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需要防范金融风险,企业需要化解金融风险,老百姓的个人投资理财自然也需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百姓个人投资理财的领域不断拓宽,防范金融风险随之成了老百姓投资理财需要坚持的第一原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百姓应该在储蓄、证券投资、民间借贷、邮票、古玩和古董收藏等方面注重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制度向市场化目标模式的逐渐推进和变革,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极其重要。在中国金融制度转轨变迁的特殊时期,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社会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变革。要从消除金融风险形成的制度性根源等三个方面来构筑防范金融风险的严密屏障。  相似文献   

3.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大有可为黄学东目前,金融系统正在大力开展“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年”活动。一些地方政府也站在向国家、向党的事业和向人民利益负责的高度,协调各方,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维护了金融秩序,确保了一方金融平...  相似文献   

4.
张凤超 《长白学刊》2009,(3):100-102
区域金融风险是中观层次的金融风险,是某个经济区域内部金融产业所面对的金融风险。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老工业基地改造成本转嫁形成的风险、东北区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金融产业成长水平低下、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方面。东北区域金融风险具有区域金融风险的一般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体制性风险、市场性风险、信用风险、开放中的风险和过渡性风险。东北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要遵循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并充分考虑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5.
百家论萃     
金融风险产生根源及防范对策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认识根源;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经济金融领域的斗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是产生金融风险的思想根源。第二,用人根源;任人唯亲,重才轻德,让一些“风险”员工干部掌握着重要岗位,是造成金融风险的关键根源。第三,部位根源;银行作为特殊部门,在重要部位所留下的薄弱环节是造成银行风险的直接根源。对策:首先,加强金融队伍建设,对新形势下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进行再教育和再认识,深刻认识改革时期金融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确定…  相似文献   

6.
加强金融债权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的金融机构目前在有效国金融债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难点。面对即将入世的经济、金融环境,我国的金融机构务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金融债权管理,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完善和执行内控制度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廖伟生钟小林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金融机构为充分发挥各自的内部审计职能,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业合法、安全、高效运行而建立的一系列自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关键。目前,内控制...  相似文献   

8.
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原则记者:199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列为1999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强调要建立和完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请问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贯彻中央的这一重要精神?刘明康(以下简称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  相似文献   

9.
问题如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金融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基层银行的风险日益显露。面对已经发生或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金融部门将它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措施加以化解和防范。我认为,要从根本上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基层行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队伍素质问题。人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主体,人的素质直接影响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当前,基层银行干部职工的素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人民银行来看,既憧宏观,又识微观的人不多;既精通金融业务,又熟悉法律法规的人不…  相似文献   

11.
王萍 《中国人大》2014,(13):12-16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国经济在信贷、影子银行、产能过剩、债务负担、楼市等方面的痼疾能否消解,都能在国家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中体现出来。此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的报告,正是一场有关中国经济和金融话题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12.
唐祺 《理论月刊》2000,(9):38-40
导致一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本国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市场秩序等“金融基础”方面的缺陷。我国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国内“金融基础”领域风险形成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相似性主要是政治上的某些特权和腐败行为对金融运行构成不良的权力干扰,经济发展上的缺陷动摇了金融稳定的根基。不同点主要是政局稳定性不同,因而金融运行的政治环境有区别;经济结构不同,对金融风险的调节能力有差别。建立健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金融风险意识,才能巩固国内“金融基础”,以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曾提出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显著提高金融业经营和管理水平,基本实现全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化解金融隐患,增强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表明金融风险防范,应当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一致,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一致,与政府、财政等相关的配套改革相一致,单一的金融机构的防范行为是不可能奏效的。下面就针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谈谈防范与化解的思路。一、要理顺银政关系,重新定位政府和银…  相似文献   

14.
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任务。了解现阶段危害金融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风险,对于增强防范和抗御金融风险能力,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极为重要。本文拟简要分析有关金融风险,并就金融风险的防范略述己见。一、有关金融风险1、信贷资产风险。发放各类贷款收取利息是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5.
黄谷  张桦 《重庆行政》2021,(4):71-7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重大风险攻坚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分工,赋予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将重庆定位为"西部金融中心",重庆金融发展将迎来新的更大机遇和挑战.为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有必要开展地方金融监管立法,进一步补强地方金融监管制度,规范地方金融秩序,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优化金融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促进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4,(13):20-21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能就风险谈风险,就防范谈防范,要从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源来化解风险。无论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是金融本身的原因,都应该通过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7.
防范金融风险重在健全内控制度胡明飞韩政建目前,金融领域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潜在风险压力,突出表现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贷款利息存在虚收虚盈问题,金融部门内部大案要案不断。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近日颁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的通知,意在强...  相似文献   

18.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随着近年来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领域腐败形势更加复杂,金融领域反腐败斗争也已经到了从深层次上下功夫的阶段,不仅要治理表象,更要从制度上消除腐败,努力实现新时代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全融安全与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二、各国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与国际金融监管立法(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及法律制度的缺陷(二)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用立法推动金融改革(以上见本刊第6期)(三)世界全融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金融监管立法三、重视国内金融隐患,依法治理金融,保障金融安全(一)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安全(以上见本刊第7期)(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依法治理金融总的来看,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健康地发展。但必须指出,在我国金融业中也隐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客观地分析这些金融风险隐患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20.
金融风险视角下的金融腐败具有高技术性、跨行业化、通常与金融创新相关、危害大等特征。金融领域的腐败会诱发较大的金融风险,催生巨额不良资产,破坏正常的金融秩序,引发金融挤兑和资本外逃。治理金融腐败、防范金融风险,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并提升其廉政领导力,创新金融管理机制以减少金融腐败机会,提高金融反腐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