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侍郎袁保恒奏请“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再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最终实现台湾建省——晚清台湾建省历程人们都非常熟悉,学界也有很好的研究。但人们并不清楚,清代前期曾有康熙六十年平台将领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雍正末年台湾知府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和乾隆二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  相似文献   

2.
“海峡水浅,闽台缘深”,闽台密切的侨缘关系从早期福建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跨越海峡到台湾,再漂洋过海到南洋诸国开始,形成了南洋的侨亲与福建和台湾的族亲的血缘亲情关系,是台湾族亲与福建族亲共同的“侨”。  相似文献   

3.
黄翔 《两岸关系》2009,(5):60-60
“‘欢乐海峡、爱在福建’海西旅游年”活动4月6日在福州启动。“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到台湾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从空中飞,也可以从海上走,我们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设计了6条台湾游的线路,市民反映很好。”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福建省中国旅行社总经理滕丽英在人头攒动的台湾游宣传点前这样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系统充分发挥福建侨乡资源和侨胞优势,充分发挥福建与台湾的“五缘”优势,以福建特色文化为主题,巧打“侨牌”和“海峡牌”,深入拓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河南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台湾人民和中原儿女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史缘相通,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经福建再到台湾的。历史上有很多在台湾的河南乡亲,如清朝台北知府陈星聚、凤山知县曹谨等,生前身后都享有盛誉。“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  相似文献   

6.
蓝小西 《台声》2013,(5):78-79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3年4月13日深夜,原台湾政坛风云人物、前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因病在台中去世,享年86岁。 林洋港生于1927年,是台湾南投县人,祖籍福建漳州,是台湾知名人士、政治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曾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1):66-67
台湾“国防部”1月23日再次高调宣扬大陆“导弹威胁”。据台湾《东森新闻报》报道,台湾“国防部”1月23日主动召开记者会,再次高调宣染大陆“导弹威胁”,分析大陆解放军的最新动态。“国防部情报次长”王正宵称.目前大陆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可以完全覆盖台湾全岛.“对台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白木  子荫 《统一论坛》2002,(3):43-4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平潭岛距台湾新竹仅72海里,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在福建的约占80%,其余大多为广东籍。自古以来闽台关系十分密切。从古文献记载上看,自春秋战国至秦汉,生活在福建的“闽越族”曾“浮海”到台湾。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  相似文献   

9.
廖珍妹 《台声》2023,(2):64-65
<正>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曾出版《台湾养兰技艺》一书,书里介绍“台湾是中国兰花主要产区之一,野生兰花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兰花种植业就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轨道,成为出口创汇的一项产业。”台湾种植兰花的技术闻名遐迩,而在福建漳州市,也有一位台湾“养兰人”。“这是红色的兰花,也叫红草;这种叶子出现不同颜色,价格更贵;这个叫科技草,是不同品种杂交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同胞常说:“唐山过台湾”、“吃果子,拜树头”。今天的福建漳州人到了台湾岛,依然可以很容易地用漳腔闽南话随时和当地人拉家常,那一份亲切让人感叹。“离乡不离腔”,虽经百年,乡音不改,毕竟血浓于水!  相似文献   

11.
历次入闽的河洛人,大部分聚居在彰州、泉州、厦门等地区,所以台湾人称闽南迁居台湾而祖籍在河洛的人为“河洛人”或“河洛郎”。实际上,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的人却很少自称为“河洛人”,“河洛人”是由台湾传回来的称谓。福建厦门大学著名方言专家黄典诚教授曾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12.
林双川 《半月谈》2005,(6):12-13
本次“两会”,来自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人大代表团备受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第一场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直播”就选定福建团。福建代表团新闻联络员告诉记者:境内外共有80多家媒体前来采访,他们对福建正在实施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情况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土楼真是太美、太神奇了!”7月20日,参加第四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西行的近200名台湾青年,来到南靖县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田螺坑土楼群,面对如“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的土楼,来自台湾的青年们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4.
黄跃荣 《台声》2002,(4):45-47
史事丛谈大陆与台湾自古一脉相承,关系源远流长两岸经贸一直是两岸关系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清代两岸间的商业贸易更是鼎盛一时,台湾稻源源不断地输往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被誉“海外一大粮仓”。台湾米谷运销大陆,不仅对岸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正面意义,而且予今人很大的启迪意义。一、缓解了福建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由于福建地狭人稠,山地丘陵几乎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0%以上,平原面积不足2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土地十分贫瘠,粮食常常无法自给,尤其是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缺粮情况非…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与台湾不仅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而且有着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的深厚茶缘。从清代福建茶引种至台湾始,香茗如顺百脉,使两岸交流更为热络。尤其是近几年来,福建继续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优势,推动惠及台企政策不断完善、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台企机制不断优化,为深化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作出示范。“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指导,对福建对台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6.
娄杰 《两岸关系》2008,(3):70-72
郑成功逝世后,台湾郑氏政权逐渐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1674年,郑氏政权趁大陆“三藩之乱”占据福建沿海。经5年拉锯战后,清郑双方政治与经济实力发生显著变化。郑氏政权财源枯蜗,危机重重。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全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央政权巩固,统一台湾提到日程。1667年始,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数度向康熙皇帝提出收复台湾之议。1681年,郑经病死,其子郑克壤继位。  相似文献   

17.
谢旭 《台声》2001,(1):30-31
不久前,台湾老音乐家吕泉生——“台湾儿童合唱音乐之父”首次返回福建老家,在厦门短短两天逗留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一)吕先生祖籍福建诏安。他的祖辈迁台已数百年。他小时候受到日本推行的“皇民化”教育,长大后留学日本。他曾说过,在20岁以前,完全是一个与日本人无异的台湾人,可他心中仍流淌着炎黄子孙的热血,始终不变。1943年,他奔父丧回台,后因战争影响交通断绝,没能再去日本谋生,就留在台湾教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吕先生担任过《台湾文学》季刊编辑,后在台湾广播电…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以及海西战略的出台及提升,福建对台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台企对福建的投资也不断加强,台湾已成为福建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过去5年,福建实际利用台资57.9亿美元,对台贸易额达482.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早就听说福建省每年都邀请台湾的残障人士在助残日期间来参加文化周活动,但没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丰富。几天之内,要举办“闽台残障人士摄影作品展”、“中国直文图书馆福建分馆的揭牌仪式”、“第三届闽台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晚会、以及两岸专家学者参加的“无障碍论坛”。台湾身心障碍者职业技艺协会、台湾彩虹工程艺术团、台湾伊甸福利基金会、台湾几所大学的教授和学者共40余人专程前来参与活动。记者有幸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对毕业于祖国大陆高等院校的学子学历采取片面认可政策,这给到福建求学的台湾学子心头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共有3所大专院校获准招收台湾学子,福建中医学院是大陆最早招收台湾学子的中医院校,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招收了来自台湾的学子300多名。近日,记者到福建省台湾学生最集中的福建中医学院台生公寓,通过与部分台生交谈,发现台生普遍对台当局这一政策持批评态度。台“大陆学历采认政策”来龙去脉据有关人士介绍,去年以前,台湾当局对赴祖国大陆求学的学子学历一直采取不予认可的态度,而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