后走入歧途,最终陆续被暗杀身亡,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虽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却被社会保障制度拒之于门外。首先,从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失业保险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但农民工却没有,在失业期间,他们多数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或靠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家去。据  相似文献   

14.
在大半生经历中,我最崇敬的是我大学时的校长马寅初先生。因为他不仅有学识,有思想;而且有正气,有铁骨! 一早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钦佩马寅初先生。我从书刊上得知,他与陆游、秋瑾、蔡元培、鲁迅同乡(皆生于浙江绍兴),是191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19年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不顾生命危险,讲演着文揭露四大家族发国难财,蒋介石对他又恨又怕,秘密把他关进贵州息烽、江西上饶集中营长达两年之久,尔后又将他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铁窗生活与软禁岁  相似文献   

15.
佐人 《党政论坛》2012,(16):54-54
瑞士盛产最精确的时间一一钟表,但时间的中心却在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村;巴西、德国屡获足球冠军,但足球最初的规则却产生于英国;最繁荣的经济在美日德,但会计行业最权威的证书却属于英国。世界上行且行之有效的标准,往往产生于英国。古人云: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英国人善于做规矩。  相似文献   

16.
李楠 《瞭望》1998,(45)
像一座坚牢的城堡,却筑在一个小村中央;恰好似一处庄园楼阁,却不傍山临水;先后修建绵延了数辈人,却没有给起一个雅致的名字;最先奠基者是一个开始时穷困孤单的庄稼汉,后代却成了支派繁盛的大家族。到头来由盛转衰,事业破败,旧家失散,宅第窳损,直到最近才加以修...  相似文献   

17.
漫步在沧海之上,该是一种何等的豪迈与激情,可是我却感到一种惶惑和不安;行吟在沧海之间,又是一种何等的诗意与浪漫,可是我却感到一种忧郁和徘徊。  相似文献   

18.
陈英凤 《党政论坛》2011,(11):64-64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虽然只有九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  相似文献   

19.
徐光寿 《各界》2013,(11):6-10
追随陈独秀成为中共一大最年轻代表 在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刘仁静堪称少年得志,却又是“高开低走”的悲剧性人物。他的人生有着辉煌的开端,却并未赢得美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张丽珍 《党政论坛》2013,(23):43-44
中国素以人情社会著称,然而近年来各种情感却逐渐成了加诸人们身上的包袱,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轻则为情所伤,重则因情丧命。情感为何会在今日蜕变成却之不可,避之不能的负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