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发不止的雾霾,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污染公害,由此不断累积的社会焦虑,亦已呈现出从民生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的巨大风险。从“治霾”成为两会焦点。到政府工作报告史无前例地向雾霾宣战,再到各级政府高调推出诸多治理措施,治霾的决心和力度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3年起,频频发生、不断蔓延的雾霾,不仅成为我国头号环境污染公害,而且因其直接危及公民健康权、不断累积社会焦虑不满,已呈现出从民生问题向政治问题演变的巨大风险。今年2月中旬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袭来后,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2个城市的专项督查就表明,大量工业企业及落后产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上旬,大半个中国都笼罩在厚厚的雾霾中。此次雾霾影响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实属罕见。一时间,全国上下的神经都被这"看不见"却又"吸不得"的霾所牵动,一个异常的环境气候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从北京到上海,从郑州到广州,口罩、空气净化器迅速成为一货难求的紧俏商品,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编着各种各样的霾段子,晒着一个比一个高的PM2.5数据、一张张宛若"世界末  相似文献   

4.
<正>连续一周,雾霾锁定半个中国,民间集体发牢骚情有可原。牢骚之外,有极少数人抓住机会攻击政府,攻击制度,恨不得全盘否定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部成果。雾霾危害健康,人人厌恶实属正常。但雾霾又系工业化伴生的副产品,与工业化与生俱来。笔者这些年见多了一种情况:一些国人,一边优先享受着工业文明的巨大收益,另一边却借雾霾攻击政府和国家制度,塑造自身替民呐喊的"出头乌"形象,博取网络上廉价的掌声——若说两年前或一年前微博闹哄哄时,如此"博彩"还可玩个屡玩屡爽——放在时下,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雾霾”已成为各种媒体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汇之一。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以PM2.5为代表的“雾霾”,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入后,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2012年冬天以来,中国多地连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大气污染形势颇为严峻。雾霾天给民众生活带来了烦扰,如何驱散灰霾,持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蔡建军 《前进》2014,(5):59-60
<正>"雾霾"成为"两会"最热的词汇之一,人们深受其害,总盼着把它消灭干净。殊不知,"精神雾霾",如果不及时驱除,危害更大。作为"高危职业"的党员领导干部,防止"精神雾霾",既是"防病"之策,更是政治韬略。应该看到,一些官员之所以滑向违法犯罪的泥潭,大都是忽视了心灵滋养与思想改造,以致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精神雾霾"。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  相似文献   

8.
刘丽华 《两岸关系》2014,(10):44-44
正由北京市台办和北京市科协共同主办的"2014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8月18日至22日在京举行。这是两岸科技工作者交流合作的一次重要盛会,400余位两岸青年科学家围绕节能减排与区域性雾霾治理、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休闲观光农业、城市水资源管理等城市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为北京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建言献策。此次论坛设立"京台节能减排与区域性雾霾论坛"、"京台大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论坛暨首都圈巨灾应对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2)
正"城市病"需要根治,不管是从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城市的角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还是从推动绿色发展构建低碳城市人人参与的角度,让老百姓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所在。"北京雾霾严重,航班无法降落纷纷返航备降",有关北京雾霾的新闻,就像遮天蔽日的雾霾一般,多日来持续不散。或抱怨或调侃,北京雾霾已成为大家心里看得见的"痛"。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根治像雾霾这样的各类"城市病",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36):4-4
渐进式延迟退休明确基本路径;百多城市遭遇“雾霾周”;辽宁首次开出“雾霾罚单”;北京“井居”现象考问社会救助;深圳设立弃婴岛引争议  相似文献   

11.
<正>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发,如何自我保护,有几个对策供大家参考:逃雾霾天,条件允许的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逃离雾霾地。躲重度污染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的症状会加剧,健康人群也会出现症状,人们应减少出门,尤其有心脑血管病、呼吸疾病的患者及儿童和老人。在家里时,应关好窗户。开窗透气应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将窗户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4,(2):53-54
雾霾首次纳入自然灾情道理通过辩论而清晰 “雾霾”在2013年成为年度关键词,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这则消息马上引发了媒体和网友的热议。  相似文献   

13.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4,(10):13-15
2014年的全国两会.雾霾再一次如期而至。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郑重指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总理的话体现政府治理雾霾的坚定决心。回应着社会关切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崛起,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社会优化、社会协调、充满希望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克服社会代价、社会弊病、社会失衡、社会痛苦的结果。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转型,不仅要有效应对世界性的"人类困境",而且必须有效处理各种特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符晓辉 《人民论坛》2013,(12):170-17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虚拟社会已经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提高对虚拟社会本质和运行规律的认识,把虚拟社会的管理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分析虚拟社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虚”与“实”结合是实现虚拟社会良性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1)
正12月7日,北京市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遇到这样的突发新闻,我们的编辑部迅速运转,虽然面临新一期杂志即将出刊,但还是拿下了原本的封面故事,而选择对雾霾"宣战"。在采访的这些天,我留意着微信朋友圈里各种关于雾霾的消息,一个在意大利出差的朋友拍摄的雾蒙蒙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好奇。12月10日凌晨6时,北京的雾霾  相似文献   

17.
刘彦华  启晨 《小康》2014,(3):22-26
2013年,中国经历了数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严重的一次曾波及17个省份。“雾霾袭城”已不仅局限在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地区,包括西南边陲广西、中部省份湖北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区也纷纷“沦陷”。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除夕夜,邢台、济南、南京、西安等众多城市更是遭遇“爆表”。“雾霾”这个环境学专业词汇成为了2014年“两会”关注的重要词汇。  相似文献   

18.
《政协天地》2013,(6):54-54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包心鉴认为,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管治”和“共治”的关系,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机体在加强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北方 《政协天地》2014,(5):54-54
正当两大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人保财险争抢谁第一个推出“雾霾险”时,3月25日,接到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的通知,要求暂停销售雾霾险,此时距离该产品上线仅7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雾霾使大气环境恶化,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认为,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工业烟气、交通尾气,炉窑烟尘、生活燃烧、农业焚烧等,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在雾霾最为严重的京津冀,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治霾措施,雾霾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依旧阴魂不散,指标居高不下,目标尚在虚无缥缈之间。这种尴尬的局面其根源在哪里?值得深思!大家忽视了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然的力量,人类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相应,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